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丁丁历险记》之《神秘的流星》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

2022-08-29 16:15 作者:jackson骄  | 我要投稿


      《神秘的流星》是埃尔热作品系列《丁丁历险记》的第十部,于1941年10月开始连载至1942年5月。值得注意的是本部作品连载完后,由casterman出版社首部的采用现时我们所看到的实体书样式的出版物,即62页的全彩格式的出版漫画。这次我们的丁丁和他的爱宠白雪、新朋友阿道克船长一起前往北冰洋进行科学考察并参加一场国际角逐,寻找坠落地球的陨石。那么这次的时代背景及细节又有哪些呢?


创作背景:

抄袭流言与反犹主义

       我们从连载的时间上可以看到,《神秘的流星》是紧贴着《金钳螃蟹贩毒集团》后马上开始连载的。我们都知道作者创作作品需要时间寻找灵感。然而当时的战争时期,纳粹当局的审查以及在《晚报》不得已的高强度工作,使得埃尔热难以像以前那样用时政新闻题材去思考创作。并且,由于新角色阿道克船长的大受欢迎,埃尔热需设法计划在这次作品中树立起一定的正面形象,以避免像杜邦杜庞兄弟那样在后续中逐渐沦为花瓶角色。于是,埃尔热将目光投向了与航海有关的实地科研考察。

       然而连载期间及出版完整作品后,一些学识丰富的读者就指出:《神秘的流星》的情节内容,与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写的其中一部作品《流星追逐记》(La Chasse au Météore)非常相似。

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诗人,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由于凡尔纳知识非常丰富,他小说作品的著述、描写多有科学根据,所以其小说中的一些幻想成功预见了后世的一些技术发明。

他们指出:埃尔热本次的作品充满科幻风,与之前作品现实风格大相径庭。并且正如埃尔热在这次的作品一样,凡尔纳的小说讲述主角二人前往北大西洋探险,寻找这颗火流星陨落在地球,由纯金构成的、价值亿万的“金球”。而且在这两个故事中,相互竞争的探险队都分别由一位古怪的教授和一位犹太银行家领导的。

流星追逐记是凡尔纳的后期比较冷门的作品,尽管没有他早期那些著名的作品扎实有趣,但其背后的思想主旨如对贪婪的人性的刻画、大国之间利益的瓜分以及资本主义的批判却是入木三分

尽管后来埃尔热解释称他并没有抄袭,并称他只读过凡尔纳一部作品。因此,事实真相如何还是大家见仁见智了。

       不仅如此,埃尔热像上一部金钳螃蟹那样用回旧的贩毒题材,而在本作中则选择用回在《丁丁在美洲》那种对美国的傲慢态度及资本金融家的讽刺。这题材尽管在当时欧洲社会仍然相当有市场,然而时过境迁。在《神秘的流星》连载期间,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使得美国正式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加入使得反法西斯力量得到极大的增长,同时也被许多西欧人视为救世主。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演讲并对日本宣战,标志着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于是一些黑粉也开始恶意中伤、诽谤埃尔热有非常强烈的反美亲纳粹倾向。他们指出:在最初连载时与丁丁他们作对的反派,就是来自美国的。

在敌方对陨石进行登陆的这一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原版小艇船头悬挂的是美国星条旗

而且,主角团们的教授们,几乎都来自于轴心国或亲轴心国的国家。

瑞典尽管在二战期间名义上是中立国,但它一直在战时给纳粹德国出口巨量的铁矿石。萨拉曼卡(Salamanca)是西班牙著名城市。当时西班牙由独裁者弗朗哥(Francisco Franco)统治,有强烈的法西斯主义倾向。耶拿(Jena)是德国中部图林根州的首府城市。弗里堡是位于瑞士境内的一座城市。还有最后一个固安伯雷。这里我再一次吐槽中少版的辣鸡翻译。正确的应该是科英布拉(Coimbra),是葡萄牙著名城市。当时的葡萄牙由独裁者萨拉查统治

还有,本次作品的幕后反派,有权势的金融巨头波尔温克先生。其形象及最初的名字Blumenstein布鲁曼斯坦就十分犹太人。

由于美国部分读者及美国出版社的批评与反对,埃尔热在之后的整部出版时做出了改动。将美国及反派的总部纽约改成了虚构的圣里科。而名字则改成波尔温克。然而许多显而易见的美国名字也并没有作过多修改如上面的肯塔基“Kentucky",以及下面的佩雷号船员道格拉斯Douglas
大部分情况下,犹太人的姓氏规则命名通常用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贵重物品或圣经中的人名,如Hofmann(宫廷的人)、Levi(犹太教祭司的助手)、Rubin(红宝石)等,且经常在姓的后面加上stern或者stein。十分典型的犹太名字如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著名化妆品女企业家及品牌海伦娜·鲁宾斯坦Helena Rubinstein

