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Idols and Celebrity in Japanese Media Culture》1:事务所、媒体和艺人

2023-09-15 22:36 作者:明日へ架ける橋  | 我要投稿

《Idols and Celebrity in Japanese Media Culture》一书实际上是一本论文集。全书包含10篇不同作者创作的有关日本偶像产业和媒体关系的文章,这10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Systems、Desire、Difference和Images,分别介绍日本偶像产业和媒体的结构、男性偶像如何激发日本人的欲望、不同于日本传统偶像的母亲偶像以及韩国偶像、偶像和虚拟偶像的形象分析。

本文先将放上第一篇文章《The Jimusho System: Understanding the Production Logic of the Japanese Entertainment Industry》(事务所体系:理解日本娱乐产业的生产逻辑)的读后感。

1.事务所的职能

在本文中,作者抓住日本娱乐产业非常核心的存在:事务所。事务所有着广泛的职责:物色新的表演者/模特;训练他们唱歌、跳舞和其他技能;安排表演者的日常活动;预订电视节目;与唱片公司和其他媒体机构谈判合同;组织球迷俱乐部;做好公关工作,提升表演者形象;以及协调现场演出和巡回演唱会。事务所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版权的持续收入、艺人参与CM拍摄或者参与各种节目代言的抽成等。

2.日本事务所为什么会在娱乐产业一手遮天?

日本的事务所看起来体量都不大,而且事务所数量众多,但是实际上例如杰尼斯事务所(株式会社ジャニーズ事務所)、星尘传播(Stardust Promotion)、研音(Ken on)、Burning系等大型事务所对日本娱乐圈的发展是决定性的,这是因为顶级公司大多组织成松散但层次分明的经连会(keiretsu)型组织,位于经连会顶部的事务所负责将工作分配给每个子公司,并最终决定哪些人才获得哪些项目。换言之,从竞争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将经连会中的事务所理解为一个单一的企业单元,小公司是利用大公司的网络和权力在娱乐圈发展,作为回报,小公司转让音乐表演者的出版权给自己的母公司。这种由松散关联的小公司组成的结构有助于主要公司避免缴纳过高的税款,也避免因其规模而引起当局的过多关注。这种结构也允许主要的事务所在观众反对权力集中的情况下对行业进行控制。

杰尼斯事务所

大型事务所对行业的控制还由于以下原因:

首先,母公司持有文化产品(歌曲等)的版权可以给公司带来长期的收入,尤其是大热曲不断在日后被电视台等机构使用,其产生的版权收入几乎全部收归事务所,因此没有事务所的金爆乐队(Golden Bomber)凭借名曲《女々しくて》获得收入远远超过很多更有名的艺人的大热曲的收入。

Golden Bomber凭借《女々しくて》净赚2亿日元

其次,媒体公司在接触表演者方面对管理公司存在结构性依赖,对艺人外表和表现的决策权完全掌握在事务所手中,因此媒体必须与管理公司协商访问权限。事务所几乎没有给他们控制自己职业方向的自由的同时艺人几乎没有议价权,这是因为艺人一旦和事务所闹矛盾尝试退出事务所,事务所会直接封杀艺人,不让他们上电视或者转投其他事务所,而对于电视台来说,五大电视网之间的竞争以及这些公司限制接触艺人的能力意味着管理公司占据了上风:如果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可能会威胁要给其他电视台更好的待遇,电视台不敢不按照大事务所的要求封杀艺人;而对于其他事务所来说,他们担心如果接受某个为了议价的艺人,其他艺人也会模仿这个艺人来挑战自己的权威,因此也不愿意接收。在现实中,诸如退出LesPros事务所就被封杀的能年玲奈就是这种事务所霸权的牺牲品。吉本兴业下面的艺人哪怕收入被抽走9成也不敢退出也是吉本兴业在电视台前的巨大优势,其他事务所也不愿意接收他们。

