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黑科技”:满城汉墓5大稀世珍宝
他是中山靖王刘胜,来自2000多年前的西汉王朝。
他的身份高贵,是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刘启之子,也是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的庶兄,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自称的先祖。
他十几岁时就被封为西汉第一代中山王,在位42年,是西汉中山王中在位时间最久的人。
他的一生享受过无尽的荣华富贵,也亲历了“七国之乱”等血雨腥风。有人说他“乐酒好内,不堪任藩臣”,也有人说他“优于文辞,为汉之英藩”。

50年前,他和王后窦绾的陵墓在河北保定满城区被偶然发现,墓中出土的上万件珍贵文物震惊了全世界。
这些珍贵文物,包含了那个时代古人巧妙构思的发明创造,这些当时的“黑科技”放到今天看都不过时。
1 西汉环保黑科技——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有着中华第一灯的称号
是满城汉墓不可不说的一件文物
它一直被认为是
中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
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

长信宫灯的本体是一位双手执灯的宫女
神态恬静优雅地跪坐着
它的设计十分巧妙
宫女身体中空,左手持灯盘
右手高举袖口罩住灯顶
似挥袖起舞,又似护灯挡风
右臂与灯罩烟道合为一体
可以防止油烟外泄

宫女外形与灯具功用之间的巧妙配合
可谓是人灯合一,天衣无缝
灯罩为两片弧形屏板
嵌于灯盘的凹槽中
可以左右开合移动
灯盘亦可转动
因而可以随心调节照射方向及亮度
考古学和冶金史的研究专家一致公认
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
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

2 可调节烟雾的奢华香炉——错金博山炉
这是中山靖王最爱之物
它是国内现存最精美的西汉青铜器之一
通体错金
可谓旷世奇珍 身价不凡
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一级品鉴定活动中
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炉身高26厘米
由炉盖、炉盘、炉座三部分组成
炉盖和炉盘上部铸出高低起伏
挺拔峻峭的山峦
这就是传说中的仙山——博山
炉座足径9.7厘米
雕有三条镂空的龙
头部上仰托起炉盘

炉盘与炉盖是可以随意开合的
当放入香料点燃后
烟雾便袅袅地从山间升腾而起
缭绕在山峦景物间
产生山景迷蒙、群兽活灵活现的效果
整个博山炉成为一个
云雾缭绕的神仙世界了

西汉之前的香炉
虽然香气馥郁
但烟火气很大
直到博山炉的出现
大家才发现
原来焚香不仅可闻,更可观

错金铜博山炉通体闪耀着金光
是用金丝错出的流畅、精致的纹饰
历经千年却璀璨如新
仔细看整个炉体
依然完全找不到锈痕
灯光下华彩流动璀璨
不愧是一件国宝珍品
3 古代贵族下葬标配——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
是以四角钻孔的玉片为料
金、银、铜或丝织品为线
按照人体形状做成衣服
这是汉代王室最高规格的葬制礼
只因古人认为
玉是山石之精
殓尸可以不朽

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分为
头部、上衣、袖筒、
裤筒、手套和鞋六个部分
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分离
就像制衣工人裁剪缝制的一件衣服

满城汉墓出土的
刘胜金缕玉衣
是我国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的
保存完整的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长188厘米
共用玉片2498片
所用金丝约1.1公斤
制作成本相当于汉代100户
中等收入家庭的家产总和
接近1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把100套房穿在身上
4 奢华的盛酒器——鎏金银蟠龙纹铜壶
出于刘胜墓后室,是盛酒器
通体以鎏金、鎏银工艺装饰
口部和圈足有鎏银卷云纹装饰带
颈部为鎏金银相间的三角纹带
腹部饰4条独首双身龙,上下盘绕

此壶原属于楚国
景帝前元三年
楚王刘戊参与七国之乱败死
财产归了朝廷
汉朝又将其转赐给中山王

该壶巧妙地利用了金银的色差
将构图的复杂和色调的平衡
结合得异常完美
展现了西汉登峰造极的
青铜装饰工艺水平
5 抗菌又驱虫——西汉鎏金镶玉铜枕
出于刘胜玉衣的头部之下
枕为长方形,外表鎏金
两端是高昂的龙首
四矮足作龙爪形
枕面为图案化云纹
枕侧为怪兽纹

枕底粗糙,有四个长方形孔
枕的四面均镶玉
枕中装满了花椒
有驱虫抗菌的效用
花椒出现在铜枕中
有安眠的功效
说明当时是用来当做香枕的
在古人的心目中
玉器不但具有药用价值
而且还具有灵性
正因如此
古人才会在玉器的雕琢上下很大功夫
这样一来 也直接促进了玉器的发展
使得古代玉器数量庞大而又精美无比

两千余载时光已过
无数人和事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这些文物都收藏于河北博物院
来河北 推开时光的大门
感受这西汉盛世的非凡魅力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1]河北省博物院[2]河北二十四史 | 来认识一下这位两千多年前就在玩「黑科技」的王爷![3]玩转满城汉墓展,金缕玉衣、博山炉…724件文物带你一起回到汉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