        虽然大部分正常的读者看完本部作品都不会联系到不当的种族主义,并且也知道埃尔热像《丁丁在美洲》和《破损的耳朵》一样,讽刺的是美国金融巨头在维护其自身利益的不择手段及毫无道德观念,并无恶意针对犹太人。这在正常情况下都证明了是完全合理的故事讽刺手段且被观众所喜爱。然而鉴于当时的环境埃尔热也只得是立刻做出了修改,以免进一步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可是最让人捧腹大笑的是,埃尔热给反派巨头起的新名字波尔温克(Bohlwinkel),原本是取自布鲁塞尔方言的bollewwinkel,意思是糖果店之意。直到作品完整出版后又有人来告诉他,波尔温克也是犹太人中常见的姓氏。

不管怎么说,波尔温克作为又一美国的反派形象被广大丁丁的粉丝及读者记着了,至于反犹及所谓亲纳粹的倾向也随着战后及时间的推移很少再被提及,读者和粉丝也不会相信。

丁丁的旅程

        一天夜晚,丁丁和白雪在大街上散着步。他们在天空中看到了一颗流星和大熊星座。

这里难得给中少版翻译点个赞。不管是英语版mid summer还是法语版plein ete都可直译为盛夏、仲夏。他却贴合我国的农历翻译成三伏天。其实像我们一般年轻人是不会想到这么翻译,因此我有理由怀疑译者已经上了年纪(狗头保命)
大熊座(Ursa Major)是天文学北半天球中的一个星座。其最著名的是以其主要的七颗最亮的恒星而连接成的星群,在我国称为“北斗七星”。大熊座连同包含或组成它的星群,在世界各地文化都有许多重要的天文记录及重要意义,是北方的象征。从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全年都可以看到大熊座,并且出现在中北纬度以上的极地地区。因此,在古代甚至是现在,可用作指向当前北极星北极星在小熊座的位置的导航指示星

同时,丁丁也在天空中看到了一颗不同寻常的星星。于是他前往天文台一探究竟。

我们现在的天气也很热—.—
比利时皇家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 of Belgium)位于首都布鲁塞尔,于1826年建立。它拥有一套由德国蔡司公司打造的20 世纪上半叶直径为 100 厘米(39 英寸)的望远镜,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之一。此外它还拥有各种其他天文仪器,例如天体仪,以及一系列地震仪设备

丁丁来到天文台并见到了馆长希波吕托斯·卡利斯,从他的口中得知将有一颗巨大的陨石流星将撞上地球。惊慌失措的丁丁回到家中,把一直纠缠他的神经病赶走。随着房子震动完后安然无恙,丁丁喜出望外,原来不过是一场地震。

流星(Meteor)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是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大部分流星体在落到地面之前便会被消耗殆尽,少部分则会掉到地面上,称之为陨石。大部分可见的流星体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流星体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介于11km/s到72km/s之间,各个流星的颜色会因其化学元素、燃烧程度而有所不同。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现在亦可由人为活动如地下核试验造成。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并非世界上所有的地区都会发生地震,严重地震则主要集中在板块相互作用的地区。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才会被公报。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因此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时所处于的欧洲大陆并未处于严重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

兴高采烈的丁丁又回到天文台,馆长告诉他那颗流星并没有落入地球,而它的一颗陨石碎片落入北冰洋中,其中蕴含着神秘的未知金属。这次的地震就是由这颗陨石引发的。

这里的翻译出现了科学专业名词不严谨的重大失误。分光镜(beamsplitter)和光谱仪(Spectroscope)是两种不同概念的东西。前者主要用于光学和测量领域的零部件。光谱仪、也可称分光仪,则广泛用于科学领域,其原理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由棱镜或衍射光栅等构成,利用光谱仪可测量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通过光谱仪对光信息的抓取、以照相底片显影,或电脑化自动显示数值仪器显示和分析,从而测知物品中含有何种元素。
这里埃尔热有两处地方十分魔幻:一是陨石落入海中会引起海啸而不是地震:二是北冰洋距离比利时十分遥远,不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称北极海,是地球四大洋之一,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挪威、冰岛和格陵兰(丹麦)环绕,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北冰洋是世界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是世界上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洋。面积仅为1475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0%。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527米。主要岛屿有格陵兰岛、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群岛等。这次的格陵兰岛就是丁丁的目的地

丁丁在回家的路上通过漂浮在水中的砖头,拍脑袋想陨石有可能并未沉入海底而漂浮在海上。于是丁丁拉上馆长卡利斯、一些教授及阿道克船长组成了一支科学考察队,前往北冰洋收集这颗神秘的陨石。

