量子奇术学讲座
原作者ChroIridium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在此wiki发布的作品都是虚构的。这里不是角色扮演网站。基金会并不存在。
你好!欢迎使用SCiPNET检索系统!请输入检索对象。
检索中……关键词:量子 奇术
检索完成,正在加载你选择的录像……
1:量子奇术学绪论
那么,想必在座的各位都是我这次讲座的听众了。你们让我想起了我在Site-CN-91上面那个建筑上大学时上选修课的场面。可能你们看我比较面生,所以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本次讲座的主讲人,Chromium博士。请无视掉从我颈后向右肩伸出来的那个监控摄像机,那个是Iridium研究员的“眼睛”——她比较特殊,不归AIAD管。前排那位举起P226的,请不要一脸想要收容我的表情盯着我的左胳膊看那里有什么东西,我以前在破碎之神教会待过,时不时发出点滴答声很正常。枪放下吧,这么举着不累吗?
举枪的特工感觉监控摄像机的镜头中突然产生了一道红光,在无名的恐惧感下他收回了手枪。
看来你们之前被安德鲁斯女士吓得够呛。放心,我没她那么吓人,也没她那么优秀的奇术水平。
言归正传,在座的各位想必都是对奇术十分感兴趣的人,所以才会前来这次的讲座。大家之前去过很多的讲座:有基金会这边圣所的Justin特工的奇术讲座,以及安德鲁斯女士的异常人类讲座。有喜欢考究的应该还听过文博士的讲座。如果有从GOC跳槽来的,或者在基金会当卧底的(台下发出笑声),抑或天天浏览香城山贼寨1的同学们,可能还看过最经典的GOC内部的奇术讲座。那我们这门课程,和上述的这些又有什么不同呢?
大家也看到了,我们这门课程叫量子奇术学。那顾名思义,就是使用量子物理相关理论来研究奇术的课程。通过这个讲座,我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奇术,也能让大家能够掌握奇术最基本的原理。
举手的这位穿islandT恤的同学,有什么问题?
穿islandT恤的研究员:奇术的原理很多的先辈已经讲的很透彻很明白了,这门量子奇术学难道能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吗?
很好……很好。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是的,GOC的讲座,Justin的讲座,安德鲁斯的讲座,他们都讲得很好,或者浅显易懂,或者专精覃思。但是他们的讲座都有一个关键的方面没有讲清。
那就是EVE粒子。
诸位都知道,EVE粒子,是我们释放奇术的媒介。但是你们想过一个EVE粒子的色调怎么来的吗?你们有想过为什么奇术三大定律会有很多看起来毫不相干的诠释吗?是的,Justin告诉了你们EVE粒子由κ(卡帕)子和χ(希)子组成,但是你们就没有想过,因为卡帕子是不带电荷的,那么如果没有其他粒子来中和希子的电荷,为什么在现在奇术师在聚集EVE或者处理回火的时候不用能产生高电势电场的范德格拉夫起电机而是要通过更复杂的术式阵列将它们聚集起来呢?(停顿)向Justin特工表示抱歉,我没有恶意攻击他的意思。事实上他们圣所几千年以来,靠着一代代奇术师的不懈探索,用你们能想到的想不到的一切代价探索出了你们学到的奇术知识,我很敬佩Justin特工和他们圣所的所有工作人员。
而我必须实话实说:过去的奇术师,的确如安德鲁斯女士描述的那样,盲人摸象,又单纯又傻。代达罗斯相信有一个人造翅膀就能飞上天,他就置空气动力学不顾飞上了天。牧羊少年对炼金术师的话深信不疑,他便无视流体力学操纵起了狂风平息了酋长的愤怒,最后那个炼金术师也真的能用贤者之石点铅为金。之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拉瓦锡和伯努利毁掉了这一切。在其后的工业革命中不少的奇术师都做回了普通人,包括齿轮正教的许多奇术机械师。看起来奇术就这么在世界上销声匿迹了。
