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的2020:谁因梦想窒息?
造车新势力们上头条的速度,简直和他们造车的过程一样:够快。

短短两天,我的视线不停地被“小鹏融资5亿美元”、“博郡汽车面临清算”、“理想敲钟上市”轰炸。悲喜转换之迅速,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成功续命的新势力们为了造(huo)车(xia)梦(qu)继续奋斗,而失去资本加持而倒下的企业,更像是退潮后现出的裸泳者,只留下狼狈。

在这个多舛的2020,大家好像尤其在意“生死”。于造车新势力而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来得比想象中还要急迫一些。
至暗时刻到来?
当年,在首批订购蔚来ES8的车主们还在焦急等待提车之时,拜腾就在当年的CES展上发布了号称已十分接近量产的概念车型。如果一切顺利,我们本有机会在今天看到一款售价在30万左右、中控屏尺寸堪比电视、拥有旋转座椅,甚至有望在今年通过软件升级达到L4自动驾驶级别的量产电动汽车。

去年初,带着三大平台、两款SUV而来的博郡汽车,在黄浦江畔立下了“首款SUV车型将于今年正式交付”的Flag。同年夏天,自称来自美国的赛麟汽车,用一场盛大的鸟巢之夜和中外明星站台怒刷了一波存在感。尽管彼时它只带来了一款可能连高速都上不了的代步车迈迈,却并不妨碍它定下“要让人人都开得起超跑”的远大目标。

当初的牛逼吹得多响,现实的耳光扇得就有多疼。
前脚,卷入66亿国资去向不明的赛麟,工厂办公楼被查封、账户被冻结、员工被离职、相关负责人被立案调查;后脚,烧光84亿投资却依然不见量产车的拜腾被央视点名,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业务也于7月起暂停运营。

近日,网上曝光的一份文件显示,博郡汽车已无恢复正常经营的可能性,公司将会进入“歇业”状态,“歇业”期满后随即进行“解散清算”,也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正式官宣退场的新势力车企。而此时距离那场信心满满的博郡之夜,也不过一年零三个月而已。
经济环境的波动,资本市场热度和消费者期望值的减退,让原本应该在新能源赛道上进行的比拼,变成了“谁是最快倒闭新势力”的淘汰赛。相比蔚来、理想、小鹏等头部品牌在资本市场的春风得意,这些深陷债务困局而难以为继的新造车企业或许才是眼下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自2015年国家鼓励业外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开始,新造车企业出现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多已远超想象。数据显示,在2015-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计超200个新能源整车项目落地,涉及投资数额超1万亿元。

这些需要仔细分辨才不会搞错名称的品牌,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新车发布会尽显高大上。各种新理念新平台新产品,一步步抬高消费者和资本市场的期望值。然而退潮之后,泥沙俱下。

成功者的道路未必都有迹可循,而对于已经倒下的新势力车企来说,从“为梦想窒息”到被梦想勒死,欠薪、裁员、停产等一系列的结局也算殊途同归。

律师出身的王晓麟,巧舌如簧搞定了南通如皋政府的66亿投资,硬是把一个美国作坊级的汽车品牌包装成了超跑大户,却用一款和超跑完全不搭边、售价却高达16万的“老头乐”把所有人的底线按在地上摩擦。最后,他远避大洋彼岸,一边喊着“这事没完”,一边重申回国无意义,还顺手注销了自己国内的手机号。
相比之下,拜腾和博郡其实还不算浮夸。
从首款车型M-Byte亮相,到拜腾宣布暂停中国业务,前后差不多4年时间。熟知中国市场的外籍创始人毕福康和戴雷曾信心满满一齐步入市场,相继实现南京工厂落地以及第一台工装件M-Byte下线,然而直至二人分道扬镳、拜腾摇摇欲坠之时,首款量产车型仍然因为C轮融资失败卡在了下线前的临门一脚上。

外人或许会因为他们用“300人吃掉5000万零食、一盒名片上千”的方式烧掉84亿元投资而惊讶,而实际上,拜腾那些超前的汽车设计理念,有着极高的技术门槛,需要大量的资本“输血”以完成研发甚至量产。而84亿,连造车200亿“及格线”(按蔚来李斌和小鹏汽车何小鹏的说法)的一半都不曾达到。

另一边,工程师出身的黄希鸣,作为博郡汽车的创始人,本是有希望做出一番成绩的。只不过,寄望于牵手一汽夏利拿到资质,并让对方获得“新生”的故事,并没有如预期般的路线走下去。大环境的低迷和风头调转之后资本市场的保守,让口袋空空的博郡,和实力孱弱的夏利,最终还是错付了。
任何一段历史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不过眼下大批新势力的潮起潮落,让人想起二十年前那波造车热潮:波导、五粮液、奥克斯等非汽车领域的业外资本,曾通过收购股份或是重组公司的方式集中涌入过当时的国内汽车市场。而如今除了吉利、比亚迪等主流品牌,你又能回忆起多少?
PPT造车的游侠拉开了新势力“野蛮生长”的大幕,这些后来者们把新势力造车推向了一个诡异的高峰,谁最终能把情怀和梦想落地,谁又直接坠地,越来越清晰的规则和越来越严苛的市场会给出答案。
车轮向前 谁能跟上?
今年年初,蔚来牵手合肥政府获得70亿元的投资。7月,六大银行104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将支持蔚来中国业务的运营与发展。市场寒冬之际,销量和股价齐涨的蔚来暂时可以松一口气。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多时间里,小鹏汽车宣布完成近5亿美元的C+轮融资,哪吒也宣布正式开启30亿元的C轮融资;理想汽车于昨晚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继蔚来汽车后,第二家成功在美上市的国内造车新势力。
与失意的博郡、拜腾们相比,蔚来、理想、小鹏这些头部新势力明显开启了“加速模式”,不仅在资本市场上,从销量来看亦是如此。
据最新机动车交强险数据显示,2020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上险量为8.04万辆。其中在造车新势力企业中,上半年因新品交付增多,6月上险量突破万辆达到11,461辆,同比增长18.19%;今年1-6月,国内造车新势力累计上险量为4.4万辆,同比增长44.46%。
从品牌来看,排名前五的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和哪吒,五家车企的上险量接近4万辆,也占到了上半年新造车企业总上险量的九成,两极分化现象非常明显。此外,强如头部品牌,加起来的销量也不敌国产特斯拉MODEL 3今年上半年4.6万辆的交付数量。

作为在政策风口上快速发展而来的行业,多如牛毛的新造车企业,在资本市场热情退去、政策转向的环境下,震荡和洗牌不可避免。
政策层面,就在昨日,工信部修改了新能源车企准入规定,不仅删除了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还删除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进一步放宽了准入门槛,旨在激发市场活力。行业层面,随着特斯拉国产进程的加快,以及传统自主、合资车企在新能源市场的发力,新势力本就不大的生存空间将被挤压得更加狭小且残酷。

放在以往,“国内百余家新势力最终或仅存3家”的言论好像过于悲观,现在看来,新势力造车赛场上的“尸横遍野”,可能是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里程上独具特色的必经之路。
时间和金钱的比拼还在继续,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