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潜行者》第二部分:背叛与降临

第二部分:潜行者、教授、作家三人向禁区之核心探索。教授、作家背叛禁区所代表的创伤性内核。不可能性,奇迹,最终以潜行者女儿为载体降临。其间还穿插着潜行者妻子对其婚姻的透彻理解。
在向禁区核心进发时,潜行者对作家进行了欺诈:在最危险的“下水道关口”以不公平的方式将作家推向对危险的直面。作家历经难关但最终通过,并获得了政治上的觉悟——潜行者在利用他,这直接导致了后来他对潜行者、对禁区创伤性内核的背叛。这隐喻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进步性不足者只能作为被更高明的政治运动的利用对象参与历史。政治的更残酷之处在于进步性不足者若无法忠于永恒的,对主体的革命,终将被淘汰,乃至被毁灭。历史早已体现了这一真理,本部影片也迂回地忠实于这一点:那作家和教授背叛、离开了象征绝对绝望之希望的禁区,似乎他们因之能更清醒地回到现实,事实却是他们已走向反动——再次沦为庸俗意识形态的操纵对象。
兴许有高明者能够读出《潜行者》中的政治隐喻,但对其中潜行者的形象十分不满——古怪、软弱,甚至无法带领作家、教授穿越幻想。我要说的是,潜行者凭借行动使得禁区并没有被凡俗所炸毁,是为一种胜利,可悲的胜利。即是使一定的政治果实得以存续。值得一提的是,教授曾说“禁区不止一处”,确然,即使一处的政治果实被完全摧毁,也会有别处的解放破土。
潜行者的更深远的贡献在于,他的女儿。全片压抑性的高潮,奇迹之降临——潜行者之女在隆隆船声中以念力将桌上的杯子打翻,预示着历史不可阻挡的力量由潜行者传递、壮大于其未来。凡俗与奇迹,幼年、残疾与强力,张力几乎撕裂。
前面说过,潜行者的女儿“生而无腿”,下肢瘫痪。对应影片1980的现实,孱弱的潜行者是即将解体的苏联,瘫痪却初试神迹的女儿是将经济腾飞的中国。
最后,艺术的体悟绝不仅与作品、创作者有关。作品是被回溯性创造的。在当下这个时代,将塔的《潜行者》仅仅解读为核污染问题、灵魂本质问题甚至仅作文艺鉴赏的凡俗——直接的说,不作政治解读的庸人——终将被历史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