但奇术师有信念。他们坚信他们能把信念具象化来改变这个世界。是的,不少奇术师在伦敦浓重的烟雾中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但是这个烟雾还造就了印象派——从美术史到AWCY都离不开他们,哺育了许许多多坚信科学可以让魔法变得更有效的科学家们。他们造就了今天的我们。如果说有什么桎梏着他们,那么只有一个,就是时代。没错,尽管时代用百浪多息和无线电波击碎了日本的百万神明,但是时代同样让危险的奇术变得不那么危险。唉,第五排多巴胺图标衣服的那个兄弟,现在别对奇术跃跃欲试,虽然我的确这么说了,但你差点诱发了全教室人的细胞因子风暴2。
我们亦是如此。有了一代代物理学家的奉献,有了一代代奇术师的探索,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往开来,维护这个世界让它不暴露在那些其他人类尚且为时过早去接受的知识下,这些知识的载体就是异常,我们所收容的东西。我希望你们,保持前辈不断探索的信念,同时也不要像他们那么天真:时代不断在前进,EVE粒子可不是简单的两个小粒子这么简单,毕竟21世纪可是量子物理的世纪。
Chromium干笑了两声,台下没有反应。
很抱歉给大家讲了这么多人生大道理,那么我们直接开始吧。Iridium研究员会作为助教来为大家演示一些幻灯片啦科教小视频啦什么的,有时候也会当一个捧哏。希望大家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这门课程。
Chromium博士胸口的员工身份魔术贴内容突然被字符串“^_^”取代。
对了,忘了告诉你们了,这次讲座不提供瓜子啤酒方便面。有需要喝水的同学可以随时和Iridium说,有关的临时联络方式都写在讲义第一页上。大家先休息五分钟,可以看看桌上的讲义,想想下节课提什么问题或者喝点什么。
荧幕上出现“随时和我联系”的字样。
最后,至少在这个房间内,你我是平等的,你我兼是学生。直接叫我们ChroIridium就好,我们都会很高兴的。
2:EVE粒子
好的。前排同学把腿收一收,我们继续讲课。
现在起我们进入主题:EVE粒子、Elan-Vital Energy、生命力能量。这仨说的都一个东西。就算是神级实体,他想要释放能量也必须要以物质为载体。EVE粒子就担起了这个重任。目前为止,EVE的来源和夸克一样神秘。其观察到在生物附近时会按照生物种类以不同浓度聚集,一般和生物的智慧水平强关联,与基因的复杂程度有弱关联。尽管人工智能原则上算是非生物智慧,但通过几个特制的奇术生物电子元件模拟生命进程和细胞活动,他们也可以有有限的使用奇术的能力,事实上,人工智能在有的时候甚至会产生比人类更高浓度的EVE。就像氢氦锂铍硼是不同的原子一样,EVE粒子也有着不同的种类。当然不用你再为EVE造一个元素周期表,因为你们也知道,这个粒子就像暗物质一样,种类繁多但是宏观表现都差不多。更何况EVE粒子的概念比起原子更像是化学中的分子。Iris3,给大家展示一下三种奇术基本粒子的模型。
荧幕上出现“收到,Chroma4”的字样。随后显示了一组表格和一张图片。

粒子种类质量电荷自旋ν(钮)子中子的i倍0i/2η(伊塔)子电子的i倍-ei/2π(派)子质子的i倍+ei/2
这些就是组成EVE粒子的奇术基本粒子。可能和你们在Justin特工那里看到的不一样。这么说吧,我以前在破碎之神教会的【已编辑】里,就是负责对这些东西写写算算,然后交给普罗米修斯实验室的那帮实验物理学家让他们在奇术粒子加速器上验证一遍结果。这个就是我当时拿回来的报告的一部分。伊塔子对应希子,钮子就是卡帕子。那边笑出声的,遏制一下你们对谐音的想象力。