因为晨间剧《海女》名声大噪的能年玲奈是被事务所封杀的代表

最后,大型事务所通过行业认知获得市场力量,即他们可能会在法律和商业壁垒之外采取行动,例如吉本兴业事务所就被传和黑道密切相关。虽然事务所和有组织犯罪之间的直接联系充其量是模糊的,但行业参与者的行为确实是假设这些谣言是真的。对不合作行为进行法外惩罚的威胁肯定会引导行为者避免与据称与黑社会结盟的事务所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大多数表演者并没有让事务所盈利能力,事务所在大部分艺人身上投的钱最后都很可能打水漂,事务所盈利主要还是靠着大热的艺人,因此事务所会尽可能规避能年玲奈这样的未来之星离开事务所,哪怕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让他其他事务所得到。除非这些艺人跳槽到更高级的事务所,或者艺人在事务所呆了很久立下汗马功劳,希望能离开事务所寻找自己的道路,二者才可能友好分手。前者例如天海佑希前往研音事务所、AKB48偶像从AKS外签各大事务所,后者如柴崎幸脱离星尘传播自己开事务所。

柴崎幸退社说明

3.事务所如何控制娱乐圈

因为事务所一手遮天,所以在日本娱乐业并没有真正的“开放选角”制度,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大约十几个团体的顶级权力掮客基本上向媒体和广告机构发号施令,他们希望使用他们旗下的经连会的哪些成员。经连会的安排允许事务所控制数百名名人的访问,这反过来又赋予了他们在自己与媒体之间的交易关系中的市场权力。

最典型就是艺能事务所对电视资源的分配。对于事务所来说,电视是诸多媒体中最适合宣传自己艺人的场所,这和日本人对电视的热情有关,2011年有数据认为89%的日本人都在看电视,日本人平均一天看3.6小时电视。哪怕在智能手机、电脑和互联网时代,日本电视观众越来越多地在从事其他活动时进行多任务处理或观看,尤其是在PC或移动设备上访问互联网时。流行搜索引擎的主要搜索词,以及日本社交网站和博客上的热门话题,往往与电视上的内容密切相关。因此,电视和互联网并不是相互排斥的领域,而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电视正在成为一种日益互动和参与的体验。使用互联网(包括移动设备)同时看电视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除了看电视的人多,电视媒介被它在家庭空间内的亲密感定义。电视消费的背景意味着公众人物,如偶像,与家人一样亲密。电视通过公众人物形象的数量和质量来创造亲密感。电视的亲密感将名人的体验构建为一种媒介偷窥的形式,通过特写镜头,它可以提供更大的亲密感,而随着高清数字广播的引入,这种亲密感只会增加。数字电视的清晰度和细节创造了一种逼真的表现,可以仔细阅读每一个面部细节。借助电视,艺人可以大大增进和观众的亲密感,为其博得大量的粉丝。现代社会是一个视觉至上的“景观社会”,电视为代表的视觉媒体通过偶像艺人等图像不断建立符号体系,促使人们产生消费的欲望,最终资本赚的盆满钵满,这其中作为视觉符号一环的偶像必不可少,这一点会在之后分析日本艺人广告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

景观社会

正因为电视在宣传艺人的重要作用,因此各家事务所对其竞争也格外激烈。如上文所述,事务所在和电视台议价的时候是占据主动的,事务所保留了哪些表演者出现在哪些电视节目上的决策权。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能力接触到最受欢迎的明星。使用已有的表演者将以电视台支持新的和即将到来的表演者为条件。所以,我们能看到日本一线演员和各种艺能人几乎都出自大型事务所,例如2023年夏季档的电视剧主演的几乎都是大事务所出来的。而那些事务所实力一般的艺人——比如今田美樱——在电视剧和广告资源质量上是很吃亏的。

今田美樱

除了电视剧,事务所还对各种权威奖项颁奖结果产生影响。一些奖项中含金量不算的部分——例如最佳新人——就会受到事务所影响进行颁奖。例如老牌电影奖项蓝丝带奖在2023年将最佳新人奖颁给木村拓哉的女儿木村心美,这一结果受到舆论的非议,很多人怀疑这受到木村拓哉的影响。其他几个奖项也疑似为了捧大事务所的新人而出现争议很大的结果,导致其权威性受到非议,但是这些奖项传统的口碑能够让这些新人获得关注和流量,事务所目的达成。

