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满分优秀范文爆款文案鉴赏

2023-10-19 16:57 作者:机器爱上学习  | 我要投稿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大海拥有涓涓细流的汇聚才显得汹涌澎湃,梅花经历霜雪的苦寒才能香气扑鼻,千里马得到伯乐赏识才能物尽其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但不管结局怎样,都应遵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原则,这样方能浅笑安然。

被需要的心态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刚毅。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而未得展露锋芒。便纵有千种谋略,万般才情,更与何人说?他一直渴望被他人所需要,终在公元前257年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一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从此声威大震。因为渴望“被需要”,他敢于自荐,从而才有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毛遂因为渴望“被需要”的心态成就了自己,在历史的洪流中奔腾、翻滚着。

被需要的心态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眼明心清。身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头戴峨冠,身佩长剑,一身浩然正气。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世道下,没有被当时的楚国所需要,他这股清流荡涤不了朝中的腐朽之气。君主不贤,小人当道,屡遭流放排挤,乃赋《离骚》。他渴望被君王所需要,为国家和人民呕心沥血,纵然九死,也在所不辞。可是这些始终都如梦如幻,只能是他心中美好的理想与远帆,一切都是那么遥不可及。万念俱灰的他漂泊无依地来到汨罗江边,选择了以死明志,心之所向,九死不悔!宁愿长睡江底,也不愿自己高尚的品格被玷污。

被需要的心态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潇洒从容。奉旨填词的柳七,曾渴望被君王需要,渴望榜上有名,渴望高中状元。可是世道如此不公,满腹才情终究化为一纸空谈,他没有被君王需要,但这并没有使他颓废不振,他依然从容面对,奉旨填词,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青楼巷陌,花间月影,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放开自己,去接受容纳已有的一切,享受现在,又何须自寻烦恼,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自此,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的词被歌妓们吟唱着,千载之后,读不尽的仍是他满满的才情和飞扬的文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对情人的需要,“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对贤才的需要。无论我们能不能被他人所需要,都应从容面对,以旷达的心胸去容纳一切,不因被不被需要而或喜或悲。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

这篇满分作文采用了通过三个故事角度,说明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原则。其中,作者通过毛遂、屈原和柳七的经历,阐述了被需要的心态。通过这些故事,加深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首先,文章强调了“被需要”的心态是自信和刚毅的表现。毛遂在公元前257年自荐出使楚国,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他因为渴望被他人所需要,敢于自荐,并因此获得了声望和成就。这突出了“被需要”的重要性,激励人们勇敢追求被需要的机会。 其次,文章通过屈原的故事,展现了被需要的心态是眼明心清的表现。尽管屈原努力为国呕心沥血,但由于时政不公,他没有被楚国所需要,最终选择了以死明志。屈原的经历突出了“被需要”的艰辛和不确定性,同时也强调了个人的价值观和操守的重要性。 最后,文章以柳七的例子,强调了被需要的心态是潇洒从容的表现。柳七曾渴望被君王所需要,但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期望。然而,他没有颓废不振,而是放开自己,去享受现在,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个故事表达了一种从容面对不被需要的态度,以及积极适应现实并发挥自己才华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篇满分作文通过三个故事角度,生动有力地阐述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原则。文章写作特点是故事情节鲜明,语言优美流畅。优点在于通过具体的故事,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缺点可能是有些地方缺乏逻辑性和深度分析。 如果想写出类似的满分作文,可以注意以下几点方法: 1.选择合适的故事或例子来支撑论点,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2.注意写作逻辑的清晰性,确保观点之间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3.运用修辞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4.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5.注意文章的整体结构,确保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段落逐步深化和延伸、结尾点明主题。 希望以上解读和建议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满分优秀范文爆款文案鉴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