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新品陆续卖爆,9月12日发布什么,余承东难道藏着“王炸”?
没有一点点预热, Mate60 Pro +、 Mate X5 跟此前的 Mate60 Pro 一样,都是突然上架链接就开售。于是,华为商城的下载量一度占据榜单前茅,线下也是一机难求。

那么问题来了,9月12日华为新品发布会,还能发布什么产品呢?难道余承东就在台上喊喊“遥遥领先”,或者分享下如何实现麒麟芯片回归就可以了?
目前, Mate60系列已经被消费者称为“电子茅台”,不但国内一台难求,就连日本、欧洲都掀起了抢购热潮,要知道其实苹果15系列手机就在13日(北京时间)开售。

可以肯定的是,以后不开发布会,直接上架卖货将成为一种风尚。其实,我们的关注点,还是太过窄了。有没有想过,华为最近这三年来,除了攻克芯片的产业链,还做了什么?

对的,一是成立军团搞应用落地;二是打造全套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华为永不造车,但是华为将会成为造车厂商最为坚实的后盾。
就在华为新手机发布之后,算力较高通8155翻倍,搭载华为麒麟9610A芯片的江淮新车将于12月上市。

成都车展上,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全新MPV瑞风RF8量产版车型首次亮相发布。其中搭载的车规级芯片麒麟9610A,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
要知道,高通最新旗舰的车规级芯片是5nm制程的8295,CPU算力超过200k DMIPS,GPU算力超过3TFLOPS,NPU的AI 算力达到了30TOPS。

但是,据业内人士透露,华为9610A座舱芯片,采用纯国产的14nm工艺,性能参数和高通8295基本相当。
什么意思呢?华为充分利用国产14nm在车规级别芯片方面的优势,不拼7nm,更不拼5nm这些高端制程,就在芯片设计和算法上硬刚。

如果你明白田忌赛马的故事的话,就应该能理解华为的布局。更何况这次华为麒麟芯片的回归,已经不是一款产品的成功,而是全产业链的成功,更是多元化经营的成功,聚焦ICT产业,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无论9月12日,华为发布什么产品,你只要把它放在一个大的产业链中的一环就行了。
比如,从Mate60系统手机的外包装上就能看出,“移动卫星通信终端”的这样的字样,不宣传是不是5G,但是首个实现消费级别卫星通话功能。不但没有了大天线,还将以此为目标的,马斯克的星链卫星没有做到的事情,提前做到了。

我们说“5G是万物互联”,显然,你将眼光仅仅放在网速快不快上,显然不够。华为麒麟芯片在手机终端和车机上的回归和突破,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在通信市场领域,华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国产化产业链,无惧美方施压;
第二,在汽车智造领域,华为已经建立了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美方要想在新能源汽车上有所建树,必须看看华为在做什么。

实际上,刚刚结束的慕尼黑车展上,四大传统豪华厂商,就感觉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实力,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放话“不要被中国厂商吓到”,计划投入1400亿欧元支持本土汽车产业。
而美方刚才开始引入中方的锂电池产业,还有智能车机这一关等着美方。不要说美方具有先进的芯片,还有完整的操作系统,已经历史悠久的汽车产业,在车机系统面前这些都将成为历史。因为作为安全性第一位的新能源汽车需要庞大的数据积累,绝不是搭载上就算是成功。

华为鸿蒙座舱、车载芯片的突破,意味着华为正在利用中方的产业优势,全面壮大自己,让美方在该领域无法逾越,同样,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哪怕9月12日,余承东站在台上一句话不说,我们都能听见——遥遥领先!不断涌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