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擎×孟庆延】不用对得起谁,你要选择的,终究是自己去过的生活

2023-07-29 04:41 作者:尘埃空间  | 我要投稿


18:30




# 问题: 在哪里能获得自在的生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这个问题的讨论非常有意思,个人理解是:互联网背景下大城市与小城市生活体验的差距缩小了,且各有优势,假设回到大学时光,在当前文化教育不均的情况下个人共同体(伙伴,也是这个社会最宝贵的东西)的建立在大城市可能更有优势,但这个不绝对,如何选择还得看自己的经历与纽带。


# 以下是对话内容

孟庆延:我们今天在讨论抢人大战或者城市生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人、人口、人才是三个词,我总是问这三个词里面,那个是优先级最高的?我们今天习惯的优先级是人才优先级最高,因为他是人里面最优秀、最有用的那批人,然后人口也很重要,大家很关心人口流出流入,净流出的城市好像就没什么机会了,最后才是人,我觉得恰恰相反,就是在我的理解里,人是优先级最高的,另外两个哪个高或者低我都觉得不是特别重要,那什么是“好”的城市?带引号意思上的,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就对于我来说,我心里向往的,就是我在这个城市里面生活呢,有能够给我家的感觉,或者叫故乡的感觉,我有时候会说其实现代人某种意义上是没有故乡的...


刘擎:有故乡,没有家乡,故乡是离开的家乡


孟庆延:对,就是你的流动性特别强,大多数人上大学就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就像我一样18岁就离开了天津,但是你说现在我回去会不会有这个乡情,会有,但是我依然会觉得天津有点陌生,因为这十几年不在这,它的城市的变化太块了,太快太块了,你会觉得这是个陌生的城市,我在北京开车不需要导航,但我回到天津我一定要导航,因为很多地方我认不出来了,留在北京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始终觉得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是很重要的,什么叫人是很重要的?


刘擎:你交往的人


孟庆延:就是我身边的人,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我的家人这些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不会是一座孤岛


刘擎:没有原子化的人


孟庆延:这个社会再讲个体主义,他也不会有一个绝对孤立的个人存在,你总是需要和别人再一起,以各种方式在一起,不管这个你身边的人多还是少,这是次要的,就是从这个角度上说从硕士念到博士,比方说我学生生涯里最能滋养我的,其实就是跟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我们每周一次,一起用半天时间或晚上的时间,一般我们都是周六下午和晚上我们开读书会,我们一块读过黑格尔,一块读过洛克,然后有时候晚上会一起看电影,讨论问题,因为电影是另外一种文本,可被分析的文本,这些生活它没有外在的功利性要求,就没人要求你做,就没人胁迫你


刘擎:没有指标


孟庆延:对,它是兴趣,在这个意义上的热爱过程中,你有真实的,线下的,面对面的人共同交往,它会培育一个这个社会最可贵的东西,叫共同体。或者我们可以叫伙伴,而这个东西是我非常珍惜的。而大部分在硕士、博士这个阶段一起念书的人都在北京,所以我当时呢,虽然北京的生活成本比较高,压力比较大,我也就一直留到现在,各位小伙伴如果想一下,其实本硕博里面,你在这个私人交情和私人情谊的角度上,你的本科同学永远是感情最深,你对本科的母校永远是感情最深的,因为这是你第一次离开家开始跟他者,绝对意义上的,就跟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也没有地缘关系的他者结成共同体,或者尝试形成共同体,我的本科同学里面很多都在南京工作,所以我开玩笑每次过南京南站的时候,我就觉得...