事务所对整个娱乐系统的控制意味着他们对日本文化品味的长期状态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事务所世界的总体产业结构,尤其是新公司很难进入的事实,本质上意味着同样的人在十年又十年的时间里负责打造新星。日本流行音乐输出的一致性可能与这些偶像背后的人员一致性有关,例如曾经80年代在欧洲爆火、90年代成为日本最主要的和弦的舞曲和弦“王道和弦”在当今日本音乐创作中依然占据很高的地位,日本人对王道和弦的偏爱恐怕和大量的老牌音创作人(例如桑田佳佑等人)依然活跃在当代乐坛为他人和自己创作有关,而这些音乐创作者背后也离不开强大的事务所。

4.事务所为什么不追求艺术?

在事务所的所有职能中,核心的职能是“创造艺人”而不是“管理独立艺人”,事务所追求的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为了利润。尤其是当代日本,大多数事务所更喜欢多领域的表演者,例如兼顾演员、歌手、模特、主持人等职能的艺人——最具代表性的艺人如樱井翔或者仲间由纪惠之类的,他们可以参与各行各业的活动(拍摄电视剧和电影,上综艺节目或者是拍摄写真),而不是那些深耕某一方向的艺人,例如寺岛忍或者是椎名林檎。这是因为这样的培养方向是为了契合电视节目的需求,日本电视台的电视节目更多展现的是艺术之外的内容,哪怕在《Music Station》这样的知名音乐节目花在采访明星和探究他们个性上的时间与实际观看他们表演歌曲的时间一样多。当代艺人想登上电视,必须要展现出自己有趣的地方,这样才能保证节目的收视率。而同时拍摄电影、电视剧、上电视节目的收入,比在某一个方向钻研的收入多——毕竟边际效益递减。最终的结果是,事务所允许大明星成为糟糕的演员、糟糕的歌手和不熟练的舞者,但他们肯定不会选择有争议、没有吸引力或其他破坏性特点的艺人。秋元康经常提到AKB48成员的海选标准时候说“这不是很有趣吗?”

《Music Station》这样的日本音番本质还是综艺节目

但是,日本艺人收入的核心是广告,顶级的艺人只要拍一部15-30秒的广告就可以获得5000万日元以上的报酬(作为对比,顶级艺人拍摄一集45分钟的电视剧收入才100多万日元),这个投资回报比可比制作大热曲之类的艺术内容高多了。为了获得电通等广告与传播企业的青睐,事务所会推动那些在成为全国代言人方面没有任何障碍的明星。这显然使天平向“nice”的女性艺人倾斜,例如活跃着的CM女王绫濑遥。而且,在决定提拔哪些新人时,事务所不会特别看重内在或后天的天赋——强劲的嗓音、娴熟的舞蹈、表演技巧——因为这些只是与最有利可图的企业宣传工作间接相关,当一个歌手只是一个歌手时,宣传工作可能会妨碍他/她的声誉,尤其是其代言的广告和其作品的内核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们的吸引力也仅限于对他们的音乐或文化输出而非名气本身直接感兴趣的少数观众,有才华的表演者通常都不是让广大观众满意的“漂亮面孔”。另一方面,大多数偶像和模特可以成为向那些甚至可能不喜欢他们特定文化输出的消费者进行宣传的有效工具。

2022年日本女性艺人单个CM收入

除了电视节目和广告对艺人的知名度的需求以外,电影也对艺人的知名度有要求。日本电影分为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两大类,文艺电影演员们,像寺岛忍、宫泽理惠、安藤樱,更愿意在演技等艺术上下功夫;商业电影就更看重演员的知名度,这样才能尽可能提高票房收入,最终帮助事务所赚钱。例如东宝的滨边美波、星尘传播的小松菜奈,这些演员主演的电影票房在同龄演员中比较高,主要还是因为其知名度和热度在同龄电影演员中比较突出。小松菜奈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作为香奈儿大使和时尚先锋,滨边美波则是东宝让她在时尚杂志和电视剧是频繁刷脸。这二位的成功都离不开个人在媒体上的宣传与知名度的提高。