这个表格有什么用呢?那就让我们回到EVE粒子的几个微观性质上来。频率(Frequency),音色(Timbre),振幅(Volume,或者Amplitude),这三个性质你们早就在Justin那边听过一回了,我也再说一遍:振幅,或者响度,符号是ο(奥密克戎),单位是nm,可以对应GOC定义的烈度,其宏观表现就是ARad场强度或者单位面积内的VER辐射量,这两个等价,符号是ψ(普西),单位是奇术贝克(ThBq),GOC的灵使用历史更悠久,原则上也可以接受,换算关系在讲义上面。音色就是色调,微观用EVE粒子波本身的傅里叶变换定义。宏观尺度上可以用奇术本身对现实改变的伪玻尔兹曼参数5对时间的导数定义,这个定义没什么用,因为只要伪玻尔兹曼参数在一个区段内,无论差值多大,他们所展现的色调就基本相同。你可以用一个音叉音色让一团六氟化铀抵达临界质量,而在之后引起的电磁脉冲和热能释放理论上很难和你的奇术产生什么可以被协会察觉的关联;但如果你傻呵呵的在罗布泊创作了一个大型术式阵列试图模拟一颗核弹爆炸(银屏上展示了一个笨手笨脚的奇术师的滑稽动画,台下发出笑声),那么光是引导阶段的音色的复杂程度就至少要达到管弦乐团级别,而且术式启动阶段一开始你就会被协会或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带走。(台下笑声逐渐平息)频率,符号f,单位是赫兹(Hz),对应织法,也就是观测现实对标准现实的偏离程度,织法按百分比描述。EVE的的第四个性质是相位(Phase),符号φ,单位自然是度分秒。相位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大致对应GOC的音高,也就是所谓奇术改造后区域现实与原先奇术未改造区域现实之间的历史或者规则的影响究竟是增益性的还是破坏性的。可以理解为增加或者删除了规则的区别。
之前掏手枪的特工:我们之前的所有培训都没提过这点。
相位这个性质你们没听过也算正常,因为在上个世纪薛定谔和朗道引入波动力学方法来研究奇术之前,没人能想到这个粒子还会有量子的奇妙效应。出于一些学阀政治的原因奇术研究中心那帮人也对此避而不谈。islander你问我我怎么知道的?之前说过我是给【已编辑】算这些的,有一天Gp快递突然邮过来一套《格鲁乌“P”内参朗道理论物理学教程》,发件人用的Bumaro的名字,我猜是冒用。我看完这套书之后发现能解释得通很多GOC数据与实际试验数据的偏离现象。
说回正题,这些性质和EVE粒子有什么关联呢?你们之前听过Justin的课应该都对卡帕子和希子有印象。然而很不幸,Justin说的和实际情况有那么一点点……误差。很好,我终于拉回了你们的目光。
伊塔子,前面的表格写到了,带有一个元电荷单位的负电荷,Justin的-0.5e也没有说错,因为在实际的奇术进程中,伊塔子的表观电荷的确是-0.5e,目前有假说认为可能和奇术进程中伊塔子和派子间波函数的相消干涉有关。钮子,通过强相互作用将派子拴住,让多个派子不至于因为静电相互作用四处逸散。派子,和伊塔子带等量异性电荷,也就是正电荷。所以我们还不能用一个高电势电场去收集EVE,因为整体上它们是不受力的。
穿多巴胺图案衣服的研究员:按照常理来说在高电场下EVE粒子也能电离啊。
是的。EVE在高电场下也会有类似正常原子的电离现象,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检测周遭智能的ARad场。但是EVE有一个性质:单独的任何一个基本粒子都不会展现出任何与奇术有关的性质,若作为单独基本粒子的它们在普通原子上聚集到10至50个粒子每毫升且除热运动外无其他运动,它们会不留下任何痕迹的即刻消失。
当伊塔子距离EVE粒子中心最近时,虽然其静电电势能达到最大,但是EVE粒子在这时的整体能量反而是最低的,我们把这个状态叫做谐满状态,因为这时候其波函数表现形式与普通的原子基本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欧核中心到现在都没发现它们的原因,因为活人是不被允许进粒子加速器的。你没听错,普罗米修斯实验室就是在一次尚未公开的很不幸的人身事故中发现的这个玩意,然后通过进一步研究把它和奇术的关系证实了,这些资料现在只有基金会有。
当然,谐满状态的次数,就是EVE粒子的基础频率。
之前掏手枪的特工:既然谐满状态下无从得知EVE的存在,那么频率怎么测量呢?
