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 在孤独的深渊里得到救赎

《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完结撒花!

在季度开播之前,本来这个季度将会是各种续作之间的疯狂厮杀,殊不知到最后能够照常播放的,就只剩下了《辉夜大小姐》的第二季,导致它打遍季度无敌手,理所当然的站到了季度的最顶端,俯视着其他所有同季度的番剧。但是说实话,我认为即便没有疫情,即便其他的续作能够照常播出,《辉夜大小姐》也很可能能够站在它现在所在的位置;毕竟这部作品,真的太好看、太强大了。
这篇专栏,我就来和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辉夜大小姐》,会那么好看。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

持续高能的喜剧故事
我在本作第一季的期待度排名里就曾提到,我当时一度很担心作品这样的搞笑到底能否维持到第一季度完结,然后第一季用其惊艳的表现向我证明我多虑了。
而在第一季完结的时候,我也提到了作品在“恋爱喜剧”这两个元素中,有越来越偏向“恋爱正剧”的趋势,认为很可能到了第二季之后的故事,会逐渐减少喜剧方面的侧重;到了第二季结束的现在,我的这个想法,顶多只对了一半。
这里顺便先附上我对于第一季的观后感,让想要考古的观众可以点开来看看(我自己回过头看,这篇专栏有些点总结的还不错,可是还是有点太过简略了):


承接之前的话题,到底我当时的想法,哪里出现了问题呢?第一个,也是我最严重低估的一个:本作即便来到了第二季,甚至来到了第二季的最后一集的最后一秒,它的喜剧,也丝毫没有任何被削弱的迹象。
是的,这部作品在喜剧的表现力上,能够做到与第一季不相上下,甚至有可能还有所超越的水准。
那么,本作的喜剧,到底好在哪里呢?

首先第一点,也是我在第一季的观后感就提到的,本作的玩梗,没有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得匮乏与无聊,而是能够持续不断的让人感受到每一个笑点的魅力与搞笑之处。
作品在第二季里安排了许许多多的新梗。这里随便就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像是第一集的开火车、第二集的恋爱法庭、第四集的委托误会、第五集辉夜的奇怪喜好、第七集小弥子的门神、第八集辉夜的看诊、第九集的Routine等等。而由此大家也可以看出,本作几乎每一集都会添加新的笑点,让它的喜剧效果不会产生单调的感觉。
当然,本作也有重复利用的梗,甚至运用的比例也不算低。但是,一来这些笑点本身的效果就很好,所以再一次利用也不会让观众产生太强烈的排斥感;二来,作品在重复利用这些老梗的时候,往往也不会单纯的复刻,而是会再进行一些调整,像是添加新的角色与对白,甚至是干脆的加快当下的节奏,让老梗得以发挥其最强大的功效。
而无论是新梗的添加,还是老梗的有效利用,这些都是本作的喜剧始终表现得很好的理由了。

不仅是在玩梗上有着高质量的表现,本作在如何呈现这些笑点上,也下足了功夫。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本作的对白设计以及旁白的功效了。
无可否认,本作的对白设计是非常强大的,很多笑点的发挥,其实都与其强大的台词与文本脱离不了关系。每个角色的每一句台词,都是有意义的;无论是带有双关的台词所引发的误会、时不时一句犀利的吐槽、还是大量看似周全实则沙雕的内心独白。
在这样干净利落的脚本设计下,我们观众得以轻易地在高密度的对白交流中,捕捉到每个角色想要表达的意思,让我们的思绪不会脱离喜剧的节奏之中,也因此特别容易沉浸在角色们你来我往的交锋之中,无法自拔。所以,本作即便每一集都改编了3~4话的漫画内容,我们也不会觉得吃不消,反而还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当然,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观感,我认为本作的旁白也功不可没。就像我所说的,本作每一集的密度其实很大,角色之间的“冲突”其实也很频繁,即便考虑到喜剧本身带来的负担不大,以及对白设计的精准与高效,我认为也很难让作品能够如此轻松地被观众“完全接收”。
但是,作品总会在一些关键时刻,以及每个短篇结束的时候,让旁白用不同于当下情节的节奏,来进行吐槽与归纳,这其实对于观众的情绪,有着非常强大的作用。先不论这些吐槽与归纳本身就很有趣,这种与当下情节脱节的语速,一定程度上会将我们剥离出角色的视角,进而不会过度沉浸在海量的信息量之中;与此同时,它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自己作为观众的身份,让我们更能够站在上帝视角的视野,去“嘲笑”角色们搞笑的言行与举动,进而加剧喜剧的效果。而每次结语时的缓慢,也会让观众在情绪上,得以稍微脱离之前的短篇故事,让观众能够有一次短暂的喘息空间,去迎来下一个有趣的故事。
也就是说,本作的喜剧之所以能够看得如此舒服,绝对得归功于它文本上优秀的设计,让观众能够从中体会到笑点的更多乐趣,也让作品本身,在节奏的把控,以及情绪的拿捏上,有着更为精确地表现。