一般的红色普通砖由于质量较重会沉入水下,而能浮于水面的一般现在称为混凝土轻质砖。而陨石落入海中能浮于水面则更是无稽之谈,它将会完全沉入海底

准备充分后,丁丁决定提前一天上船过夜。他在登船时发现了一名神秘男子溜下“曙光”号。可惜丁丁被缆绳绊倒并没有追上。他在船上和阿道克船长和卡利斯馆长碰面,并将那名前来捣乱的精神病人送回了医院,那枚炸弹也落入了水中。

       在第二天,他们收到消息得知,在圣里科有另外一艘科学考察队驾驶着“佩雷”号极地考察船同样前往北冰洋抢夺陨石。于是阿道克船长决定马上出发,在众人的目送及祝福下离开港口出发前往北冰洋。

罗伯特·皮里(Robert Edwin Peary)1856-1920,美国著名探险家和美国海军军官。1886年开始北极探险。1909年4月,他率队从埃尔斯米尔岛北岸的哥伦比亚角(C. Columbia)出发,乘雪橇向北极点发起冲击,4月6日,皮里到达北极点,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首位徒步抵达北极点的人。他亦曾多次探险格陵兰,并证明其为第一大岛。埃尔热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佩雷号,然而准确应该翻译成皮里号
我们都知道埃尔热自创作《丁丁在美洲》后就十分喜欢电影并研究其表现手法。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埃尔热将上面那幅轮船航行时的颠簸情况,结合教授们吃饭时候晕船的场景,通过电影切割画面的分镜展现了出来,让读者看着非常有意思

在当天饭后的夜里,由于巨大的风浪使船非常颠簸。丁丁十分难受于是离开房间前往驾驶台上找船长。白雪差点被海浪卷走,丁丁好不容易在驾驶室找到船长,而船长正泰然自若地握着轮盘驾驶着曙光号。

这里的船长太帅了

阿道克船长在这边给丁丁科普了这边的天气状况及航海细节,让丁丁安心。然而话音未落,就有一艘没有航标灯的黑船冲撞过来。船长熟练并巧妙地避开了它,并回敬了许多阿道克船长的经典语录。

多格滩(Dogger Bank)是位于英国东海岸约 100 公里(62 英里),范围约为 260 x 100 公里(160 x 60 英里),水深范围为 15 至 36 米(50 至 120 英尺)的北海浅水区。是北海重要的渔场,渔民在此处可大量捕捞鳕鱼和鲱鱼,地理上也位于北海的十字路口处
航道,是指在江、河、海等水域中,为船舶航行所规定或设置(包括建设)的船舶航行通道。航道设置航行标志,以保证船舶安全航行,就如同陆地上车辆行驶的车道。航道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分别规定有最小航道水深、宽度等数据
航标灯(navigation lights)是安装在某些航标上(如轮船、码头、灯塔等)的一类交通灯,在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发出规定的灯光颜色和闪光频率(频率可以为0),达到规定的照射角度和能见视距,对船舶进行警示与指引。

航行了几天后,他们靠近北极一带,船上的水都结成了薄冰。丁丁和船长向欧洲科研基金会报告了船的状况,并决定前往冰岛进行补给加油。

埃亚峡湾(Eyjafjordur)位于冰岛北部,长约60公里,最大宽25公里,平均宽6~10公里。是冰岛最长的峡湾。位于湾底的阿克雷里(Akureyri)是冰岛第二大城市。
冰岛(Iceland )位于北大西洋的一个北欧岛国,也是欧洲人口最稀少的国家。冰岛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雷克雅未克(Reykjavík),这里(连同其周边地区)拥有超过 全国65%的人口。冰岛是中大西洋海脊中海拔最大的部分,其中央火山高原几乎不断喷发。内陆由以沙地和熔岩地、山脉和冰川为特征的高原组成,许多冰川河流通过低地流入大海。冰岛被墨西哥湾暖流温暖,气候温和,尽管位于北极圈外的高纬度地区。它的高纬度和海洋影响使夏季保持凉爽,其大部分岛屿都属于极地气候。冰岛自13世纪由斯堪的纳维亚人移民后属于丹麦的领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获得独立

然而幕后敌对头子早已下令冰岛上他已垄断的金色石油公司禁止给丁丁和船长的科考船加油。正当两人一筹莫展时,船长遇见老朋友切斯特。在他的帮助下偷偷地拉了条输油管,成功给曙光号加满油,继续出发。