既然有谐满状态,就有对应的亚激发状态,也就是基态,EVE粒子在任意状态间的转换下,无论是谐满态到基态还是基态到激发态,都会放出派光子——激发态和派光子都是之后VER要讲的内容。通过测量派光子对奇术元件的光电效应,我们就能计算出频率。讲到这里再说一点,包括人类在内,只有一部分生物能激发出EVE的基态,尽管EVE普遍会在生物体附近聚集。这一点原因不详,可能是和观察者效应有关。
从表格中你们都能看出来,组成EVE的基本粒子都是费米子,这就意味着它们要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派电子的轨道也是按照这个和洪特规则那些排布好的。这就使得它们能够在某些情况下进行轨道能级跃迁。这样就进入了EVE粒子的激发态。当激发态重新回落到基态时,就会产生派光子,ARad场和VER辐射的主要载体。它的波态叫做虚光波。虚光波的一种直接产生途径是和音乐相关的术式,这一点你们回头可以和你们搞音击术的同事讨论一下。
我们可以看到,EVE粒子的能量与伊塔子息息相关。而占有能级轨道的伊塔子跃迁过程的能量,就决定了这个EVE粒子的响度,或者叫振幅。
大家先休息五分钟,islander,这是你要的红茶。Iris和我说你们想听她的声音,那我暂时歇一会儿,下节课让Iridium研究员给你们稍微“说一下”。
3:ARad场和VER辐射
教室内凭空出现了几个扩音音箱。 伴随着Iridium接近真人的合成人声,荧屏上同步展示视频。
休息时间过了,大家好,我是助理研究员Iridium,你们的饮料我之后会直接传送到你的桌子上。放心我不会像Chroma那样没事就扯让人耳朵生茧的“光辉”过去,让我们直接开始吧。
如Chroma之前所说,Justin告诉你们的粒子模型与实际不大相符。这不能怪他。圣所一直以来和协会看不对眼,但是有些东西他们和协会一样摸不着头脑,在这方面他们没有从蛇之手继承什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他们请我们来的原因呢,一个就是让大家接受一些可以公开的前沿研究,还有就是为以后发表这个奇术基本粒子理论,让协会的满满威严变成浮光泡影,实现圣所在奇术学术领域的王道征途做准备。至于为什么,之后如果有机会的话,在量子奇术学史上我们会和大家慢慢讲,包括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朗道是怎么和奇术产生关联的。
继续。根据之前讲的内容你们可以通过里德堡公式和修正后的奇术普朗克常数计算出虚光波的波长,进而算出VER辐射的辐射量。但是这个无关紧要,毕竟一个奇术释放的最终结果是由最基础的四个性质共同组合出来的。同样要拆除一幢大楼,3000ThBq,小提琴音色,10%织法,60°相位的奇术可以让你把它变成一个能看到各种各样匪夷所思花式的大型爆炸艺术现场,之后两三天里那片废墟可能只是扔一块半斤的石头就会有一个1千克TNT当量的爆炸,而300ThBq,长笛音色,25%织法,150°相位则会让这栋楼的外墙崩毁并在最后扩散向承重墙,让这栋楼像正常楼一样坍塌,然后至少2到3个月,你会发现那里的石头似乎更容易被侵蚀。多巴胺你说相位达到180°的结果?你破坏的规则除非再释放一个对应相位的奇术,否则这个规则,或者这段历史很难再恢复,要是控制不好频率,甚至很有可能把你连带整个时间线给扬了。施法的问题之后你们找Justin探讨,这方面我们也要向他学习。
现在,你们谁来复述一下蓝型和绿型的区别?islander你起来说一下。
穿islandT恤的研究员:蓝型诱导转化EVE粒子轰击靶标,绿型诱导基础EVE粒子轰击靶标。