最后,我们也不能遗忘本作的一大功臣:极其惊艳的演出效果。
本作的演出,绝对是这个季度最顶峰的一部了。要知道,我前面已经向大家说明了本作即便单靠剧本,其笑果就足够强大了;但是,本作依旧有大量的情节,是能够将文本之外的“有趣”,透过画面,透过角色的一泯一笑,给呈现出来的。如果本作没有如此强大的画面演出能力,很多笑点是不可能被具象化出来,让观众以如此直接的方式去体验的;例如我刚刚提到的“开火车”情节以及“恋爱法庭”情节,就是最好的例子。
而有些时候,与其使用大量文字来进行输出,这样直观的画面表现,效率才是最高的。甚至,作品也会透过画面,去勾勒出文字里的“内在含义”,勾勒出角色的“内在想法”,让观众无需对于这些去进行过多地思考,拖慢理解的节奏;而当观众理解这些“内涵”的刹那,就会迅速的体会到其中的幽默与搞笑,进而笑出声来。我相信,在某个桥段只看到一点端倪,就按下暂停键狂笑不止的体验,绝对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拥有。
所以,本作优秀演出所带来的效果,绝对不仅仅是在它强大的剧本上进行加法,而是乘法;我们观众在每个情节所感受到的,都是全方位最大化的体验,真的几乎找不到什么短板。

分析了这么多,或许这一切都只是我的“错觉”,本作其实并没有我所说的那么搞笑;只是因为我刚好对上了它的电波,才会觉得它很好笑;又或者,这只是因为有着情怀的加成,才会让第二季的搞笑在我眼里,依旧亮眼。可是,如果真的只是我的一厢情愿,那么本作应该也得不到如此庞大的关注与喜爱吧!
因此,我相信我自己的判断:这就是一部,巨TM精彩的恋爱喜剧!

在孤独的深渊里得到救赎
我们再回到我一开始所提到的预想,也就是“作品有偏向“恋爱正剧”的趋势,以及会减少喜剧方面的侧重”的这个句子。我在前段,已经充分地说明了本作在喜剧上精彩的表现,证明了我之前的预想,至少有一半是错的。而对于另一半,它也对的不全。
本作的确在第一季末尾乃至第二季的部分集数里,向我们剥开了本作那喜剧的表皮底下,所蕴藏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我所预想的“恋爱正剧”,而是更为严肃与沉重的内容。

其实以喜剧作为包装,实际有着深沉内核的作品,不包括本作这个季度就有2部:《隐瞒之事》以及《听我的电波吧》。前者,它用喜剧包装了“亲情”、“温情”以及“治愈”;后者,它用喜剧包装了“现实”、“无奈”以及“绝望”。这两部作品,在有了表里的两个层次之后,让它们不仅能够逗笑观众,而是能够让观众在笑过之后,得以沉淀下来,并且被它强大的内核所感染。而本作,自然也不例外。
实际上,本作在这点上所做到的,与我在《听我的电波吧》后半所说的,有着高度的相似:

因为和该作一样,本作的底色也是比较黑暗的,而两者都透过喜剧的外衣,让剧中的角色,以及在屏幕外的观众,能够在这层黑暗的底蕴中,找寻到一丝光明,并从中感受到“温柔”与“激励”。

当然,撇开叙事方式的相似,本作无论在结构、内核,甚至是最后想要呈现的效果,我觉得都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首先,本作花费在喜剧的篇幅与笔墨,显然是更多的。
第一季几乎全篇,第二季超过大半的篇幅,本作都还是以角色们欢乐的互动为故事的重点,让作品依旧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喜剧色彩。虽然,这很有可能只是因为前两个季度只不过是整个故事的大前期,所以它还不急着花费太多的笔墨去表现它的内核;但是,我认为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喜剧始终都是本作最重要的元素。
诚然,随着剧情的推进,被潜藏起来的黑暗会被更多的挖掘出来,进而削减了喜剧在故事中的占比;但是,如果我们以本季度作为例子,在发生了沉重的事件与故事之后,作品并不会沉溺在其中,而是会迅速的回归光明,并且回到那个我们熟悉的喜剧氛围之中。所以,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即便在后续的剧情里发生了更为沉重的情节,这样的叙事手段,应该也会保留下来;本作的喜剧要素,依旧会占据着故事中较大的比重。

