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牡蛎三百只,不辞长做欧洲人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深 夜 放 毒 警 告!!!!!!!!!

生蚝,在欧洲它有个更文艺的称呼,叫做牡蛎。(其实生蚝是不是牡蛎我也不知道,可能有一点区别)

从古至今,牡蛎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倍受喜爱的食材。发现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1万年前的贝冢显示,在史前时代,牡蛎便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而日本列岛上的土著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时期便已经开始养殖牡蛎。

世界范围内,最好的牡蛎产自欧洲、日本、北美、中国东南沿海。其中在欧洲,从北大西洋东岸至地中海,都有牡蛎的生长。
在《圣经》中牡蛎被誉为"海之神力",而在古希腊神话里牡蛎是代表爱的食物,又被称为“神赐魔食”。
我把自己的情欲送给了生蚝。——阿弗洛狄忒

在中国,北宋的苏轼被贬至惠州时,友人以生蚝款待,他从此便爱上了生蚝。他不仅托人帮忙买生蚝解馋,之后被贬到儋州后,更是天天吃生蚝。
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苏东坡

北宋的著名诗人梅尧臣也曾专门为吃生蚝写了一首诗《食蚝诗》。

稍稍窥其户,清襕流玉膏。——梅尧臣
但相比中国,国外喜欢生蚝的名人更多一些,而且已经达到疯狂程度。
罗马时期
早在古罗马时代,牡蛎就是罗马美食的象征,也是罗马军团的主要军粮之一。
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塞尔吉乌斯•奥尔塔被认为是罗马第一个牡蛎养殖者和商人。他利用自己丰富的水利知识,建立了一个精密的牡蛎养殖系统,这个养殖系统包含有水槽和水闸,可以控制潮汐,从而更利于牡蛎的生长。(为了吃人类的天赋点点的特别快)

在英国曾发现过罗马军团的遗迹,重要的文物就是由大量牡蛎壳形成的贝冢。英国的惠特斯特布尔镇、法国的康卡勒从罗马时期便以牡蛎而闻名。

欧洲最早烹饪牡蛎的方式也来自古罗马。
古罗马的凯撒,他十分喜欢生吃新鲜牡蛎,认为这样是补充精力的好办法(毕竟。。。),对于不列颠岛和高卢的牡蛎异常喜爱。

传说当年凯撒大帝远征英格兰,就是为了霸占泰晤士河畔的牡蛎。
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图密善,据说只要吃一口就能品尝出牡蛎的产地。

中世纪
欧洲中世纪,牡蛎中的上等品深受贵族的喜爱。平牡蛎比长牡蛎更有一股贝类特有的体液鲜味,被认为它与葡萄酒、香槟搭配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近代
在16世纪的欧洲,牡蛎、龙虾曾是给穷人、孤儿、奴隶和囚犯做主食的。
从17世纪开始,牡蛎有了更多的吃法,但美食家始终推崇生食。

拿破仑对牡蛎也异常喜爱。

牡蛎是我征服女人和敌人的最佳食品。——拿破仑
到了19世纪,由于大规模养殖的进行,牡蛎成为了一种十分便宜的海鲜,工人阶级也能当作日常食物来食用。

在19世纪末,美国纽约港的牡蛎养殖场每天都会打捞600万只新鲜牡蛎,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纽约的大街小巷布满了牡蛎摊。在曼哈顿某条街附近的牡蛎摊上,一分钱一个,6分钱吃到饱。

牡蛎随着大规模捕捞,也渐渐变得高大上起来。卖牡蛎的餐馆装修的越来越豪华,吸引了很多商人。随便走进一家餐馆,都能听到敲击牡蛎和吮吸的声音。
“铁血宰相”俾斯麦对牡蛎也非常喜欢,曾经一次就吃掉了175只牡蛎。

现代
之前讲到的“红男爵”里希特霍芬也喜欢吃牡蛎。

据戴尔•M•蒂特勒的《红男爵陨落的那天》记载:我们常常和驻扎在距离俄国边境约10公里的分队战友在军官俱乐部碰头聚会,吃着精致烹饪的牡蛎,喝着香槟谈笑风声,或来一场无关痛痒小赌。大伙一起乐活闹腾,谁也没有去考虑战争的事情。
艾森豪威尔对牡蛎的喜爱也是人尽皆知。曾经有一段时间,他在生病后每日会吃一盘牡蛎来加快康复,在这期间甚至还发明了一道——艾森豪威尔生蚝宴。

现代科学检测证实牡蛎的壮阳功效:牡蛎肉类里含有非常丰富的氨基酸,能够激发性荷尔蒙,而且它的高锌含量有助于产生睾酮。牡蛎所含的蛋白质是牛肉的6倍,所含食物热量也极低。(所以知道为什么名人爱吃牡蛎了吧。。。)

除了上述名人,比如巴尔扎克、大仲马、莫泊桑、情圣卡萨诺瓦等等。
可惜了,我海鲜过敏。。。





史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投币、收藏、关注

加入本群,有《共产党宣言》等学习资料,人才也多,说话又好听,哇,我超喜欢这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