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的与生活
不论是儿时不谙世事的先甜后苦,还是所谓“成熟”的、世俗所推崇的先苦后甜(现在有了个更“体面”的名字——延迟满足),我都不认可。
用甜和苦这样把人生规划为一个个目的和一个个手段,就像旅游只是为了去某个景点打卡,余下的行程只是无聊的赶路;玩游戏也只是为了胜利成功,其余时间都是无趣的练习。
事实上,在山顶时的一览众山小并不一定就比半山腰时的奋力前行更让我难以忘怀;而名山名水不见得比路边不知名的花草更让我钟情。
所谓的先苦后甜、先甜后苦,只不过是有些人畏苦求甜、屈服于欲望的体现罢了。我不觉得你们所谓成熟的先苦后甜比小孩子的先甜后苦更高级更“理性”;都是为了一些欲求把自己当做工具和手段,而放弃了人的尊严和自由。仿佛只有达到目的的那短暂时间之内才能被叫做人,而其他时间都沦落为实现目的的工具。
什么都谈目的、讲用处的人,是缺乏智慧的人,也是缺乏美感的人;是自己让自己不自由的人,也是限制别人自由的人;是把人当做商品一样评估价值的人,也是奉行资本主义的人。
当这样的人占据了社会里的多数,社会自然也把人当作商品来衡量,“商品”之间价值的高低之分也产生了。最后,许多人甚至深信不疑地认为人的意义和价值真能被如此屈辱般的评估了,而他的人生便为了能够有价值、能够有用而去生活了。好听点说是为了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难听点说那就是为了欲求而被别人当做一把好用的工具(当然,不好用的时候就会被抛弃)。在这种人眼里,或许农民工人劳动者就是管理者的工具和手段了,剥削与被剥削是如此的合理,弱肉强食的动物界法则被他们信奉为社会的法则。而世界上只有最有用的人才能叫做人,余者只不过都是他的工具罢了。这样的人生是空虚的,这样的人生是无意义的。
恶性的竞争——内卷——也诞生了。人们都急不可待地端着自己的作为人的价值拿去给他人、给名声、给金钱去评估(像搔首弄姿的妓女一样招揽客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当这种行为流行于世,真如一场欲望的恶魔的狂欢盛宴。而直至最后,谁也没能真正实现价值,因为外在的价值终究不是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大家都陷入虚无和无意义的斗争之中。这种空虚恰恰是在欲求完成之后的那一阵体现的淋漓尽致,目的未实现时人的注意力全放在那目的的一点上,而这一点消失后,他才能看到真实的现状——目的连同一切努力的空虚。
不能忍受屈辱的人们、奋起反抗空虚的人们:真正的意义不在于终点,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界。旅途的过程不是无意义的等待和煎熬,相反,过程才是人生。人生是一整段过程,它的意义和价值存在于整个过程和过程的每一处。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不在于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不如说,正是发展和进步才是生命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