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60岁刘德华显老态,李荣浩“抢人”必中,质疑却出人意料
本届《中国好声音》可谓是卖点知足,因为“永远的华仔”刘德华来了,真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华仔老了,自己的青春也一去不复返了
尽管刘德华本尊未曾到场,但依然让众人兴奋不已,感到落泪者不在少数。本人也热泪盈眶了,但不是为刘德华,而是暗自神伤。平心而论,年过六十的刘德华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老态了,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

在个人的印象中,刘德华似乎一直停留在2000年左右,不到40岁依旧风华正茂。那时的自己,仅仅是十几岁的小屁孩儿,听着刘德华的歌、看着刘德华的电影慢慢长大。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刘德华老了,自己也正在奔四的路上。

有一种无法言表的情绪,感慨万千、思虑良多,曾经的青春就这样悄悄溜走了。在娱乐的范畴内,刘德华可以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当这个符号渐行渐远了。显而易见,这个时代也将落下帷幕了,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新生代的精彩,最年轻的导师李荣浩
当然了,每个时代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在《中国好声音》导师的队伍里,李荣浩绝对属于新生力量(最年轻的导师)。但受欢迎程度却极高,在首期节目的“抢人”大战中,实现了全胜的战绩。三次出手三次成功,让一旁的“新人”导师梁静茹心痛不已,足见李荣浩的高人气了。

客观而言,在当前的四位导师中,理论上李荣浩应该是最受选手们所青睐的。
道理很简单,李克勤生于1967年,只比刘德华小了6岁。李克勤1985年出道时,李荣浩才刚出生,两位彼此已然是两代人了。另一方面,《中国好声音》的选手大多数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相比李克勤而言,显然对李荣浩更加耳熟能详一些。

至于梁静茹,1979年生人,还没有到元老级歌手那个程度。如果不来参加《中国好声音》,44岁的年纪恰好适合《乘风破浪》,作品的知名度甚至强过了王心凌。但翻开梁静茹的履历不难发现,近些年来几乎接近于半赋闲的状态,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不得不说,娱乐圈一向是喜新厌旧的,不活跃的人同样很容易被淡忘。尽管有《勇气》这样的经典老歌撑着,可还是不如最近几年一直稳定输出的李荣浩,不然也不可能先后三次遭到对方的“截胡”。

廖昌永就更不用多说了,某种程度上根本算不得娱乐圈的圈中人,准儿而言是文艺工作者。单论专业能力而言,廖昌永几乎是无可挑剔的,但娱乐圈并非是以专业能力论高低的。相较于其他三位导师,廖昌永在流行音乐领域的影响力,只能用相形见绌来形容了。个人猜测,要不是来参加这一届的《中国好声音》,恐怕某些选手都不清楚廖昌永是何许人也。

比来比去,显而易见李荣浩才是《中国好声音》眼下的台柱子,关键还具备了控场的能力。调侃其他三位导师、提问选手,可谓是样样精通,将节目效果彻底拉满。
导师夸选手,既是礼貌也是节目效果
若要问本届本期节目有什么可以质疑的点,大概还是在弹幕里,不少人留言“有钱人……”。看样子,不满导师们对选手们的夸赞,怀疑有内幕。
对此个人认为,理应从两方面来看待这件事:
一、导师夸选手,本质上是一种礼貌。在职场上,商业互捧是早已司空见惯了,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适时称赞别人,不一定能够成为朋友,但起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沦为敌人。

二、导师夸选手,便于为接下来的“抢人”做铺垫。说白了,还是节目效果,否则更加难以收场了。试想一下,假如导师连选手的优点都说不出来,结果又想让对方加入自己的战队,难道不是很“精分”吗?

这样例子不是没有过,在《即刻电音》中,张艺兴选择冯提莫时就出现过这种情况。由于张艺兴表现得心不甘情不愿,竟然导致有粉丝脑洞大开,认为节目组可能是绑架了张艺兴,逼迫其让冯提莫晋级。不得不承认粉丝的猜测很扯,但同时也说明《即刻电音》的节目效果很“精分”,显得多少有些另类了。
娱乐圈越来越富乃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娱乐圈的富二代越来越多也是大势所趋,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经纪公司挖掘新人如同企业招聘,皆希望能够招到有经验、有人脉的员工,这样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对于艺人而言,经过专业的表演和歌唱训练就相当于工作经验了,但这些都是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来学习的。很遗憾,确实有很多人负担不起,如此一来这些人在专业能力方面就落后于富二代们了。

人脉也是如此,不仅可以成为艺人个人的优势,必要时还能为经纪公司所用。有个土豪老爸或老妈,说不定会为了自己子女的前途,投个资、赞助一下之类的。最坏的情况,艺人主动与经纪公司解约时,起码支付违约金会痛快一些。

结语
言归正传,从第一期节目的状态来看,本届《中国好声音》还是有些看头的。暂时而言,李荣浩春风得意,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有反转。还有总冠军的人选,会不会在两位“新人”导师的战队中诞生,这些只能在节目中寻找答案了。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