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思 | 千百惠起诉千百惠
◎宗守云
微信公众号“南方都市报”2022年4月29日发布了一篇推文,标题是《千百惠起诉千百惠》,推文说道:
(1)4月28日,南都记者从台湾歌手千百惠经纪公司获悉,千百惠近日将杭州千百惠服饰有限公司告上法庭,称该公司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使用其艺名“千百惠”从事商业活动。目前,当地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千百惠就该事件回应南都记者称,“很多朋友都在跟我说以为‘千百惠服饰’是我的品牌,为了不让大家混淆,所以我选择起诉。之前有给这个公司发函过,但对方一直未予以理会”。

在“千百惠起诉千百惠”中,起诉的主体“千百惠”是台湾歌手,起诉的对象“千百惠”是杭州千百惠服饰有限公司,起诉主体和起诉对象语言形式相同,指称对象不同,这是“同形异指”现象,这种“同形异指”现象又出现在同一句子中,是“同形异指,同句共现”,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
同形异指是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在语言系统中,语言形式和指称对象只有处在适度的状态,才能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反之,如果处在极端的状态,就无法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一种极端状态是,用一个语言形式指称所有对象,这样固然可以满足语言经济的需要,但因为不具有区分性,无法满足交际需要;另一种极端状态是,每个指称对象都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这样不具有经济性,也无法满足交际需要。而同形异指既具有区分性,又具有经济性,在语境的作用下,可以用有限的语言形式指称并区分不同的对象,这样可以满足交际的需要,因此,同形异指是语言系统中的常态现象,也是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着的现象。同形异指主要有两种:一是多义词,即语义之间有联系的同一个词,比如“手足”,既可以用来指称举动(“手足无措”),又可以用来比喻弟兄(“手足之情”),两个“手足”语义上有联系;一是同形同音词,即几个形式和语音都相同而语义之间没有联系的词,比如“仪表”,既可以用来描述人的外表(“仪表堂堂”),又可以用来表示物理仪器(“仪表性能指标”),两个“仪表”语义上没有联系。
同形异指在同句中共现,是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这种特殊性有时是由于社会性巧合导致的,说话人故意利用这一巧合来安排句子,使同形异指的内容共现于同一句子。例如:
(2)二十年后,已经成为法官的陈责我,将要主审小贩陈责我故意杀人案。(王十月《人罪》,《江南》2014年第5期)
(3)李洋洋娶了李洋洋,这个充气拱门火了!(光明网2022年4月30日)
例(2)源于一个极其偶然、特殊的事件,“法官陈责我”在舅舅陈庚银的帮助下,在高考后冒名顶替了“小贩陈责我”,二十年后,同名的“陈责我”,一个是法官,一个是犯罪嫌疑人,两人共现于同一语境。例(3)两个“李洋洋”是重名,重名并不少见,但重名的人成为夫妻却是极其少见的现象。例(2)(3)说话人都是利用特殊的巧合事件来造句的,让同形异指的内容共同出现在同一句话中。
“同形异指,同句共现”有时是由于关联性命名导致的,同形异指的对象在命名上有关联,说话人把关联性命名的两个对象放在同一个句子中陈述。例如:
(4)不过鸡胸从来不服杨修,两人只要在一起就吵,唇枪舌剑、刀光剑影,鸡胸虽然因为“鸡胸”有时会口吐白沫,一时闭住气,喘不上气来,却从不服气。(宁肯《汤因比奏鸣曲》,《大家》2014年第4期)
(5)满崽自始至终没吭一句,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条满崽,仿佛眼睛里能伸出一只钩子,将它牢牢钩住。(黄咏梅《病鱼》,《人民文学》2015年第12期)
例(4)“鸡胸”分别是一个人的绰号和一种畸形体形,其绰号就是从其畸形体形而来。例(5)“满崽”分别是一个人和一条鱼的名字:作为人,“满崽”是作品主人公父亲的同事的儿子;作为鱼,“满崽”是作品主人公的父亲基于鱼和人的相似性给自家养的鱼所取的名字。例(4)(5)说话人都是利用关联性命名使不同的指称对象共现于同一句子。
“同形异指,同句共现”是一种超常的表达形式,虽然不很常见,但具有很强的修辞意味,可以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这正是其价值所在。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8期《语言哲思》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