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个人战略学

2020-04-10 01:22 作者:三分杂草地  | 我要投稿

战略构成要素:战略目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根本上决定了建设与运用的方向和重点),战略指导(围绕战略目标对建设和运用的筹划、领导和指挥,是战略行动的基本准则,战略手段(实现战略目标的物质力量及其运用方式)


对抗性与控制性

 

战略的对抗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有明确的对抗目标,任何军事战略都是针对特定威胁、挑战和对手提出来的。二、有对抗性的力量运用指导。在战略指导上力求扬长避短,以己之长击敌之短,针对敌体系的弱点和关节点实施重点破击。三、有针对性的力量体系发展模式。力争形成克敌制胜的非对称军事能力。

 

就我们自身而言,为维护战略机遇期,必须避免单纯的为对抗而对抗,而应主动控制战争手段运用的规模和方式,注重军事力量的软运用和非战争运用,力争以小战、巧战而屈人之兵。

 

现实性与预见性

 

战略的现实性即所说的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战略的现实性规定了在执行既定战略决策、落实战略规划计划、实施战略行动的过程中,必须着眼应对最现实最紧迫的威胁,不能脱离现实去奢求难以企及的战略目标。

 

战略的预见性,主要是预测时代特征、国际国内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预测潜在的战略对手和作战对象,预测敌我力量对比的可能变化,预测潜在威胁的性质、方向和程度,预测未来战争可能的爆发时机、样式、方向、规模、进程和结局,揭示未来战争特点和规律,从而为制定、调整和实施战略提供客观依据。

 

稳定性与应变性

 

战略的稳定性是指战略一旦确立,在一定的时期内就要保持其基本内涵的相对稳定和贯彻执行的连续。战略的相对稳定性是由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和重要性所决定的,不能轻易变更。否则,就会出现方向不清、目标不定的问题,造成战略资源的巨大浪费。只要全局情况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或在全局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双方力量对比和斗争形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战略所确定的主要战略对手、主要作战对象、主要战略方向和基本作战形式就会保持相对固定。

 

战略的应变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战略基本内涵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具备适度的灵活性和可调性。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常变常新。顺势而为,因敌而变,量情用兵,是一个基本的军事规律。战略会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适时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整、充实和完善,借以保持战略活力,增强战略指导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安全威胁和军事能力

 

军事能力对军事战略的影响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立足现有的军事能力确定战略企图和战略方案;另一个是针对未来可能的战争确定需要什么样的军事能力,也就是长远打什么仗发展什么能力。军事战略需要统筹兼顾威胁和能力两方面的因素,在二者之间寻找到近期和远期的契合点,实现应对现实威胁和发展长远能力之间的最佳匹配。

 

战略文化与战略思维

 

战略文化的特性,尤其是其内核——价值观的特性,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战略实践具有深远而稳定的影响。

 

战略思维是总揽全局的带有认识论方法论的思考,而军事战略思维的本质是从战争筹划指导的角度,研究军事运动的客观过程,发掘其必然性、因果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制定军事战略的思维取向

 

前瞻性。军事战略思维首要的是立足现实问题,瞄准未来需要,把昨天、今天和明天连贯起来作为战略考察的时间架构,依据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脉络,把握军事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矛盾运动,准确或大体准确地揭示未来军事斗争和军事建设可能的走向、阶段和特征。

 

整体思维。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家战略全局和军事战略全局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采取自上而下、从大到小、先统后分、以远带近的思维程序,统筹兼顾好建设和斗争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各部分、各阶段对全局的作用和影响。

 

主动思维。在敌我互动中夺取主动和优势,是军事战略筹划和指导的关键。主动思维既要善于因敌而变、因势而动,又要力戒刺激—反应式的被动思维,在战略思维取向上必须突出立足于己、求其在我,调动对手而不是被对手所调动,营造态势而不是被态势所束缚。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军事力量体系,而不是与对手尤其是强敌进行对等的军备竞赛,力求瞄准敌之弱点发展我之强项,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克敌制胜,以争取与保持主动地位。

 

忧患意识。思考和筹划的基点不能只放在对己有利的条件上,而必须深刻的估计到各种可能遇到和必然遇到的困难情况,并准备用高度的热情,勇气,细心和刻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这些困难。唯其如此,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防患未然,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先胜而后战。

 

制定军事战略的基本程序

产生于侦察—判断—决策—行动

 

战略判断。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和敌我双方的动态博弈,不能祈求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完全相符,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和关键环节,把握重大的特别是起支撑作用条件的变化,使作出的判断大体适合客观情况,特别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要适合情况,从而为争取军事行动的胜利奠定基础。

 

战略决策。其核心是从战略上解决好为什么行动、针对谁行动、在哪里行动、怎么行动、用什么力量行动的问题。

 

战略规划。将战略决策转化为战略行动的中间环节,其实质是着眼落实既定战略目标而预先进行的宏观构想、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其基本功能是根据战略目标选择战略路径、配置战略资源,形成未来战争的战略构想。

 

制定军事战略的根本要求和方法

研究战争、研究对手、研究未来如何行动,是制定军事战略的根本要求和方法。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应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的战争,借鉴仍然有益的东西,规避可能重复的错误,抛弃已经过时的经验。尤其不能陶醉于自己过去战争胜利的辉煌之中,必须看到过去的胜利可能就是未来失败的种子。在一定意义上,更需要关注间接战争实践,把当代他国进行的战争作为自己制定军事战略的参照物,从中把握战争形态、作战形式、作战方法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发现和总结当代具有主导性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再把自己的国情加上去,有针对性地筹划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指导军队现代化建设。

 

师敌以制敌。平时争夺优势、战时谋求胜利的敌我对抗,决定了制定军事战略需要瞄准现实和潜在的对手,以学习的态度来认真琢磨其军事理论、军事体系、军事能力和作战特点。学习和研究堆书,不是为学习而学习,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以克制对手为目的。一方面要研究对手之所长,平时为我借鉴吸收,战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研究对手之所短,从作战体系和战争体系两个层面寻找其弱点,从而在制定战略时更加有的放矢,扩大战略运筹空间,丰富战略方式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扬己之长、克敌之短的战略意图。

 

注重战争预实践。

生活就像战争一样,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要思危,思退,思变。

个人战略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