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钟速通高考历史总复习!

查漏补缺(整理了我不太会和重点的知识点 没有老师的全面 但是也加入了自己的补充和理解~)
中国古代史
西周 政 三大制度(分封{权利的分配}礼乐{权利的认同}宗法{权利的继承})
贵族的世卿世禄制 世袭
经 土地制度:井田制度 奴隶制经济
思 华夷观 北狄南蛮西戎东夷中原
亲亲尊尊是西周立法和司法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其意思是要亲近亲属,尊重在尊位的人,实际是维护等级制
春秋战国 政 争霸战争频繁 纷纷变法图强
分封制的瓦解 礼崩乐坏
贵族政治的衰落 官僚政治(郡县制)的兴起 平民政治(士阶层崛起 军功爵制度)
经
井田制的瓦解 铁犁牛耕 小农经济土地私有
思
百家争鸣 文化下移(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汉
民族:防御 和亲
政 汉武帝(大一统)统一措施 北击匈奴
经
国家插手经济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重农抑商 与民争利
东汉的庄园经济
土地税率低但人头税徭役沉重
思
儒家 (神学化{融合了阴阳,道家})
对外 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
政 门阀政治(东晋到达顶峰)(九品中正制)北方战乱 北民南迁 少数民族内迁 (1五胡乱华 2民族交融)
经 北魏 均田制 国家把无主荒地给农民
思 佛教盛行 逐渐本土化 儒家思想收到冲击
魏晋玄学(消极避世)
-法律儒家化 外儒内法
唐 政 三省六部制 标志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
中后期755-763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弱化 藩镇割据 节度使
经 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到两税法780 由人丁到财产
思 开放包容积极入世 盛唐气象
三教并行
礼法结合 唐律疏议(是目前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完整的法典)
民族 文明开化的民族政策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元帅府,羁縻政策
宋 政:中央集权的强化 转运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文官知州( 知州事是从宋朝才设立的官制,州的长官,隋唐皆设刺史。 赵匡胤立宋初年,鉴于唐末五代之患,削州镇之权,“令文臣知州事”,其后,派二品以上的官员充任一州的长官;主要也是为了便于皇帝的直接控制)
通判(皇上亲自任命到各州,辅佐知州一起治理各州,通判可直接向皇上禀报各州的事情)
君主专制的强化(分化事权),同一件事让好多人做 官员数量,俸禄(工资)很高
王安石变法——理财
社会流动性加强 科举制的普及 商品经济发展
经:1交易纸币交子 2坊市合一打破时空限制 3稻麦复种制土地利用率提高 (地里没有稻根 因为种了小麦 精耕细作)4不抑兼并 贫富不均 佃农(客户)数量很多 自耕农数量减少 5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人口数量的增加 户口 粮食产量增加 文化实力 宋词 南北分卷 妈祖文化 南方经济影响力提升 )6北方商路受阻,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文:儒学复兴运动 韩愈柳宗元
理学的产生 杂糅了佛家思想 更加玄幻了
社会观念的变化 更加俗气了
市民文化 世俗文化 接地气 宋的风俗画留行 文人画衰落 元的元曲
民族:少数民族汉化的趋势 民族交融
明清 政第一次松弛福建漳州明朝的隆庆开关
第二次清朝江海关粤海关 清朝乾隆的广州十三行
不能说海禁被废止
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农民变为商人)
政治中心北移(关中长安 中原洛阳的开封—北京)
经:1商品经济 工商业市镇繁荣 区域经济分工明显2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雇佣劳动关系)新的生产关系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3高产作物传入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4 白银货币化 财政货币化{一条鞭法:中国实现了从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 从粮食布帛到用白银—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人口增长{摊丁入亩 取消人头税}
5区域性商帮的出现(徽商晋商)长途贩卖贸易发达
思:程朱理学占主导
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科举制度僵化
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反对君主专制 提倡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
工商业发展推动社会观念的变化(俗气)市民文化世俗文化进一步发展(明清小说)
士大夫喜欢昆曲
法律上 律例结合 例不是正式的法律 是补充
民族:朝贡贸易和宗藩体系 中国的两个藩属国:越南(1885年中法战争被独立出去了)和朝鲜(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清朝作为满族 承袭华夏正统(修孔庙尊崇儒家思想)
明的土司制度 各民族因俗而治
清朝的改土归流 西南地区 设中央的流官,加强中央集权
近代史
晚晴 政 民族危机 内忧外患 边疆危机 塞防海防(西北新建 沙俄阿古柏 东南日本)
经1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870年产生 甲午后初步发展 2实业救国(甲午战后)3政府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3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纺织分离 耕织分离 农产品商品化)
思 1西学东渐
2清末新政后近代教育/新式教育的发展
3救亡图存
4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朝上国观念和宗番体制逐渐瓦解(允许公使进京 1861的总理衙门 辛丑条约中外务部的设立)中国近代外交近代化和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民国
政 长征 革命中心由南到北(陕甘宁)第二次国共合作
陕甘宁边区政府——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 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
经
沦陷区 日本以战养战(就地掠夺中国的资源)
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导致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根据地双减双交
沿海工业的西迁(西南)
思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的影响(封建伦理根深蒂固,新文化运动 新旧文化碰撞 主张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民族意识的觉醒(维新变法启发明智 辛亥革命 民族主义 五四运动 抗日)
现代史
改革开放前
外交 50年代 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 西方对华封锁,孤立,包围
60年代 中苏关系破裂 重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70年代 实现与西方关系正常化
经
计划经济体制1956-1978
思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0s 留学苏联
改革开放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
工作重心的转移(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1982年宪法
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经济全球化 多极化趋势 和平发展
计划经济到1978-1992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单一所有制被打破 个体 私营 外资)到19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世界史
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托勒密)
罗马帝国进入君主专制
公元4世纪 基督教(1c诞生
工厂手工业时期
基督教世界的两次分裂;1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天主教西罗马帝国 东正教东罗马帝国
2宗教改革从天主教中分离出了新教
{新教分为很多派:加尔文派 英国国教}
重商主义:多出口 通过创造贸易顺差积累财富
工业革命时期
西方文官制度
世界史(近现代)
1936年12月,苏维埃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当时斯大林明确宣布:“所有的剥削阶级都消灭了”,只剩下全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933- 罗斯福新政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美苏冷战时期
政
第三世界影响力增强(万隆会议 不结盟运动 77国集团 东盟 非盟 opec)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中国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经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干预经济
2.马歇尔计划 欧洲联合 日本崛起
3.福利国家
4.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 导致国家减少干预
5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1945 )
注:1947关税贸易总协定-1995WTO世界贸易组织
6第三次科技革命
7新经济(美国1990 信息技术)连续10年经济高速增长
8苏联70年代后期经济停滞(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
思
凯恩斯主义(战后-1973)国家干预
新自由主义(1980s)国家减少干预
当今世界
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 东盟,APEC 北美自贸区) 必须是同一个区域 中国和非洲不算是区域集团化 隔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