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手枪篇
“西边出现了阳光,你这辈子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10mm手枪,无数废土传奇的开始,放逐者、龙万德、老冰棍还有那个什么都干就是不干老本行的废土最强邮差,都是手拿着10mm的手枪朝着废土迈出了他们坚定的步伐……什么,你说获选者扛着长矛就走了?
柯尔特6520:

Colt6520型10mm手枪是一把相当皮实耐用而且有效的武器,它由柯尔特公司在大战之前研发。它被证明在沙漠等恶劣环境——比如说核战后——之下相当可靠。10mm手枪的做工相当精湛(至少战前生产的产品是这样,虽然它们已经变得越来越罕见了),它简洁的设计使得它能够用非常简单的设备制造出来,这使得它在核战后生产力大幅度倒退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生产。柯尔特6520型的可靠性、耐用性以及简洁明了的结构设计使得它在废土居民中相当受欢迎,因为他们通常并不是很擅长维护结构复杂的武器。
和许多人第一眼看上去得出的结论不同,柯尔特6520实际上是一把地地道道的左轮手枪。如下战前柯尔特公司的一则枪械广告,一名身着红衣的标准美国硬汉挥舞着左手的“和平缔造者”以及右手的柯尔特6520。
虽然在枪管下面设置的弹巢推杆和辅助握把令柯尔特6520的整体轮廓看起来方方正正甚至于与N99有那么几分神似,但是在枪机位置那块凸起来的毫无疑问是一个转轮。考虑到柯尔特公司一向有生产优质转轮手枪的传统,6520型手枪会采取转轮设计或许并不是那么奇怪。
N99:

在N80手枪于2051年逐步退出现役之后,N99成为了标准的军方备用武器。N99以其在严酷环境下的可靠性著称,它通过了恶劣条件下使用的测试,在不加维护地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环境中之后仍然可以迅速恢复可用状态。
N99被证明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优秀武器,反应在现实中的结果就是它是废土上最常见的武器之一。在核战之后,许多民用武器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都变得无法继续使用,而N99则只需要一个稍微有点枪械常识的人来摆弄一下就可以继续射击。
虽然如此,磨损严重的N99的精准度与发射的子弹的穿透力仍然会大幅度下降,并且会频繁地卡壳。幸运的是,由于生产的数量极为庞大,要找到替代用的零部件相当简单。
该手枪使用10mm手枪弹,在华盛顿特区以及周边地区较为常见,而与它相近的型号:柯尔特6520则更常见于西海岸。

波士顿地区常见的10mm口径手枪:

“事情总是和看上去的样子不太一样。”
在看惯了Colt6520和N99那极其相似容易令人混淆的外形轮廓之后,回过头来再看波士顿地区流行的10mm手枪确实容易让人在第一时间就认为这是一种和之前的手枪截然不同的武器——结论别下的太早,一枝枪械在外型与内在上的差别有时候就像个卸妆前后的姑娘。
虽然N99被选定成为了军队中的制式手枪,但实际上部队和地方单位在选择偏好的手枪型号时还是有着相当大的自由度,波士顿地区大量采购的这种10mm手枪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粗看起来,与标准的N99手枪相比,它的保险从套筒的侧后方移到了套筒座上,这样更加方便用拇指进行操作,套筒后端的凹槽和防滑纹都放大了,以使得拉动套筒时更加不容易打滑,握把的形状也经过了优化,使其握持起来更加舒适。在外形轮廓上,它大量地采用了曲线的设计,这让它看起来完全地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武器。
但值得留意的是,虽然有着诸多外观上的差异,但是这种手枪的套筒结构和击发机构事实上却与N99依然有着相当程度的相似性(这就是为什么机械原理在介绍机构的时候总是让你忽略杆件的外形而只关注它们的实际运动情况)——那个固定的硕大的多边形枪管和那样式独特的套筒一样,在手枪中并不是十分常见的设计,这种武器与N99之间的血缘关系可能比人们普遍印象中的还要紧密。
不管怎么说,只要使用的弹药和枪管长度没有差异,武器的威力就不会有什么不同,剩下的就只是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用起来更加合适的型号而已,不过对废土人来说,选择一把在本地流通更为广泛的武器对于武器的保养维修而言总是更加方便的,毕竟,没有谁会希望带着一枝到处都找不到备件的武器在废土上展开自己的旅途。
驳壳枪:

由毛瑟公司于1896至1938年间生产的一款半自动手枪,在民用及军用市场上均有出售。它曾经作为军用武器见证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废土上幸存的这些旧时代遗物已经寥寥无几。
9mm口径毛瑟手枪使用9X19mm枪弹,这使得它的伤害和有效射程都小于10mm口径的柯尔特6520,它的弹仓容量也小于同期废土上其它类型的自动手枪,因此虽然这把武器的精度还算不错,但是和它的体积比起来火力还是略有不足。
晋造17式毛瑟手枪:

阎老西儿1929年在自家山西太原兵工厂搞出来的毛瑟C96仿制品,在枪体右侧增加了厂家的铭文。原品使用的是.45ACP枪弹,但是也有不少现存的版本被自行改造成了10mm的口径以适应废土的弹药种类。这些自行改装的货色和10mmN99手枪相比,精度、威力、射速及容弹量均有不足,因此通常情况下在能得到正规的N99的时候就不需要再把它带在身边了。
瓦尔特PPK半自动手枪:

这把半自动手枪由战前德国瓦尔特公司生产,采用外露击锤和双动扳机设计,固定枪管兼作套筒导轨。由于仅用于军官、特工等人员防身之用,这把手枪使用的.32ACP(7.65X17mm)或.38ACP(9X17mm)子弹的威力即使在战前也并不算高,但由此带来的好处则是其小巧的体型和简单可靠的结构,令它十分适合隐蔽携带,在加装消声器的时候亦是暗杀利器。大战前著名的电影007系列中,这把枪就一直作为主角的配枪直至《明日帝国》里被瓦尔特P99替换。而联邦废土中铁路的特工也有携带10mm口径的PPK改型枪支做防身之用,不过对自由枪机结构来说10mm枪弹的威力似乎有些偏高了。
FN M1935:

这种手枪最早是为了参加1920年代法国陆军的手枪选型而设计的,最开始主持这项设计的是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大师勃朗宁(著名的.45ACP M1911手枪就是他的设计),遗憾的是在1926年他因为突发心脏病而去世,使得这款手枪成为了他的遗作。这款手枪最终在完善了细部的设计之后以FN M935 的名义面世,然后被法国陆军给拒绝了……不过,此枪在其它国家的军警那里确实是超乎寻常地火爆。
在核大战之前,北美曾经大量地生产并列装给部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加拿大制造,不过在美国悍然吞并加拿大之后,这些东西就统统被打上了USA的标签。这种武器在战前是如此地多,以至于战后它不流行反倒是一件怪事,其坚实可靠的设计更是保证了它在废土人民中的名声。现今的新加利福尼亚共和国更是把它作为标准的随身武器配发给她的军官们。
不过,必须坦率地说,虽然在设计之初就被冠上了“大威力”的名头,FN M935使用的9X19mmpara枪弹的威力在面对这废土上诸多怪物的时候实际上并不太够。不过对NCR的军官来说,它能打穿逃兵的脑袋就已经足矣。

SIG-SAUER P220:

这把手枪的套筒座由铝合金制造而成,可以说是较为罕见的设计,不过把它换成钢材也不会出什么问题。它采用的弹匣为单排设计,为此弹容量较之其它采用双排弹匣的手枪为低,只有9发。该型手枪和其它由SIG-SAUER生产的手枪一样,都具有射击性能优良,操作安全可靠的优点,不过它本身的防锈工艺较为简单,因此若是疏于维护的话很容易就会生锈。
伯莱塔M9:

这是废土上最流行的9mm口径手枪之一,它可靠的设计和15发的大弹匣容量使得它广受欢迎,它那漂亮的外观也为它加了不少分。在战前生产的版本当然是最受追捧的,不过战后仿造的型号也有不少的拥护者,但是有时候,战后生产型的使用者会发现自己手中的枪械零件质量有着些许的问题,比如弹匣的弹簧弹性不足或是套筒的强度不够而承受不了高膛压的子弹。
该型手枪于1975年由皮耶特罗·伯莱塔军工企业设计并投产,于1985年被军方选中并在1990年时正式配发。这是一种枪管短后座式的半自动单/双动手枪,它使用的双排弹匣使得它的弹匣容量可以达到15发,这对手枪来说是个相当了不起的数字。它的精确度与握持的舒适性相当好,清理维护起来也非常地方便。
Burreyetta M86D 9mm半自动自动手枪:

“你能搞到的最棒的手枪!这个小家伙劲儿也大,准头也好,使着不容易出毛病还不震手!它用的子弹也好搞,9mm枪子儿到处都是。甭管是朝闯贫民窟还是夜踢小镇门,这玩意都能保你平安。要是你乐意的话,我倒是还可以给它前面在加个砍刀咧。”——疯狂伊万
考虑到疯狂伊万这厮在每一次推销的时候都离不开“最好”“最棒”这样的套路,有心选购的废土游民最好自动屏蔽掉他那些滔滔不绝的吹嘘之辞,而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来选择武器。
虽然Burreyetta M86D 9mm半自动手枪在发音上颇与Bretta即伯莱塔有相近之处,但实际上这两种武器的结构并不相像。这是一枝使用长枪管的9mm半自动手枪,因此其枪口初速和精度比之常见的诸多型号而言有了不少的提升,故加装瞄准具实施近距离狙击亦是可行的改进。而更长的枪身也使得它可以比较容易地在枪身前部加装砍削用刃具以应付格斗。
Colt M911A1:

“就算人类灭亡了,猴子也会拿着它继续打仗的!”
这当然只是句玩笑话,但它却真实地反应了这种手枪的两个突出的品质:
其一,这是一种自诞生以来几乎见证了人类每一场世界大战的武器: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以及后来的核大战,但它依然存活了下来,并且持续地受着人们的喜爱,在可预见的将来也看不到任何被淘汰的迹象。
其二,这是对勃朗宁简洁明了的结构设计的赞誉:“就连猴子拆开了都能装回去。”
这种武器使用的.45ACP枪弹赋予其远超9mm以及10mm手枪的停止能力,在紧急的情况下这个特性有时候能救你一命。必须承认的是,.45ACP弹的穿甲能力并不突出,但是也没有那个穿着防弹衣的蠢货会真的自信到故意去硬扛它一枪。
不过,有时候这把武器过大的名声也会为它的使用者带来困扰,许多完全不懂得枪械知识的人盲目地相信了“大口径手枪”的杀伤力和停止作用,而傻乎乎地只带着它就去挑战废土中的各种怪物,他们总是忘记了手枪就是手枪这件事情,再怎么说在通常的情况下一发手枪弹的威力也不可能和步枪相提并论的。
除标准的型号之外,M1911系列也生产许多缩小版的M1911手枪,它们的枪管和弹匣都相应地缩短了,以使它们能够更加方便更加隐蔽地被随身携带
沙漠之鹰:

“一把古老的沙漠之鹰手枪,有意思的是它并非是因为自己的性能而是因为电影和游戏的宣传才如此出名。”
沙漠之鹰的设计目的是作为靶枪和狩猎手枪。第一把原型枪在1981年完成,并在1982年公布,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回响,这种.357马格南口径的半自动手枪巨大的威力和漂亮的外形引起很多射手的极大兴趣,因此也得到了不少电影导演与游戏厂商的注意,从而在各种媒体荧幕上频繁亮相。这使它获得了极大的知名度,也使得很多人对它的性能有了错误的认知。诚然,这是一把威力强大的半自动手枪,在出现了.44马格南型号甚至是.50AE型号之后更是如此,但是沙漠之鹰实在太大、太重,而且很容易出故障(发射时手腕不稳可能导致抛壳失败),又挑子弹(购****附有一张名录告诉你应该用什么牌子的子弹),因此很多慕名购买了它的人又马上把它卖掉了。
SIG-SAUER大口径手枪:

SIG Sauer(西格绍尔)14mm手枪是一种用于狩猎与靶场射击的大型手枪,其弹匣容量为六发。该手枪与大战之前从欧洲进口到美国。14mm手枪在早期废土求生的人手中相当常见,不过自2241年之后,尚可使用的14mm手枪的数量就大幅度下降了。
虽然有着较高的杀伤力,普通全金属被甲弹药的缺乏还是限制了14mm手枪的适用范围。由于在使用穿甲弹的时候,其停止作用与其口径不相称。总而言之,14mm手枪是一把不错的武器,不过还是比不上.223那样受人欢迎。
该系列的.50口径型号在莫哈维地区也相当地流行,12.7mm手枪由14mm手枪更改口径而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是14mm手枪简单地更换了枪管和枪机的产物,由于子弹尺寸的缩小,12.7mm手枪的弹匣已无需如同它的前辈那样,因为尺寸过大无法握持而不得不在扳机护圈的前方另设弹匣的插入口,而是直接被放入了握把的内部。这样不仅使得枪体的整体轮廓更加平整更加不易产生钩挂,也使得12.7mm手枪获得了比14mm手枪更长的枪管,意即更佳的精度。同样得益于较小的弹药尺寸,12.7mm手枪的弹匣容量比14mm手枪的弹匣要多一发。和14mm手枪一样,12.7mm手枪没有套筒,射击时仅有一枪机后座。
.22LR消声手枪:

这把鲁格(Ruger,请留意与二战期间的Luger的区别)手枪采用了一体化消声器设计,意即这把武器的消音器被整合进了武器本身,再配合小威力低初速的.22LR枪弹,你就得到了一把在发射时几乎不会发出声音的手枪。.22LR枪弹的特性使得它在未命中要害时基本无法致命,但是这把武器本来也不是为了在正面战斗中使用而被设计出来的——它轻小的体形使得它可以很方便地藏在身上躲过搜身,而它良好的消音效果则使得用它射击的时候不会引起任何不必要的注意,你可以用它轻松地干掉一条你看不顺眼的看门狗,或者干脆用它偷偷地做掉某个道上的老大。至于威力从来都不是问题,只要凑得够近,哪怕是一枝钢笔也能置人于死地。
刺针枪:

“你怀疑这把这把发射硬质塑料材质注射器飞镖的武器原本是用于科研的器材。”
刺针枪是一把很强力的武器,在对抗无防护目标的时候甚至比PPK-12高斯手枪还要有效。但与其优良性能相对应的是,它所使用的子弹在废土上极为稀少而且相当昂贵。
刺针枪看起来和装修时常用的钉枪很相似,此枪没有弹匣,仅在枪体上方有一导槽,故推测其弹药应先卡在一直列式弹夹之上再以整个弹夹的形式进行填装(类似于M1加兰德步枪)。枪体左侧有一类似抛壳口的开口,但对于把弹药(也就是整个飞镖)全部打出去的器材来说,抛壳口似乎完全没有必要存在。
从该枪的外表找不到任何具备或可能具有瞄准功能的部件,故对其原本并非武器的推测可能是正确的,然而作为一项可能的科学研究工具,它的威力又有过大的嫌疑……
威力大到怀疑其实际用途的探针枪……哈!
前装击发枪:

虽然看起来依旧是一副古色古香的模样,但实际上前装击发枪已经摸到了近现代枪械的边沿,要知道,自从火枪这种武器诞生到前装击发枪的出现中间已然经历了火门枪、火绳枪、转轮打火枪和后来更为常见的燧发枪好几个世代了。使用雷汞的火帽极大地提升了火枪的发火率,也解决了燧发枪从扣动扳机到真正开火之间延迟较高的毛病,但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出现使得后来定装弹药的问世成为了可能,在这类弹药上同类装置“底火”的名称更为现代人所熟知,但它的作用和火帽是完全相同的。
在击发枪开始普及的年代,膛线也一样成为了枪械上较为常见的配置,但因为加工成本和装弹困难等缘故滑膛枪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十分流行(米涅弹的出现则基本上解决了这个分歧,很多生产时还是滑膛的火枪在后来也都加车了膛线),这就使得这种武器在很多情况下精度并不是那么地理想,只有在较近的距离上才能有效地命中目标。考虑到这种武器采用的前膛装填模式十分费事这一点,在充斥着各种突如其来的遭遇战的废土上,这种枪械往往只会留给使用者一次机会。
不过,一旦命中,这种武器造成的伤害也是相当可观的,可能会有人因为它们使用黑火药而对它们的威力有所轻视,但在近距离上这些弹丸的飞行速度照样能够超过音速,只不过因为弹丸形状的原因在较远距离上初速衰减的比较快而已——但是弹头的质量很大又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要知道早期的火枪口径都相当之大,多有十多毫米乃至于二十多毫米的型号,这样的武器发射的弹丸威力绝对是可以与现今各种霰弹枪发射的独头弹相提并论的。因为当前废土之上诸多火枪的口径往往不一,火枪的使用者们多半还需要同时携带自己火枪对应口径的模子来自行铸造铅制弹丸。
除此之外,因为前膛装填必须要仰仗通条,而这个细小的零部件又实在容易遗失的缘故,在很多火枪上都有铰链或是链条这样的部件来保证通条始终和火枪拴在一起。

虽然手枪有着显而易见的便携性,但是它在威力、有效射程和精度上都无法与步枪型号相提并论,即使是那些截短了枪管的火枪在这几个方面也强过手枪不少。这些枪械就已经可以尝试在较远的距离上开火了,但它们仍然不能算是适合精确射击的武器。
十字军手枪:

这种武器的设计与西海岸地区常见的大口径手枪极为相似,钢铁兄弟会从西海岸总部派往阿帕拉契亚地区的远征军就携带有这种武器,因其配备对象为远征军的缘故,它被人称为“十字军手枪”。与14mm与12.7mm口径型相比,这种手枪变形的最大特征是采用了模块化的组件从而可以依据实际需要切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弹药(譬如,10mm手枪弹、5.56x45mm步枪弹、聚变电池,火焰弹,冷冻弹),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种手枪采用了将弹匣水平设置于枪管下方的供弹模式,因为其可兼容的多种弹药尺寸均超过了握把能够容纳的范围。

返回: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