切斯特骂了船长一句海岸信号台,风格和船长的一模一样。不愧是一家人
加亿滴,就亿滴^.^

丁丁和船长他们继续在海上航行了一个星期后,终于抵达了预定位置。他们马上派出水上侦察机,进行进一步的仔细搜索,以确定陨石具体位置。

Ar 196水上侦察机,是由德国著名飞行器制造商阿拉多飞机制造厂研发制造的舰载型水上侦察机。Ar 196由1936年起开始生产,并于1937年在德国海军的招标中胜出,自此成为纳粹德国海军舰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标准舰载水上飞机。在结构上,Ar 196采用常规下单翼布局。机翼为全金属结构,机身采用钢管焊接结构,A型装有两个浮筒,每个浮筒内有一个300升的油箱,通过前支撑上的输油管供油,并由一台BMW 132K 9缸星型活塞发动机提供动力。乘员为一个飞行员和一个观察员兼后座机枪手。Ar 196被德国海军众多战列舰和重巡洋舰所搭载,飞机可从舰上专门弹射架上弹入空中,回收时则用吊车从水面吊上甲板。该机型不论在空中还是在水面均有很好的操纵性,因此甚受德国飞行员喜爱。

丁丁不出意外地找到了陨石的具体位置,正当他飞回到曙光号的途中,发现了正在全速向陨石方向开去的佩雷号,并且已经领先他们约150海里。丁丁有惊无险地将飞机停落回考察船,并用激将法让船长重整旗鼓指挥曙光号追去。

在船长颓废低落的时候,丁丁就设法灌醉船长之后再语言刺激他,从而让他重拾信心。这招激将法在这里首次出现,并在之后各种历险中屡试不爽

就在追赶途中,已经接近追上他们的时候,丁丁和船长收到附近有船只发来的求救信号,他们也毫不犹豫地放弃追赶掉头驶向救援地点。然而给该船回复的电报并没有收到回答。经过丁丁一晚上的调查,终于查清了这又是对手用虚假救援电报欺骗他们的卑劣手段。于是他们又得重新追赶他们。

车钟(Engine order telegraph)又称传令钟,是轮船和潜艇上,舰桥与轮机舱之间发出与接收船舶前进倒退指令的操纵设备。由于船舶动力系统的改进以及吨位的大幅提升,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船舶上,舰桥上的船员需要一种方式,简单有效得向轮机舱发出动力指令。当时缺乏成熟的无线电技术,便由此诞生了车钟,其构造一般是一个直径约9英尺的金属圆柱,两侧标记有各种刻度,代表船舶前进与后退的不同速度。圆柱的中心连接着一个扳手,舰桥上的船员用扳手来调节刻度,向轮机舱发出速度指令。与此同时位于轮机舱的车钟,会发出“叮”一声的提示,指针指向相应的刻度位置。轮机员看到后,将轮机舱车钟的扳手也扳到同样位置,舰桥上的船员随即也会收到“叮”一声的提示,代表轮机员收到指令。由此完成一套船舶速度命令的传达。

过了不久,船长截获了佩雷号的电报,得知他们即将抵达陨石处。丁丁决定决定驾驶更快的飞机,飞往陨石处,终于赶在最后时刻抢先将旗帜插在陨石上,表明了这颗陨石归科研考察所有而不是被奸商用于敛财。丁丁和船长他们胜利了。

由于需要确保胜利的果实,丁丁决定留在陨石上看守,并让飞行员回去补充物资。就在丁丁待在陨石上,就发生许多诡异的事情。上面的生物都在快速生长并且变得身形巨大。就在这时丁丁看到前来接他的水上飞机,就开始唱着歌手舞足蹈起来。

丁丁在这里唱跳(Rap)的是Sur le pont d'Avignon 直译在阿维尼翁的桥上。它是一首古老而著名的法国儿童歌曲,最早可追溯到15世纪。而阿维尼翁(Avignon)则位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大区的一座著名城市,有着浓厚悠久的宗教及历史文化。

陨石开始逐渐下沉,最后时刻丁丁抓起了一块陨石,保住了这次科学考察队的成果,而敌对的幕后主使金融巨头波尔温克也将被调查。丁丁和船长他们最后也安全返回欧洲。


结语

       这次作品和埃尔热之前的比较,风格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风格趋于科幻,并且一些事实细节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考究仔细。丁丁好像没有以前那样沉稳大度反而有些像小孩子那样手舞足蹈时而喜怒形于色,总体而言相较前些作品有些说不出的奇怪。但是对于故事整体节奏的把握,人物的塑造特别是船长的形象及一些漫画分镜的技法,都让我们感觉到这仍然是丁丁之父的作品。《神秘的流星》很快地就完稿了,埃尔热得为变得温和明白事理的船长和他的记者朋友考虑起下一趟旅程了。幸运的是这次埃尔热有约一个月的休假时间,来为丁丁和船长构思出怎样奇妙的旅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丁丁历险记》之《神秘的流星》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