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烟火人间

近日闲来之时,翻读了马来西亚女作家黎紫书创作的《流俗地》,不用过度夸张的情节叙事,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情境,手不释卷。
主人公是盲女古银霞,出生后几日未睁眼,待医生验光也毫无反应,为先天失明,但银霞的记忆却比常人要高出许多,甚是出众。按照银霞自己的印象,在出生后的短短几秒或者几分钟内,依然还见过光,只是那一丝丝、微弱的、若有若无的罢了。眼盲的银霞心如明镜儿似的,从言谈间、行动声、触碰中能将他人之意摸得透透的,性情也是极好的,却对他们保有一丝余地,不至于让他们颜面扫地,上到拿督、下到市井,毕竟没有完美无缺之人。
银霞同时期的两个玩伴——细辉和拉组,自幼至成年、成家至育儿,都在不起眼的排屋里紧密交织,咿咿呀呀,都是家常,在银霞心中确有一种烟火气,让昏暗的世界不至于寂静地那么可怕。细辉的哥哥大辉为兄代父,桀骜放荡,常与大了几岁的莲珠姑姑起争执,年轻靠着帅气硬是逼得失足少女跳了楼,被送去日本过了几年,回来之后那个傲气似乎依然没变,心底却没有多少知墨,只是一些道上的伎俩,随后与蕙兰相识先后生了春分、夏至、立秋。与蕙兰温顺的性格截然不同的婵娟,因教学事故而辞退在家,便不受细辉母亲的待见,日常琐事却见针尖对麦芒,细辉的性格也只能是两边受着,倒是想要寻求一份清静,便常常和银霞呆着,想想孩童时代的事儿,也是极好的。拉组的命运倒是颇为传奇,身为印度仔,却精通中文,学考之时还被各家媒体争相报道,后来成为了一名律师,可是某天在自己的车里硬是被骑摩托车的两人,拿着刀割颈暴毙,此事却无声无息地被处理了。
银霞的父亲老古是个的士司机,却色心包天,母亲梁金妹死于癌症,却一直将心里对银霞的“遗憾”藏于内心,干妈马票嫂是个敢于对抗旧制度之人,受不惯丈夫的懦弱、受不惯婆家的压迫,便抱着孩子拼了命的跑回家。如果马票嫂继续学业、银霞有特殊教育,她俩也有可能在学术上颇有造诣,可是这世上本就没有“如果”,但选择了另外的道路,也别有一番风景,不然也不可能是马票嫂,也不可能是古银霞。这就像人,常常懊悔自己的选择,却不愿意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因为不可预见,却不知也会因此精彩。就算后来马票嫂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常常跟银霞提起“你母亲带你去了吗”的问题。银霞接受伊斯迈老师的辅导教育,识盲文、打盲字、学英文,产生了一些情愫,却苦于最后一行的“但是——”。
在银霞一生中最昏暗的时刻,也是“遗憾”和“你母亲带你去了吗”出处,银霞从来没跟其他人提起这段经历,也在心底遮住了这段遭遇“强暴”的突发之事。直至遇见了“有光”的顾老师,也是银霞年少时第一次去细辉、拉组的小学嬉戏时,从秋千上脸朝地给她擦药护送的老师,在接近尾章的时候来了一次电梯历险。最终,银霞和“有光”喜结良缘,故事也画上了句点。
《流俗地》里面没有高大上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平凡出生、家庭环境、成长历程。在排屋一带,就像乡间邻里,男女老少,七嘴八舌,说长道短。大家总觉得小日子还算过得去,也没有很多的精神救赎和灵魂跨越,依然为生活在奔波,常有七情六欲,世俗偏见,却也保留着宗教尊崇,看似矛盾却依然活着。《流俗地》作者黎紫书女士也透露她创作本书的初衷,看过大多数真实的百姓生活,他们并不是被生活压垮窒息,亦或是有那么多从苦难中一直饱受煎熬的人,她给了银霞不为世俗外表所迷惑的姿态,却赋予了她光明积极的态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无法挣脱的黑暗,她选择遗忘,依然相信生活的真谛,坚持走在自己的路上。
我们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无法选择自己的时代,没有那么多人得道修仙,平凡生活占据了普通人大量的人生,就是那般咿咿呀呀、叽叽喳喳,没有那么多高瞻远瞩,过好当下远远胜过悔恨当初和迷茫未来。信息疯传的时代,那种被媒体彰显成就的人事总离普通百姓越来越远,如何取民生实事,不谈空话套话,才是津津乐道的,坚信每个总归是有价值的,或许就是《流俗地》中人物的缩影,影射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一个人生。
纵使是平凡生活,但也照样是自己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