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在计算机毕业设计过程中应着重准备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最近有一部分学生进行了开题答辩,重点总结一下,从这些进行开题答辩的学生表现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发。虽然我没有身临其答辩现场,但是通过对比答辩前的沟通到最终开题答辩后的结果来看进行相应的总结。
通过这些总结,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升华,不要把眼光总是停留在计算机毕业设计之上,而是把此当做检验自己、提高自己能力的试金石。对于已经检验出来的问题,应该着重进行总结并吸取教训,这样对于接下来正式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博弈,将会使得自己好似盾牌在身。

那么,通过与这些毕业生这几天的沟通,其实我们也都深知毕业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但是关键要进行自我提高。我个人觉得每一位毕业生都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做事要有目的性
这一点对于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但这里单说毕设这事。当我们在做毕设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估计此时会有很多毕业生会说“我不会编程序,怎么去想呢?”,这里就是很多毕业生对于程序员的误区,其实程序员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对于项目业务逻辑以及需求分析的理解,很少部分是敲代码,不要把一个毕设项目的完成单纯的理解成就是编程序,我们可以进行简单的一个计算,假设对于整个毕设程序的完成用1星期时间,那么在你想功能的时候估计至少用5天的时间,而只用2天时间完成程序开发。这就是最现实的程序员开发项目的写照。
其实,我想说的是,你可以不懂程序、不懂数据库等,但是你要懂逻辑、懂业务,逻辑和业务都是与编程没有直接的关系,而逻辑和业务理解能力更是在编程能力之上的东西。
通过开题答辩的毕业生反馈来看,很多人对自己要做的缺少理解、思考,目的性不够明确,导致导师一问三不知,被导师将功能改的乱七八糟,这样的结局就很糟糕了。
因此,当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时,同时为了完成这件事,也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去准备呢?好好准备就是使得自己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攻击,不给别人留下任何攻击自己的瑕疵。
总结问题要一针见血
还是以这次开题答辩为例,当毕设功能被导师推翻或者要加一些功能时,如何向我反馈呢?很多毕业生的做法就是告诉我答辩过程,然后让我判断,我个人觉得目前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会使得将毕业生本人置身事外,成为一个旁观者了,真正的做法则是,通过思考总结,直接告诉我结果。这也是在公司中办事的逻辑,当面对问题时,应该先分析问题,再想出其对应的解决方式,然后向经理请示。
其实大家可以把我理解成你完成毕设的一个工具,而不是你的大脑。换句话说,当在公司中,你就可以把你的经理当作你的工具。我也是甘心做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的tools。
保存名片,有问题随便问
定制程序、程序讲解、调试安装都可以
关注B站,随时获取新的文章
我们可以开发java、php、python、大数据、数据分析、安卓以及微信小程序等,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难都可以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