请坐。他说的没错,这就是蓝型和绿型的区别。GOC说过他们要取消蓝型和绿型的区分,但是久久没有实行,除了协会的阻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蓝型和绿型的施法本身就有很大区别。这个区别怎么产生的呢?派光子的不同促使了这些产生。它并不像光子一样是一个完全的玻色子,但它也不像费米子一样有着实分数自旋。根据薛定谔-朗道方程,他们的自旋模式被描述为±3i/2,称为虚自旋态。匪夷所思的是这个虚自旋对派光子的运动模式没什么影响,可能是因为其自身带有的微弱的现实扭曲效应。派光子虚自旋态的不同使得其可以,也仅可以在EVE粒子吸收其能量后产生完全不同的两个效果,进而导致蓝型和绿型的EVE粒子交互模型大相径庭。这一点Justin描述的很明白了,在这里用一张很简单的图片说明一下。
荧幕上出现了两个火柴人。

蓝型将EVE导入自身,将原材料再加工使其生成带有他个人特点的EVE粒子,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EVE粒子在结合时其波态互相干涉,加之这个进程中各个粒子的谐波的叠加,最后对外表现出来的就是音色,这也是为什么音色的微观定义是EVE粒子波波形的傅里叶变换,你也可以把音色当成是频率的一个特殊性质。绿型就很简单了,直接作用于外界EVE粒子并操纵它们与现实框架作用,好处是规模更大且不会产生回火,坏处就是绿型无法加工EVE粒子,也很难将其远程投放。也就是说,产生同样的VER辐射,奇术师可以在克拉玛依释放一个在罗布泊模拟小男孩爆炸的进程,而现实扭曲者必须亲临罗布泊制造一个大伊万爆炸后的现场。就作用方式上来看:蓝型更接近无源场,而绿型则更接近有源场。所以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奇术的进程往往是持续性的且相对不易受施法者精神状态干扰。而一个现实扭曲的进程往往具有爆发性,并且更容易受施法者精神状态干扰。但是大家记住:凡事总有例外,只要和统计学挂上钩就意味着你要时刻做好例外出现的准备。况且扰乱一个现实扭曲者的精神,很多时候只会让牺牲人数无谓的增多。
接下来我们讲形态辐射。ARad场可以说是VER辐射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你们也知道:交变电流产生电磁场。正如这样,不断定向流动的派光子流产生了ARad场。ARad场的出现可以干扰该区域内的现实,也就是你们最喜欢挂在嘴上的休谟指数。遥远的过去,也就是十二十年前吧(台下发出轻微的笑声),休谟指数的量化方法是通过制造两个不同的口袋现实,然后像摄尔修斯一样给它俩之间划出了100个刻度。现在不一样了,通过测量更容易量化的ARad场指标,我们可以很轻松的算出休谟指数。休谟指数的升高或降低本身不会改变现实,因为休谟指数是衡量现实被改变的容易度的指标,毕竟现实扭曲者有时也很难发现他们其实踏上了一段关乎超自然的奇妙冒险。这一点结合缪博士对SRA的讲座看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在ARad场的作用下,EVE粒子和普通粒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是谐满状态的波函数相同那么简单,是它们能够真正的在奇术意义上的相互作用了,也就不只是静电力这么简单了。你们看之前表格里的质量和自旋也能看出来,它们属于虚粒子。这时ARad场中的EVE粒子流就可以以一种更深层的方式——目前我们还很难理解的方式——简单地改变一个粒子的行为,或者一定时间内改变一个系统的行为模式。如果以很高的振幅释放的话,甚至可以改变历史或者永久改写规则,当然在你做出这种事之前,圣所肯定会把你拦下来。