其次,比起现实所带来的无奈与绝望,我认为本作的内核更多的偏向于“孤独感”这一概念。
是的,在角色们嘻嘻哈哈的喜剧日常底下,作品其实暗藏着非常巨大的孤独感,并透过非常细微的伏笔与情节,去将其呈现出来。
像是女仆早坂,无论是她喜欢观看解压视频的线索、独自一人时的孤僻性格、还是在第四集前半,“勾搭”会长无果之后所留下的不甘的泪水,都足以证明在她内心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她无人可以倾述的孤独。
又像是小弥子,她出身于一个怀揣着正义感的家庭,但是她双亲却又时常在外奔波;而她自己也因为想要贯彻内心中的正义,被众人所排斥、嘲笑;最终几乎独自一人的她,身上自然弥留着巨大的孤独。

又像是石上,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合群的人,所以才会对那些向自己伸出援手的人报以极大的感恩。而他的内心却又和小弥子很像,有着与其气质不相匹配的正义感;但就是因为他的孤僻与正义,让他做出了过于冲动的举动,使得他被众人所误解与谩骂,甚至是他的父母与师长,也都在不了解他的情况下,斥责他的所作所为。此刻的他,所感受到的孤独,不仅仅是独自一人的“孤独”;而是世上没人懂我、没人去主持正义,的这份强烈的“无力感”。
最后还有辉夜,从第一季的末尾,作品对于她与她父亲的简略描写,就足以强烈的渲染出她出身在这样一个权贵的大家族中,实际上是得不到多少亲人的关爱的;甚至,除了在学校之外,她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存在。所以即便目前没有更多的篇幅去涉足她背后的故事,我们也已经能够体会到她身上那几乎无解的孤独了。

作品的底色,就是孤独。
随着故事的推进、随着更多线索与情节的释出,我们越发理解作品里的这些角色,知道他们在那开心的表面下,其实过去也有过悲惨的遭遇、其实在内心中,是遗留着巨大的孤独的。
如果去直面这份孤独,我们很可能会被它所渲染出来的无力感,给拉进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之中,无法挣脱。可是,作品却非常巧妙地,把这样的孤独,安排在了一个强调角色关系与互动的日常故事之中,让这份孤独感,得以被冲淡。
又或者应该这么说,作品之所以敢于把这份孤独的情绪渲染得如此强烈,就是建立在它足够庞大的喜剧的基础上的。所以,每当角色差点被自己的孤独所淹没的时候,作品才能够及时且自然地,安排身边的伙伴走上前去拉他一把;让角色能够从自我的孤独深渊之中,被拯救出来。
而实际上,被拯救的,又何止是角色而已呢?

本作的标题中,写着“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但到了第二季的时候,将这句给划掉了。
删掉这句话,除了暗指着两个主角在第二季的勾心斗角,已经显得不那么“天才”之外,其实我认为还有一层含义。每个短篇的末尾,旁白都会一本正经的分析到底是谁获胜。但是,本作真的有产生过真正的输赢吗?其实是没有的。
每个角色,都是这个故事里的赢家;因为在一连串的玩闹之后,他们已经成功的战胜了,那源自于内心中,最深处的孤独。

比起第一季中相对保守的总结,来到了此时此刻,我可以更有自信地说:《辉夜大小姐》是我最喜欢的恋爱喜剧,甚至很可能没有之一。它不仅仅在恋爱喜剧上有着极为耀眼的表现,它在故事的内涵上,也有着深刻的发挥。而正是因为作品能够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观众才有机会体验一把“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的经历。
所以,如果你直到现在,都还没入坑本作的话,真的不要再迟疑了,它绝对不会让你后悔的。
简单评分:9.2/10
ps:没有《辉夜》看我要死啦!!!本作一定要有第三季啊!!!
ps2:本作的角色真的都被塑造得很可爱,尤其是恋爱脑之后的辉夜,也太萌了吧!果然反差萌才是真正的王道吗?(笑~)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对于动画或者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