刘擎:有一种情怀


孟庆延:嗯,就觉得我回家了,就我路过了我的家,那是我的第二故乡,从这个角度上说,南京永远是一个选择,永远是一个可能的选择,有时候说中国人安身立命,你说什么叫安身立命,就是“安”是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在支配着我来考虑问题。这个是我的回答。


刘擎:庆延,从你刚才这个个例,如果我们推演一下的话,那你就说你现在北京、南京对你来说正好是你求学当中找到伙伴的(城市),但是为什么仍然是大城市呢?所以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把它表达更清楚,就是你是因为上大学,你上的是好大学,南大、清华都是知名大学,这样就是我们可以让所谓你在受过很好教育的这个情况下,你仍然在那个地方可以找到自己的同伴,发展出自己的共同体,那么在中国现在是,就是不光是城乡差别,不同层级的城市之间也仍然有这个文化教育的这样一个差异,那么你是一个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宽泛意义上的文化生活、文化事业的人来说,那么好像大城市是不可避免的。


孟庆延:从您刚才讲的这个,我承认就是从我的个例或者说以我为代表的一大群人,或者,不对,应该以我为代表的一小群人,因为学者其实毕竟是个少数群体,可能都面对同样的状况和问题。但是我想讲的是,假设我的大学是在一个乡村或者不那么知名的,不那么“好”的城市,规模没那么大...


刘擎:那你肯定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学校,但是你没办法...


孟庆延:我先把这个假设说完,假设是这样,我依然会觉得就是在我离开家乡之后,成年之后,我独立面对这个世界时遇见的那群伙伴是最重要的,我依然会这么来看待。


刘擎:那在某种意义上,你的那个事业也没有特别大的发展,当然你现在发展了。

在有的人来说,本科的同学作为这个校友,他的情谊是很重要的,但是他的事业发展走得很远了以后呢,你想现在社会有个特点,在你的事业上没有交集的人慢慢会疏远,虽然你在情感上你铭刻在心,有的时候回忆起来还是非常栩栩如生的,但是你就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没有多少交往,因为现在整个的生活实在太忙了,节奏太块了,结果导致跟自己有共同事业的那些人,情趣相投的人交往比较密切,能发展出共同体伙伴的关系,那个概率更大。而仅仅有情感的那种多半成为了回忆,或者有时候校友聚会的时候,会感慨一下,说以后要经常见面,也就说说就过去了。这也是一个现在的现实。


孟庆延: 是,这是一个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几乎是必然的逻辑,我书里写的都是我的心里话,最后一章叫《困于过往》,所谓困于过往,就是我觉得...


刘擎:人是恋旧的人


孟庆延: 我是一个恋旧的人,我是没有办法把旧从身上完全切割开的人,正是发生了关联,我特别相信一件事情,我生活过的城市,然后我遇到过的生命中的重要的人,他都会在我的生命里留下痕迹,那怕是日常见不到面,那个感觉那个情谊那个铭刻,就是福柯的名言,就是身体是风干的容器,它会在你身上镌刻很多东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境况里面,我才能够活得...额... 比较自足吧


刘擎:就不像一个异乡人


孟庆延: 嗯,不想一个异乡人


刘擎: 今天讲的关键在于不是说大城市就绝对好,或者说小城市就绝对好,是要看你的经历,你的阅历当中哪些对你来说留下痕迹,铭刻于心,心里有分量的人和事,然后再你某种意义上以某种方式跟他们关联或者重新关联起来,找到那种纽带,你就会获得一种在家感,一种自在的感觉,这个呢,今天我觉得是在中国大城市、小城市都可能发生,而且现在有个更好的情况是有互联网,我们不是说以前小城市太封闭,太闭塞,现在我不知都B站的小伙伴们在哪里,在某种意义上你们不管身处哪里,今天晚上都跟我们相遇了,看到这个视频,所以呢在这个意义上,它可以弥补一些以前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差别,所以我们祝愿每一个人在自己的选择当中都有更大的格局。无论是居住、就业还是生活,看得辽远一点,为现在得当的选择认真但不必焦虑,然后走向越来越开阔的丰盈的人生。


刘擎、孟庆延: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刘擎×孟庆延】不用对得起谁,你要选择的,终究是自己去过的生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