穿多巴胺图案衣服的研究员:阿德鲁兹女士所讲的言灵呢,听起来和ARad场没有一点联系啊。
言灵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强化自身精神的过程,也就是说会影响EVE粒子的振幅,进而强化整个ARad场的强度,增幅奇术的效果。最后,她叫安德鲁斯。
我说的也够长了。大家休息一下,整理一下思绪,下节课会稍微简单一点,讲奇术三大定律的诠释,和我们的实际应用之一:“示波器”。多巴胺,你的饮料马上就到。
4:奇术三大定律的量子诠释,奇术电子元件和设备
多巴胺,你的魔爪。特工,我单独给你点了一杯热可可。安定一下,我看你直到现在都有点局促不安的样子,放心,ChroIridium不吃人,我们也没有安德鲁斯女士那么强的能力。我们继续。
有了上面我们讲过的这些神奇性质,那么解释奇术三大定律就很容易了。GOC对三大定律的阐述语焉不详。于是在你们听过的两个讲座中就有了看起来互不相关的几种解释。那就让我给你们一一解释一下。
第一定律,部分影响整体
第二定律,相似产生相似
第三定律,观测改变现实
首先是部分影响整体。安德鲁斯女士给你们捏了一个巫毒娃娃,Justin和你们聊了圣所过去的行动。超距作用和蝴蝶效应,啊哈?事实上这就是第一定律的宏观体现。EVE是有一定意义上的唯一性的。你可以不是一个奇术师或者一个现实扭曲者,但你只要是生物,你和你身上的生物朋友们就要散发EVE,我就能靠你们的统合EVE trace on yourself。之后我就可以靠改变你局部EVE的量子态来通过一个类似量子纠缠的方式改变你整体的EVE模式,不确定性原理也使我们不用很麻烦很累就可以靠操控EVE操作一个没有奇术反追踪防护的人。仅作为理论告诉你们。不要太放在心上,否则你会被第三定律反噬。
接下来是第二定律。也叫“同类产生同类”。这个就是字面意思了。我可以靠一个激发态的EVE,去激活所有的谐满态或者基态EVE,同时我再收集他们做进一步改造,这个过程是渐进性的,也可以在一些高效的奇术回路下瞬间完成。回火的产生也是基于这个原理。你所制造的EVE粒子,除了轰击目标靶点外,还会在波衍射下轰击其他的现实框架,然后这些被轰击的现实框架还会吐出来一个小一点的EVE粒子。不幸地是,这些EVE粒子在多数情况下是相位完全相反,音色和频率基本相同的粒子。更糟糕地是:如果你控制不了这些吐出来的EVE粒子,结果是灾难性的,小到你的奇术被两两抵消,大到你和你附近的区域全部变成未解之谜儿童书上的一个未解之谜。对我说的就是你多巴胺。你是没有引发一场通古斯大爆炸,但是你的EVE的预计回火模式之一是篡改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位点,别的我就不展开叙述了。我宁可希望你们在与异常的战斗过程中战死——别误会,我更希望你们好好活着。
第三定律,是前两个定律的基石。观测改变现实。更简单,哥本哈根诠释6。哥本哈根诠释告诉我们测量会导致叠加态坍缩为单一量子态。对于奇术师来说,就是说在观测动作前的时间以内,奇术师可以通过不确定性从而确定结果是否存在。为什么又蠢又天真的奇术师在工业革命时奇术能力被锁死了?他们的不确定性被破坏了,他们认为真值是1的事件纷纷变成了0。
穿多巴胺图案衣服的研究员:既然这样的话,那为什么奇术师在人群中只是凤毛麟角呢?既然理论上只要靠坚定的信念就能释放奇术的话。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玩过《逆转裁判》,在那个游戏里面律师成步堂龙一可以用通灵师绫里真宵的一个勾玉来看透他人的心灵枷锁,而没有勾玉,成步堂龙一是没有看透心灵枷锁的能力的。你们可以想一下:如果看透心灵枷锁是一个奇术的话,那么这个勾玉起什么作用?