小松菜奈(左二)作为形象大使参加香奈儿的座谈会

正是对艺人宣传的重视,即使明星们确实拥有令人尊敬的天赋,事务所也会将他们的活动不成比例地安排在宣传工作上,而不是他们本职的艺术方面,尽管二宫和也作为演员获得过旬报影帝,但是他一直认同自己作为偶像的身份。商业逻辑是坚实的:表演者的时间应该花在为大公司做宣传工作上。然而,整体的“工艺”成为了与主要事务所相关的娱乐的事后考虑的东西。

这样事务所完全根据电视形象和名气培养艺人的最终的结果是,这些事务所:(1)宣传“创造”的偶像,而不是自我激励的表演者;(2)强调令人愉快的外表和举止,而不是艺术天赋;(3)将大部分时间和资源投入到确保广告交易上,而不是创造娱乐内容本身。因此,事务所基于赚钱为主要目的,本身并不注重艺术的发展和推动。


5.事务所的衰落?

2023年日本娱乐圈最大的地震非杰尼斯事务所承认其创始人喜多川生前性侵其旗下的偶像,这导致杰尼斯损失相当多的代言收入,加上前副社长泷泽秀明创立TOBE,人员流失严重。作为日本可谓数一数二的大型事务所,杰尼斯的衰落是否可以视为日本庞大的事务所体系的衰落?我们暂时还不能得到准确答案,虽然杰尼斯看起来摇摇欲坠,但是吉本兴业等其他事务所依然具有很强的话语权,这些大事务所出来的艺人在日本娱乐圈地位依然很高,比如明石家秋刀鱼、松本人志、滨田雅功等人。更何况,我们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谁推动了杰尼斯的崩溃,更难预测其他事务所的反映。

在90年代,公众对“偶像”失去了兴趣,渴望更“真实”的东西,日本偶像一度进入寒冬,这个时间独立音乐人,或者是虽然在大事务所但是更“本质”(侧重于音乐的改进)的歌手占据了日本娱乐圈的主流。但是对于音乐家来说,电视台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减少音乐节目的数量,许多表演者发现自己需要成为非音乐节目的嘉宾来保持曝光率,日本观众更喜欢“受欢迎的”而不是“不受欢迎但精心制作的”的内容,事务所也改变策略,在电视节目上让偶像更侧重于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90年代SMAP以前,杰尼斯偶像根本不上综艺节目,随着SMAP上综艺,偶像团成员才能展示出和舞台上不一样的一面,并且得到粉丝的想象和喜爱(在后面的文章会有具体论述)。随着事务所策略的转变,偶像比这些独立音乐人更适合电视节目的需要,偶像也慢慢回到电视上,铸就90年代后期偶像的复兴。

但是,毫无疑问,现在媒体的变化,尤其是流媒体以及自媒体的发展,和进步主义理念(从保护劳工权益到女权主义)已经对事务所的霸权产生威胁。在2010年代以后,随着音乐市场的内爆,电视收视率变得边缘化(在2021年后,日剧居然没有一集收视率超过15%),时尚杂志读者人数下降,年轻人为主的“流行文化”在日益老龄化的日本公众中普遍失去影响力,事务所可能面临生存威胁;流媒体的存在同时对事务所版权问题产生冲击,个人可以直接绕过版权限制下载音乐,自媒体则蚕食着了电视和报刊的受众市场。另一方面,虽然日本人和欧美在社会问题上同步比较迟,但是杰尼斯的事件已经证明日本人开始不服从传统的父权观念,这对于一向霸道的事务所也是巨大的威胁。甚至这几年,从山下智久、中居正广到柴崎幸、新垣结衣,独立出大事务所的艺人越来越多,而且他们混的并不差,这反过来也刺激艺人脱离大事务所,弱化大事务所的霸权。不过,相比于已经在事务所体系下稳定存在的大部分大事务所,小事务所受到的冲击会更严重,大事务所则会依靠着惯性继续向前航行。


读《Idols and Celebrity in Japanese Media Culture》1:事务所、媒体和艺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