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蛇打七寸:“二选一”,中国精准打击采购立陶宛产品的跨国公司

作者:刺客
波罗的海小国立陶宛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允许台当局以“台湾”的名义设立所谓“办事处”,导致中立外交关系处于停摆状态。不过,立陶宛并未因此而有所收敛,反而在美国的指使下,继续在台湾问题上挑衅中国的外交政策底线,并在该地区引发连锁反应,给中国在国际外交上制造诸多的麻烦。
鉴于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一错再错,中方针对其挑衅行径的反制措施,也逐渐实质化。据观察者网9日报道,立陶宛外交副部长阿多梅纳斯日前对媒体说:中国已经要求跨国公司二选一,与立陶宛企业切断联系,否则将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
阿多梅纳斯的这一说法,得到拥有2700家会员企业的立陶宛工业家联盟的证实。该联盟负责人对路透社表示:他们这是第一次看到中国采取如此激烈措施,以前被认为是“可能会发生”的威胁,现在已经变成了现实。
早前有日本媒体曾宣称中国“已建立起自己的制裁工具箱,具备了类似于美国对他国实施经济制裁的能力”。显而易见,如果媒体报道的是真的,那么,立陶宛应该是中国建立“制裁工具箱”后,首个被“修理”的对象。
中国此前曾对澳大利亚实施贸易反制措施,但范围仅限于中国市场和企业,谈不上是制裁。相比之下,中方此次要求与中国有联系的跨国企业,必须在中国和立陶宛之间二选一,这算不算是一种全面制裁,很难下定义。但对立陶宛经济所造成的打击而言,却绝对是致命的。
根据阿多梅纳斯的说法就是:“如果跨国企业使用立陶宛生产的产品,其商品将会被拒绝进入中国市场”。值得一提的是,立陶宛对华出口数量虽不算很大,但其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盟。根据路透社披露称,立陶宛目前有数百家企业,为与中国有联系的欧盟跨国企业生产零部件、家具和服装等商品。
可以这么说,中国做出这样的决定,将导致这些跨国公司不得不放弃立陶宛的商品,以避免受到连累。毕竟,相比于中国超过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立陶宛市场根本就不值一提。在这样的情况下,叫停立陶宛生产商的零部件供应,以维护自身在中国市场份额不被替代,将成为欧盟企业的必然选择。
这就意味着,立陶宛挑衅中国外交底线,其经济所蒙受的损失,已不仅限于失去中国市场那么简单。在未来,它们还有可能会失去欧盟市场,从而沦为欧洲大陆的贸易孤岛。这对立陶宛的经济体系而言,将有可能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对此,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日前抱怨称: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对立陶宛施加“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
近期,包括斯洛伐克、捷克在内的一些东欧国家,纷纷加入利用台湾问题挑衅中国的战团。美国的驱动仅仅只是当中的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立陶宛起了很坏的开头,让其他东欧国家受到了鼓励,从而造成了今天对中国很不利的外交困局。这是杀鸡儆猴,给欧洲那些蠢蠢欲动的国家看的。
我国对外的最好的一张牌就是身为世界工厂,拥有实质性的世界产品制造与物流集散地。限制相关企业对立陶宛的贸易往来,势必打击当地的制造业及经销商。没有我方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包括原料及上流供应商产品等),立陶宛居民消费成本将可预见的持续上升。
立陶宛在遭受接连打击之后,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行径,反而向欧盟致信求救,希望欧盟能够出手进行施压,迫使中方放弃对它的惩罚措施。不过,立陶宛即便是把欧盟搬出来也无济于事,因为在利益面前,立陶宛的死活对它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立陶宛日前向欧盟哭诉“被中国海关系统删除,导致商品无法通关”,请求欧盟出面进行协调。不过,据观察者网9日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海关拒绝了欧盟讨论立陶宛所谓“贸易封锁”问题的请求,理由是“目前正忙于疫情防控问题”。
也难怪中国海关不搭理欧盟。当下中欧关系仍处于紧张状态中,立陶宛这时候病急乱投医,请求欧盟出面调停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无异于大白天做梦。中方拒绝欧盟的协调请求,实际上就是在让某些妄图挑衅中国外交底线讨好西方的国家清楚:谁要是挑衅中国的底线,必将遭到应有的惩罚,谁说出面说情都没有用。立陶宛的下场就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