穿多巴胺图案衣服的研究员:降低律师看透心灵枷锁的门槛。
穿islandT恤的研究员:勾玉本身拥有让人看透心灵枷锁的能力。
Bingo。你们两个说的都对。前者我们用的专业术语叫奇术阻尼,也就是一个正常人对EVE粒子的使用排斥程度。讲一个看起来无关的例子,神需要人们的虔信,才能拥有神力。伊索寓言里提到过:因为奥林匹斯众神不再被信仰,他们被凡人很轻易地推下了奥林匹斯山。一个人的虔信可能改变不了什么,因为他的奇术阻尼可能太高了。一群人呢?一群人能产生的ARad场足以让一个人有最基础的奇术能力或者现实扭曲能力,之后的发展就得看这些“神”们造化了,如果没有信仰,或者没有其他的方式降低或者绕过自己的奇术阻尼,他们的现实扭曲能力也会再次消失。他们如果发展好了?那就是你们能想到的神。
那后一种说法呢?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奇术仪器。
你们以前可以用水晶球来测量你们对奇术的阻值、而现在我们有一个更好的方案:示波器。前面我们讲过,在强电场下EVE粒子可以被电离。尽管我们不能通过这个现象直接收集EVE粒子,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做一些特别的事:既然奇术基本粒子不能在普通材质上被富集,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利用一些奇术材料以及简单的一些小型术式,小到不需要奇术师就能工作的那种,做一些奇术元件呢?这就是奇术电子元件,就像奇术电容,奇术三极管之类的。我在这里就不赘述它们的工作原理了。有了以上的电子元件,示波器和其他的奇术仪器诞生了。
你们可能靠GOC的下丘脑成像装置,或者靠一滴眼药水看到了EVE场的宏观作用模式。示波器干的活其实和它们差不多,观察一个人的EVE粒子,ARad场模式和奇术阻尼这类的。不同的是,示波器只是我们对这类装置的概述。包括但不局限于头戴显示器,植入式设备,手机APP和摄像头等等。
另外就是现实稳定锚的其中一些工作类型,通过EVE源和一些术式集成电路,它们可以记录临近区域的标准现实,并在现实产生扭曲时强行将现实再扭曲回来,或者偏转,稀释EVE粒子流。最高端的,就是直接制造反虚粒子让这片区域的EVE粒子强制不存在。当然,目前我们也在开发一些电子奇术设备,能够让你们释放一些简单的,无害的奇术。
现在让Chromium博士和你们继续说吧。我们的讲座也快结束了。
Chromium博士再次上台。
其实到这里今天的讲座就已经进入尾声了。你们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不过最后还要和大家说一句:奇术也好,现实扭曲也好,它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东西。与其想要练就它们,你不如去争取拿一个基金会之星。
那么在这里和大家把前面讲的EVE粒子的四个不太好理解的属性简单总结一下。振幅是现实是否容易被扭曲的指标,音色是现实被改变的复杂程度。频率是对项目物理量的偏移,相位是对事物概念本身的偏移。
本次讲座结束之后圣所会安排一个奇术设备的体验活动,有操作意愿的去最后一排找工作人员登记。如果有想要学习奇术的,之后可以找Justin去做奇术资质鉴定,或者去协会考一个注册奇术师——如果你能够找到他们在麻省的总部并且还能从协会回来的话。下一次的讲座会是讲量子奇术的具体实践方面,就像法阵学或者炼化学这类的。不过就不一定是我们来了。大家之后有问题也可以随时联系。
Take care yourself, and be well.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再见。
Footnotes
1. neta海盗湾
2. 细胞因子风暴(英语:Cytokine storm),又称高细胞因子症(英语:Hypercytokinemia),一种不适当的免疫反应,因为细胞因子与免疫细胞间的正回馈回路而产生。这也被认为是1918年流感大流行、2003年SARS事件、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以及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中病毒致死的原因。——引自维基百科
3. Iridium的昵称。 词源希腊语Iris,虹神。英语亦作虹膜。
4. Chromium的昵称。词源希腊语chroma,意为颜色。 英语亦作色度。
5. 在统计力学与数学中,玻尔兹曼分布(或称吉布斯分布)是系统中的粒子在各种可能微观量子态的概率分布、概率测度,或频度分布。——引自维基百科。伪玻尔兹曼参数是基于玻尔兹曼分布描述奇术进程对现实框架不同方面的概率分布的综合干扰程度的奇术物理量 。
