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碰撞:荆楚学子访蜀地道教
广元8月24日电
(通讯员 耿依依 覃懿榆 王翀睿)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神州大地上流传有这样一句话,使无数文人墨客对蜀地产生了瑰丽的想象。位于荆楚之都湖北武汉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稻”小队的学子们,也通过诗词歌赋与蜀结缘,开启了他们远赴四川的下乡实践。 舟车劳顿两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稻”小队来到了位于四川的道教名地:文昌碗泉宫。在这里,他们即将开展为期十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 据《剑州志》记载:碗泉山顶上有一大石,石上有一凹,可盛一碗水,终年不涸。山崖上刻有对联云:“一碗神泉照出许多风水,两尊活佛开来无数文人。”故名碗泉山。文昌碗泉宫便坐落在其中的一峰之顶。山中有云雾缭绕,偶尔可见有人家“隐居”于其中,炊烟袅袅,菜园茂茂,羊肠小径也打扫整理得井井有条,真可见其生活之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一切犹如梦中构想的场景照进了现实。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石门,上镌刻有“文昌碗泉宫”的提名,石门后,是高高的石阶,拾阶而上,碗泉宫的样貌便渐渐展现在眼中。错落有趣的道堂,随处可见的猫狗与花草,礼貌热情的道长,道教文化的浓厚底蕴尽显在碗泉宫内。
图为文昌碗泉宫正门。通讯员耿依依供图。
图为碗泉石雕《滴血证缘》。通讯员耿依依 王翀睿 袁张鸿供图。
图为文昌碗泉宫山顶亭台。通讯员耿依依 覃懿榆供图。 蜀地的碗泉宫打破了荆楚学子以前对道观的想象,给了他们一个崭新的印象,让他们不由得生出许多想投身于此发扬道教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想法。云海滚滚,松柏苍苍,希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稻”小队的荆楚学子们与道教、与碗泉宫的缘分可以尽情于这些宝贵的日子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