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秦,嬴政一梦三千年(第106章 礼乐)
半月后,阿房宫东北方向的一处楼台之上,嬴政带着扶苏看着下面不远处的舞台表演。
此时,阳滋公主嬴阴嫚正在弹奏琴乐,十几个宫廷舞姬身穿青色的长袖裾裙随着琴乐翩翩起舞。
台下围满了数不清的观众,却全都如痴如醉看得目不转睛,特别是一些从没有见过如此美丽女子的黔首们,有不少人的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
当一曲完毕,嬴阴嫚带着一众舞姬离开,台下的观众才爆发出强烈的喝彩!
“彩!”
“好美!”
“、、、、、、”
接下来,震耳欲聋的擂鼓之声响起,数十个身穿全副盔甲的兵士踩着鼓声登台而上,台下登时响起震欲聋的欢呼!
众兵士抬手行礼回应台下众人的欢呼,然后数十个兵士便开始打拳,随着鼓声和人声的呼喝,台下的很多人也兴高采烈的跟随台上兵士挥舞拳脚打起了拳法,整个阿房宫的广场上顿时擂鼓声、呼叫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之所以会有这种效果,是因为这套拳法名为嬴氏拳法,是数百年前的秦献公所创,此时不仅是嬴氏子孙的必学之技,还是士兵入伍必须学会的武艺,因此只要是在秦军中服过兵役的人几乎都会这套拳法。
最后,一套拳法打完,其中的一个士兵爬上舞台后方的高台,那里放着一个巨大的青铜鼎,只见他把手中的火把投入鼎中,很快就见大鼎中燃起数丈之高的熊熊大火。
但是,就算没有一众兵士在领拳,也没有了鼓卒擂鼓,台下的众人也没有立即散开离去,而是围绕着那个火鼎依旧载歌载舞,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开怀的笑容。
看着这一幕,嬴政问道:“扶苏,你明白了吗?”
扶苏若有所思的答道:“父皇,这就是周礼所说礼乐中的‘乐’吧?”
“不错!但是你知道周公为何如此看重这个‘乐’吗?”
“儿臣不知!”
嬴政道:“乐,既有音乐、乐曲的意思,也要快乐、愉悦的含义,其实周公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通过乐曲使得天下民众快乐起来,而后民众便会对使他们快乐的人亲近相随,一个国家的君王如果能让民众大都生活的开心快乐,这个君主自然就能得到民众的拥护!”
“其实,此中道理易经中早就说过,那六十四卦象中,雷地豫之后便是泽雷随;豫就是欢喜快乐的意思,而随自然就跟随相随的意思了。”
“周礼中的礼则代表秩序,其实也是来自易经的道理,一个君王只要能够让整个国家运转有序,然后再让百姓们生活得安逸快乐,这个国家的君王也就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王了!”
“只不过很多人看不懂易经的大道,包括很多君王也看不明白,于是周公便根据易经设立了周礼,告诉君王们只要如此去做可以了!”
“所以,儒家的根源其实也来自天地大道,你只要明白儒家的真正用意就可以了,其他所有乐、舞、诗、歌、书等等都是实现天下人豫和随的手段,属于术的范畴,术可以千变万化、可以因时改变,但是豫和随的大道本质不能变,明白吗?”
扶苏看着下面欢声笑语的民众,若有所悟的点头道:“父皇,儿臣明白了!”
嬴政看着远处欢笑的人群心中却在暗叹,后世的儒家最后演变成为禁锢人心的儒教,既不能让天下人豫悦,也做不到让大多数的百姓黔首相随,反倒招致天下人的痛骂和鄙夷,百姓们宁愿去相信异族的教派和神明也不信儒家了,儒家那帮人也算是作茧自缚、自毁根基了!
这时,只听扶苏又开口问道:“父皇,春祭之时也有祭祀神明的乐舞,原本是不是也是豫和随的用意?”
嬴政道:“不错!不过如今的儒家很多人恐怕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而只知道照着原来的仪式这样做而己。远古之时,族人身穿祭祀的礼服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这就是那时的王者教人们学会开心快乐的生活,此举也可以团结整个部族的人心,只不过如今的人们大都不明白其中的根源,而是变成了远古流传下来的惯常习俗而已!”
“但是,这种方法也只能用在人口不多的部族,并不适用人口众多的国家,当初周天子之时周公都要制定礼乐来管理国家;如今的大秦更加不是远古部落,而是比周天子时更加强大的帝国,以现在大秦的数千万人口和纵横万里的国土,仅仅依靠这些的乐舞根本无法凝结全国人心!”
扶苏点点头道:“儿臣明白!这些祭祀和乐舞也只能算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而已,大秦的百姓如今不仅需要这些乐舞,也需要儒家的仁义教化,最后还需要法家的惩恶扬善!”
嬴政含笑不语,扶苏终于明白法家的真正用意,也不再排斥法家,他想了想忽然说道:“扶苏,朕打算今年再次出巡,这次朕就不带文武百官随行了,由你留在咸阳负责监国理政,你如今是太子,处理政事也是应尽之责!”
扶苏一呆,道:“父皇,您又要出巡?”
“怎么?你有意见?”
“儿臣不敢!可是、、、、、、可是万一有重大国事,儿臣处理不了,怎么办?”扶苏有些担忧的道。
“不是有三公九卿等大臣在吗?有事情你可以找他们商议!”
扶苏总觉得有些不对,他看了看父皇的神色,有些小心翼翼地问道:“要是、、、、、、要是儿臣和三公九卿等重臣做的决策也不对怎么办?儿臣觉得重大事情还是要请示父皇为好!”
嬴政看他一眼,道:“扶苏,朕之所以这次出巡把国事交给你,就是要看看你能不能管理好大秦,未来能不能做个合格的皇帝,明白吗?”
“而且,这次朕去的地方有些远,你们就算想要禀报也不一定能找得到!”
扶苏愣住,问道:“父皇,您要去哪里?”
“这你就不用管了!”
扶苏看着一脸淡然的父皇,他张张嘴却终究还是不敢问,父皇您就不怕离开大秦太久,他这个太子做得不好导致天下大乱吗?而且父皇对他似乎也太过放心了吧?
不过他大概也明白,这可能是父皇对他的考验,既是考验他的治国能力,恐怕也是在考验他的忠孝之心!
按照以往的历史,一国之君把国事全权交给太子,最后的结局往往都不太好,但是想到父皇的手段和能力,他不由暗中摇头连忙把某些不好的想法抛弃,父皇不是那些普通的君王,他也不是那种忤逆不孝的儿子!
他现在更加担心的是自己是否能够做好监国太子,万一政令出错导致天下动荡,父皇回来恐怕不会放过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