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 级 作 文 九 转 经 典 人 物 素 材 【作文必背】

1.林徽因
一身诗意 一生传奇
角度一:家国情怀
对祖国的热爱除了表现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还落实在踏实勤劳的工作中。林徽因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千万土地,只为了记录那一座座古老文明留下的建筑瑰宝,让中华之美传递世世代代。这种文人学者虔诚的热爱之心和对工作的一心一意,正是对“爱国”这两个字的深刻注解。
角度二:他人评价
生活中对他人的评价、判断无处不在,说者无心,听者有心。文坛才女林徽因被小道消息评判“多情”,李健吾却说她“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与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唯有多面、立体的去看待一个人,我们才能看到他在这世界上真实的、不被扭曲的形象。
2.马尔克斯
与孤独交缠结累累硕果
角度一:心怀天下
螺丝钉虽然细微渺小,但每一颗螺丝钉都是翻转历史巨轮不可或缺的力量。马尔克斯一部《百年孤独》浓缩了拉丁美洲百年的历史演变,意在以孤独唤起团结,以团结对抗排挤,发出了第三世界的最强音。先天下之忧而忧故能分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故能同乐,与国家分忧同乐,方是青年一代的“最美”担当。
角度二:善用孤独
孤独与寂寞、无聊不同,孤独是拔于流俗的清醒思考,是难得的自我反省与观察他人的契机。马尔克斯在孤独中运笔,十四个月离群索居的生活换来的是《百年孤独》中瑰丽奇幻的百年民族史。孤独赋予了他单纯的专注与深沉的思考,因而才能一举为拉美发声,震惊全球。
3.海明威
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
角度一:人生价值
在人生一望无际的荒野里,我们要高高地翱翔,活出生命的精彩。写作、战斗和冒险,让海明摆脱日常的琐屑和生命的平庸,成为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对新时代新青年来说,树立和坚守为国报国的初心,终其一生追逐人生的梦想,就是在追求生命精彩。
角度二:人文关怀
真正伟大的作家,始终以深切的眼光关注着不幸的人们,始终高高地挥舞着人文主义的大旗。在硝烟弥漫的欧洲荒原上,文坛硬汉海明威将他的笔作为匕首投枪,控诉战争的罪恶,关注那些在战争的铁蹄下痛不欲生的人们。文学即人学,真正的文学永远充满对人的终极关怀,捍卫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4.朱自清
才名冠群伦 道德垂后世
角度一:锲而不舍
在读书和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面对深奥的学问,朱自清用坚强的毅力将它们一一攻克;纵使到了生命的晚年,他仍豪情万丈地写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将勤学苦读贯穿生命,朱自清以丰硕的学术成果精馈赠后世,激励来者奋进。
角度二:谦虚谨慎
正因为常识之“常”,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习惯于相信,而懒于做更进一步的考察。其实,常识也需要思辨。朱自清在声名鹊起之后,面对“月夜蝉鸣”是否存在这一细节尚且亲身实践,反复考证,对于正在读书的我们而言,更应如此。
5.泰戈尔
用天真慈悲的心吟唱神圣隽永的歌
角度一:爱国情怀
“所有的远行都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家乡。”泰戈尔辗转全球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体会到人最根本的安全感来自于祖国母亲般无条件包容的怀抱。在寻求答案的漫游之中,有过迷惘,亦有失落,但他终究拾起最初的热望,爱国理想也愈发笃定,植根生长。
角度二:人与自然
面对无常世事,泰戈尔深知”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以自然入诗,从美好存在中汲取力量。绿叶簌簌,雨丝戚戚,自然的微语,并非无意义的噪音,它是宇宙和谐的乐章,就如我们的脉搏,蕴藏蓬勃的生机,跃动出人生的无限可能。
6.李煜
前半生纵情嬉游 后半生国破家亡
角度一:赤子之心
从少年风流到中年困顿,从一代帝王到一介囚徒,巨大的人生落差亦投射进李煜的长短句里,物象、情境都已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的一颗赤子之心。荣华时喜好美人歌舞纵情享乐,落魄时怀念南唐故国如画山河,所思所感,所念所写,皆发自本心,真纯无伪。
角度二:艺术创作
当命运如巨剪无情落下,当局者的苦痛深愁竟化作养分,催生出文学的繁花。前后半生的悬殊境遇让南唐后主李煜仿佛从天上坠入人间,在这种痛苦的锤炼之中,他留下了后世传颂不衰的作品,成就了“千古词帝”。在人生诡谲的漩涡中,李煜如蚌壳一般,滚了一身砂砾,从中涵养出一颗颗温润的文学明珠。
7.聂鲁达
历经这世间的浪漫与沧桑
角度一:坚守初心
外交官聂鲁达的一生经历了无数坎坷与幸福,在年少懵懂的年纪,他将爱恋化作诗;在形影相吊的异乡土地,他将孤寂注入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将人民写入诗。他的文字中藏着热血与火焰,也珍藏着那颗不变的童心。诚然,年华易朽,惟愿纯正初至死不渝。
角度二:英雄精神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民都与我们相关”,鲁迅如是说。西班牙内战中的聂鲁达,在局势危险不明下,他步履坚定地走向了人们群众,怀揣着共产主义信念一往无前。也许,新时代的我们不一定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但我们也能够做一个平凡的勇士,在民族前进的道路上点亮一处微光。
8.苏轼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角度一:面对挫折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在逆风中保持一颗前行的心,才能不被风雨所阻。苏轼被贬黄州,却吟:“一点浩然气,干里快哉风。”李白不能得志,却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更应积极地调整心态,笑对人生的风雨。
角度二:热爱生活
苏轼一生坎坷不顺,却仍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发现乐趣。这种乐趣,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还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想要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首先要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
9.曹植
诗酒年华 慷慨悲歌
角度一:青春理想
青年时代的理想是弥足珍贵的,它激励着沮丧之人,慰藉着孤独之路,打磨着每一颗虔诚的心。曹植少时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游侠儿自喻,受到迫害后也不改初衷,以《野田黄雀行》表明心志。发扬蹈厉,英雄气概,是少年意气使然,亦是人生的高光凝聚。
角度二:把握机遇
翻开书卷,看尘封的历史往事里无数文人骚客以诗言志,听渺远的丝竹管弦声中众多沙场老将和琴舞剑。曹植出身高贵却报国无门,留下凄婉隽永的《洛神赋》,艺术魅力经久不衰。他一生宦海浮沉,壮志难酬,却也在跌宕中生发别样的才思,幸与不幸无法定论,但终究彪炳史册、万世流芳。
10.纳兰容若
人间惆怅客 千古伤心人
角度一:理想现实
人总是要负责的,但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负责,有时候不必要的负重前行,反而会让自己囿于不自由的桎梏。“京华三绝”之一的纳兰容若,出身钟鸣鼎食之家,也因家族的责任压抑自我,最终郁结在心,英年早逝,成为“千古第一伤心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唯有真正享受自己的生活,才能看见一段灿烂的人生。
角度二:亲近自然
自然近在身边,又远在天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迷失在钢铁森林之下。若如纳兰容若般,有一座建于自然的别业渌水亭,自然幸运。但若非其怀着一颗自然之心,不慕名利与权势,醉心青山与绿水,又如何能逃脱案牍之劳形,回到自然之中?正要寻回一颗自然之心,我们才能让自然真正回到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