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合理评价春节档电影

2021-02-18 09:54 作者:_再见_你好_  | 我要投稿

  电影还在上映初期,刚大年初六。《你好,李焕英》从前一天话题榜榜首,一下没了热点。电影突然人间蒸发是不可能的,难道是人们集体患了遗忘症?还是营销团队的雇佣费到期了,都下班了?亦或是觉得前两天力度太猛,引起了反噬,想降降热度?亦或是效果已经达到,毕竟日票房已经反超,成为第一,预测票房也到了五十五亿。

  亲身看过电影,只能说前半段如坐针毡,用喜剧小品的语言设计镜头和表演,给人一种既不是电影又不是喜剧的拙劣感。但也不得不说全篇唯二的亮点:沈腾的出演和片尾反转的构思。但倘若和以往看过的电影对比其制作的廉价感充溢在大部分镜头之上。如果不是主打母爱情怀并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在我看来其本身就是一部类似《逐梦演艺圈》的低分电影。反过来,空凭情怀拉好感的电影和在喜剧人舞台上的那部纪念母亲的喜剧作品有何区别?我甚至觉得通过电影的方式呈现以后还不如原先的那个喜剧作品。

  至此,也不难分析出为何有如此之大的营销力度,因为作为一部电影他缺失了基本的电影素养,唯一的亮点仅剩情怀,也正是知道自身的缺陷在上映前就做好了大规模营销的策划,而这也正击另一部电影软肋。也不得不说唐探三的营销相比之下太弱了。

  再说唐探三,我本身觉得并无大的缺陷,所有差评都只来自与观众的“高要求”之间的落差。本身有一大批忠实粉丝又加上一年延期上映,这些人都希望他是100分甚至120分,但实际只达到了较不错的八十几分的水平,这种落差导致大家给他的评分要比他本身的质量更低,因此这个打分是具有情绪的、“打低了”的评分。但看另一部电影的人们并不会提前抱有什么期待,甚至仅仅拿其与喜剧作品做比较,配合内容的煽情,一举获得了同样包含情绪的、“打高了”的评分。

  至此,一个获得了比自己本身质量低很多的分数,一个获得了比自己本身质量更高的分数。放在平时并无什么太大影响。但放在当下大家“靠豆瓣分数进影院”的环境下、放在时隔一年春节档“巨大票房潜力”的环境下,不合理评价所造成的影响是一部本应获得不错成绩的电影的成绩急转直下,一部低分电影获得了天上掉馅饼似的百倍收入。当然,当下来看只能将票房这一单一维度作为成绩的标准。

  而在这种天时地利的不平衡局势下,营销又发挥了巨大效应,营销使原本不公平的评分更加偏离平衡,误使大批观众进入了被廉价电影包围影院之中。

  然而在将来,通过营销带来了巨大利润对于电影市场环境无疑是一个不良信号,利润的驱使会使影片制作方将更多的成本放在营销之上,企图以小博大。假若今年“李焕英”获得了超高额票房,也会打破近几年春节档形成的以质量换口碑进而获得高票房,高票房又回馈质量的正向循环。

  因此当下,更应用公平公正的眼光评价和评分两部电影,让上帝的归上帝,地狱的回归地狱。

合理评价春节档电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