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王冬计 采暖装备 张北县馒头营乡大羊庄村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8月20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我院博士研究生王冬计入选全国“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
王冬计,男,汉族,河北省威县人,1990年12月出生,2013年5月1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北工业大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博士生,本硕博就读于河北工业大学,先后担任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班长、校研究生会副主席、研究生毕业班临时党支部书记、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16级博士班班长、博士党支部宣传委员、河北工业大学第五次党代会党代表、全国百佳心理委员论坛副主席等职务。曾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百佳心理委员”“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北省冀青之星”“河北工业大学最闪亮抗疫志愿者” 等荣誉称号 32 项。
他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与标杆,他厚德博学、励志笃行的先进事迹,也一直激励着能环学子们成长进步。
一、信念坚定,厚德守正。王冬计出生在河北威县农村,父母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精神品质,一直深深感染、激励着他,养成了他勤学不辍、勇于进取的品格。多维度的潜心学习与锻炼,使他具备了过硬的思想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他在思想上求进步,行为上做表率,以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的思想意志,淬炼品质,不断战胜自我,实现升华蜕变。他曾组织“重温红色情,喜迎十九大”“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学四史 守初心”等主题党日活动,影响带动一大批党员同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把担当作为、苦干实干设置成自己的“二维码”,用真心与行动赢取良好的口碑,受到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领导、师生的赞扬与肯定。
二、不忘初心,热心志愿。他时刻牢记入党初心,践行党员使命,争做党员模范。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期间,放假在家的冬计,积极作为志愿者投身村庄疫情防控工作,累计300余小时,把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到家乡,村党支部给予高度赞扬,他的事迹得到长城网、河北工业大学官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返校后,他仍然坚守学院志愿服务活动一线并担任疫情防控研究生临时党支部书记,为即将返校的同学通风宿舍、打扫卫生,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号召同学们科学防疫。
三、勤耕不辍,厚积薄发。他根植创新意识,磨炼吃苦精神,培养实践能力。他学习成绩优异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曾获中国电信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他醉心科研,成果突出,协助导师完成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等纵向项目申报及研究工作,还参与天津市第六中药滴丸系统研制项目、石家庄盛宏达石灰窑余热回收项目等横向课题,在《Renewable Energy》、《建筑科学》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检索3篇,授权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7项。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科研视角,使他成为《可再生能源》(核心期刊)审稿专家,赢得更多与师辈专家共同探讨、互相交流的机会。他积极参加科技竞赛,与同学们一起把所学、所思凝聚到参赛作品。他主持创建了“绿梦乡村”团队,队员涵盖能环、 机械、材料、电气、经管、建艺等8个学院19个专业,实现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近三年,他带领队员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竞赛,斩获“节能减排”竞赛全国特等奖、“挑战杯”创业计划赛国家银奖等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12项。积极参加比赛的同时,他指导师弟师妹们确定参赛题目,打造参赛作品,科技育人76人,为学院营造浓厚科技竞赛氛围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不负韶华,追逐蓝梦。三年来,他深入农村地区调研居民采暖方式和生活习惯,累计走访调研农户 2000 余户并对典型农户室内外环境进行测试。他结合调研结果与所学理论,研发一款新型节能环保生物质压块采暖装备。在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张北产业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该装备于 2019-2020 年在全国贫困村——张北县馒头营乡大羊庄村进行了应用示范,带动当地12人就业,农民取暖成本降低 30%,助推脱贫,解决了秸秆田间焚烧问题,促进了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他所研发的装备得到学术专家和能源行业的广泛认可,作为负责人立项天津市扶贫助困类创新创业拔尖项目,是唯一一项学生受助项目,天津市教委资助经费 20 万元。他配合导师注册天津泓雅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技术部经理,为生态增白,为发展增绿,为农民百姓营造暖冬晴空一片蓝。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研究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中,一直秉持着德育为先,思想与学术双修的理念,发挥优秀研究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为实现学院跨跃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持续做出贡献。
图文/刘颖 审核/王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