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妈妈问我为什么站着办公,我指了指它 TA

2021-11-03 22:19 作者:WHYLAB  | 我要投稿

无论是家居,还是办公区域,若你有想过全面升级桌面配置,那么你一定会有想过「升降桌」这种东西。



我们办公室里其实就有一台白色的旧款乐歌升降桌,除了方便同事们提着笔记本在上面工作站立码字,平时还会用来应付一些视频拍摄,当道具置景拍摄,毕竟可升降的设计更方便不同高度拍摄需求。



而今我们办公室也终于迎来了第二张升降桌,同样也是来自乐歌的 LIFT1 —— 对,就是何同学的同款,他的 AirDesk 就是基于乐歌的 LIFT1 打造的 —— 其实我们最近好几期视频里也出现过它的身影。


▲ 小桌为旧款,大桌为新的 LIFT1


办公室这块白色桌面、160cm 长的旧款升降桌是 2017 年产品,使用至今仍完全没问题;而新的 LIFT1,我们选择了更长的 180cm 桌面,颜色也选了显得更为「成熟」的胡桃木,质感跟之前的完全不同。



当然,除了过于「成熟」的胡桃木,还有樱桃木、原木色、白色、黑色等桌面样式,以及弧度、方形面板可选;而碳素钢板制的伸缩桌脚,我们选择的是银灰色(高光下看似白色),还有纯白款可选。


LIFT1 的外在基础结构依然是双电机驱动、三节桌腿伸缩、不过控制器造型做了些调整,按钮与功能并没有太大变化,同样是有手动升降、三个自定义高度,以及久坐提醒功能。



个人感觉 LIFT1 的桌脚挺有趣的,每边的两端都做了弧度倾斜收边,肉眼看设计感是一方面,更重要是能一定程度降低脚趾意外撞上桌脚的概率,一定程度避免「当场去世」的悲壮情节。



三节伸缩的桌脚需要做到稳固不变形,还需要 40W 功率的双电机作动力支撑,实测办公室 210 斤的小伙伴坐在桌上由最低升到最高也没有任何压力 —— 毕竟官方称其最高承重可到 250 斤,几乎能应付任何办公场景的桌面载重了。


LIFT1 自重 30kg 以上,讲真确实挺沉的,作为桌面「底盘」也足够扎实,实测即使伸到 126cm 的最高高度,也不容易翻到。


▲ 60cm 状态


▲ 126cm 状态


LIFT1 最低可以降到 60cm 的高度,最高能到 126cm —— 足以应付你跪着打工、坐着摸鱼、站着发呆用了,还可以在控制器上自定义三个常用高度,一键达到想要的桌面状态。



而它的伸缩速度适中,大概每秒 3.8cm,即使是从最矮切换到最高状态,大概耗时 17 秒钟;而我三个自定义高度分别设置为 85cm 作为日常普通坐姿办公模式、105cm 普通笔记本站立办公模式、120cm 站立托腮发呆模式三种,日常从坐姿到站立的切换也就 5 秒钟的时间。



可调节高度的伸缩桌面,其实并不是为了让人长期站着工作、娱乐用的,我们都知道坐着对脊椎不好,即使是保持了最佳、最健康的坐姿办公,时间长了仍然会造成脊椎附近肌肉的劳损,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改变一下姿势,让长期受挤压的部位得到合理的休息,避免某个部分长期施力造成的劳损;长期站立办公同样也是同理,更重要的是适时变换状态,因此灵活的可调节高度桌面更利于健康,而不是纯粹站立使用的桌面。



为了提醒用户休息和改变姿态,LIFT1 还提供了定时久坐提醒功能,根据习惯来定时提醒自己注意休息和改变桌面前的姿势。



再回到 LIFT1 本身,这一代 LIFT1 还新增了「防异物」功能,在升降过程中遇到诸如椅子等异物的阻挡时,会自动停止升降,并回弹到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避免意外发生,这一点乐歌想得倒是挺全的。



它较为强劲的支撑力离不开左右脚两个电机的扭矩,但世界上并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机,即使有,两个电机在同时工作时并不是简单地施相同力就能达到相同的升降高度,特别在桌面重量不平衡时,还需要做出配比调整才能正常升降,可见乐歌在这套双电机协同调试做了不少努力。


这套电机还有一个非常值得表扬的,就是它的噪声控制得非常好,在它衬托之下,之前那款白色升降桌电机的工作噪声就显得毕竟明显了。



这段时间的使用里,体验到的 LIFT1 以优点居多,但有一点用起来不算很流畅的,就是升降停止有点急促,如果桌面上的物品较轻,停止时可能会有些许抖动,我个人倒是希望松手后还会轻轻滑动一丢丢距离,显得整个过程更为顺畅。

妈妈问我为什么站着办公,我指了指它 TA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