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少女动画完结评价

《歌剧少女》的动画正式完结了,从篇幅上来讲近期很难有续作了,这里就详细聊聊这部作品。

作为一部漫改作品,整体的改编质量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这里没有用错,就是勉强让人满意。虽然为了13集演完几乎一学年的内容,删掉了大量的支线和次要角色剧情,作画也在PPT和崩坏间反复横跳,但是在关键剧情上还是尽力维持住了作画水平,主线在删改后也算是磕磕绊绊的走完了。如果看过原作的话一定会觉得制作组的删减能力惊为天人,《歌剧少女》本身一话漫画是双月刊连载,所以是40页一话,而制作组还能够时不时一集动画塞进去2到3话漫画的剧情(薰的夏日剧情基本就是改编的完整一话漫画),可以想象到底删掉了多少剧情。除去各种丰富配角人物的番外故事,更纱男友晓也的个人剧情也被删了个干净,除非是更纱也出场否则一律去掉,这让他与更纱本身就不寻常的关系显得更加工具。至于红华学院中的各种相处日常也是被缩减的重灾区,让主要少女们的互动和校园感在前期削弱了不少。
不过,这也算得上是大人原因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能被动画化就很不容易了,要是能出26集变成半年番那更是奢望。而且确实演完主要的预科生活动才能算是剧情告一段落,各种因素下就变成了现在妥协的产物。
虽说制作组在能力上和安排上有所欠缺,这部动画也不能算是众泰改装奥拓成江南T11那种只带来了坏处的改编。更纱声优千本木彩花也算是好久不见地拿到了主役,可能我个人对她的印象被《少女编号》给毒害得厉害,总对她有些奇怪的看法,但她在这部动画里的表现真的很强。更纱的那股傻劲和表演拉胯时的棒读感活灵活现,该耍帅和正经时也毫无问题,或许这就是大高个间的相性吧。小爱的声优花守由美里也十分适合,幼女和冷酷声线都很不错,而且也和漫画后期小爱的再次转变很搭(难道还能出二期?漫画感觉本科剧情要三年后才能画完)。其她角色的声优表现也十分优秀,只是政委掐着角色音唱歌属实有些困难。
而米田和弘监督的水平真的很一般,动画里好几处迷惑敷衍剧情都是剧情删改后跳跃太大动画原创的,几次寸剧的画面表现力还不如漫画动人,要不是音乐和声优加持就真的事故了。只能说尽力了,从改编能力上来看比起神推的监督山本裕介还是差了一些。可能也是《歌剧少女》的剧情太正了些,直接改编成日剧其实也没啥违和感,对于动画作品剧情现实就意味着各方面的作画资源都要跟上,不然就容易出现违和感,或者一如既往的甩锅给工期、资金和疫情吧。
回到作品的剧情和内核上来,前面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其实都不重要,因为喜欢一部作品大部分时候都不是因为画面声优,而只是喜欢剧情或者角色。《歌剧少女》本质上就是讲一群少女为了梦想奋斗的故事,只是她们奋斗的方向是成为红华歌剧团里的特定成员,所以这是一部典型的励志少女漫改作品。这部作品好就好在对于追求梦想中的少女们最真切、真实的描绘,她们会有进入红华学院的欣喜、有憧憬的前辈和同学、有被歧视被排挤的圈子、有面对天才时时的自卑逃避、有被责任感击垮时的独自流泪、有喜欢过的偶像和男孩、也有放弃的青春和爱情。远离家乡孤身一人来到红华的少女们,曾经有着各种花季少女的绚烂过去,如今却必须在学习和练习中全力以赴。观众不管是谁,只要曾经努力过就能在各种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许自己已经放弃了,只是看到那个她能够坚持下去就是最大的欣慰了。
预科生并没有学生和观众们幻想中的直接练习表演的机会,反而都是各种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课程和重复的舞蹈声乐练习。就像现实一样,梦幻的背后都是血和泪,红华的设定和学校生活尽量都与现实原型贴近,不可避免有艺术加工,但是熟悉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透出的真实感。不管是角色还是环境都不是悬浮的,能让人触摸到深植于现实的独特魅力。某种意义上来说,《歌剧少女》是近几年来对“少女”描写得最好的动画,不是生活在动画世界中的“美少女”,而是能够以此为标准去践行现实社会定位的“少女”。
《歌剧少女》中的少女们,不将自己依托于对他人的感情上,能够独立自主,去努力去抗争,用汗水和泪水浇灌出未来的果实,成为舞台上“永恒的少女”。
有人说,“《歌剧少女》描绘的是正宝冢,而《少女歌剧》就是反宝冢”。说实话在看过《歌剧少女》前,我一直对于某些《少女歌剧》解读中的反宝冢要素理解不深,现在确实是有了新的审视角度。这两部作品不管是企划思路还是制作理念都正好相反,从截然不同的角度对宝冢进行了各自的解读。至于到底是怎样的解读,我这里就不献丑了。毕竟,好的文艺作品不只是寓言故事,本身也必须是“美”的。
最后,我觉得作者对于山田彩子偏心了,唯独她的剧情让我在屏幕前哭了出来,可转念一想,只是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