6. 哥本哈根诠释(Copenhagen interpretation)是量子力学的一种诠释。根据哥本哈根诠释,在量子力学里,量子系统的量子态,可以用波函数来描述,这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关键特色,波函数是个数学函数,专门用来计算粒子在某位置或处于某种运动状态的概率,测量的动作造成了波函数坍缩,原本的量子态概率地坍缩成一个测量所允许的量子态。——引自维基百科
本文遵守CC-BY-SA协议
评论区搬运
Rachud:
我没想到彗星说好的一周出炼化学讲座没出炉,倒是出了篇硬核冲塔奇术原理的讲座,在尝试的勇气这点上深感佩服。但细看之下,这种硬核冲塔其实底子不牢(虽然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是风衣那篇要是你想兼容它就头大的孤立设定导致的……)……
讲座文最难受的一点是同时应对“设定一个接一个地扔显得干巴巴缺乏可读性”与“过于肤浅日常的用语与会基金会专业的形象相违背”两个冲突,硬核冲塔文嘛,可能在前者手中会遇到更大的问题,特别是奇术这种纯虚构的设定,设定部分如果要硬核冲塔的话那就要求你写出教科书级的严谨与条理,缺乏前者会打破读者suspension of disbelief的状态,缺乏后者可能让文档看上去像是未完成品。而严谨性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是介于虚构与现实之间那一块设定;条理性则更多地从纯虚构的部分体现(想象类似于元素的概念如果不能有类似周期表的形式进行有规律的疏理,会是怎么样的一种灾难情景)
本文既然是在硬核冲塔,我也唠唠叨叨地说了这么些铺垫,那也就请原谅我批评在严谨性上本文体现的不足了。正如我刚刚所说,“虚构与现实之间”的结合,如果发生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会让读者无法陪你假装下去这是严肃的学术讲座。
当然,没有人有本事生生虚构出一个尽善尽美的东西,但至少某些单纯的逻辑错误或破坏气氛的不良写作技巧【1类】不应存在,然后作为硬核冲塔的文,也不应该简单扭曲专有名词来制造槽点【2类】,最后,如果对相关术语有一定了解才能发现的“深思一步就会发现的不对劲之处”【3类】也能掩藏掉的话,我个人标准下这种硬核文就有资格拿到60+的高分的,如果连相关专业者才能反驳且能发现【3类】错误者也得好好思考才能明白的错误【4类】也不存在的话,这大概就是硬核文的典范了,作者被吹上天我也不会觉得有丝毫不妥那种。
以下则是我找到的错误:
【1类】
脚注中neta来源这种内容应该出现于评论区的补充,直接摘抄百科虽然很有版权意识但你这样还不如直接做成链接,最好的办法是以符合讲座基调将相关知识简要地进行说明。
文中提到的ν(钮)子、η(伊塔)子与π(派)子是奇术基本粒子,且自旋为i/2,“都是费米子”,后文提到
它并不像光子一样是一个完全的玻色子,但它也不像费米子一样有着实分数自旋。根据薛定谔-朗道方程,他们的自旋模式被描述为±3i/2,称为虚自旋态。
自相矛盾了。
【2类】
带有一个元电荷单位的负电荷,Justin的-0.5e也没有说错,因为在实际的奇术进程中,伊塔子的表观电荷的确是-0.5e,目前有假说认为可能和奇术进程中伊塔子和派子间波函数的相消干涉有关。
量子力学(据我所知)真的做不到……你的设定是这些粒子的电荷是固定的,那这些粒子的波函数再怎么组合(也就是干涉的实质)都不会有丝毫变化
你们看之前表格里的质量和自旋也能看出来,它们属于虚粒子。
……不,虚粒子的意思不是虚质量与虚自旋。顺带一提有个【3类】错误,虚质量意味着“快子”(速度大于光速),虚自旋我想了半天不明白有什么意义,这相当于一个新的守恒量(虚角动量守恒??话说虚粒子根本不需要满足角动量守恒,它是虚的,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就会把被破坏的守恒填平)这个EVE基本粒子虚自旋的设定删去也完全不会影响其它部分,有它反而会出现说不通的东西
我个人的观感的话在二刷之前是比较差的,主要在于对电子模型的魔改和槽点极大的虚粒子部分。前者“谐满状态”联系上“相似产生相似”是很妙的想法,但
谐满状态的次数,就是EVE粒子的基础频率
当伊塔子距离EVE粒子中心最近时(中略)我们把这个状态叫做谐满状态
这也是一个【1类】错误……
后者我不知道怎么救了,也不清楚作者弄个虚数物理量到底想要干什么,达成什么目的。即使是二刷之后,这两个部分依然是破坏suspension of disbelief的败笔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