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脑科学日报| 讨论难治性抑郁定义,不如抓紧研究序贯治疗
第1887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10月25日
科 学 时 讯
1,Nature Commun:复旦学者合作揭示神经性疼痛相关的P2X4受体别构抑制的机制
来源:生物谷
P2X受体是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家族,受胞外ATP激活。其中,P2X4主要在神经元、免疫细胞及心血管平滑肌与内皮细胞中表达,参与促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与慢性神经性疼痛、神经性炎症有关,是个潜在的药物靶点。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服部素之团队与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汪津团队合作,利用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了P2X4受体与其特异性拮抗剂BX430与BAY-1797的复合物结构,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电生理实验分析其作用机制,为P2X4亚型特异的药物设计提供结构信息。
2,Science:PI(3,5)P2驱动突触形成
来源:BioArt
突触囊泡(SVs)和突触前活性区域的形成、运输和组装是如何实现的还不甚清楚。近日,国分子药理学FMP研究所Volker Haucke研究组发现了罕见的晚期内体信号脂质PI(3,5)P2驱动突触形成的具体分子机制。
该研究发现罕见信号脂质PI(3,5)P2通过招募驱动蛋白进入前体囊泡实现将蛋白通过轴突运输到突触位点,驱动突触囊泡的形成。同期刊发了观点文章对该工作进行评价,提出未来通过长期的活细胞成像将有助于揭开PI(3,5)P2在突触囊泡形成的过程中的起始作用,以及突触前体囊泡是如何与内体不同组分、反式高尔基网路来源的运输小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Stress and Brain:小鼠基底外侧杏仁核中对侧投射神经元的连接和功能特征研究
来源:Stress and Brain应激与大脑
在杏仁核的多个亚核中,基底外侧杏仁核(BLA)被认为是接收和整合来自皮层、丘脑以及其它区域多感觉信息输入的主要位点。然而,在应激的病理状态下,对侧投射BLA神经元是否参与以及如何导致应激引发的焦虑仍不清楚。
近日一篇研究发现,对侧投射BLA神经元在同侧或对侧海马中没有投射侧支。这群神经元在同侧mPFC中存在投射侧支。虽然FS增加了小鼠的焦虑样行为,但对于对侧投射BLA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和内在兴奋性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与投射至vHPC神经元不同,对侧投射BLA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和内在兴奋性并不参与应激引发的焦虑行为。
4,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起床别太猛!赖床一会,或改善大脑功能
来源:医诺维
许多人在早晨起床时都会感到困倦和不舒服。有些人使用间歇性的早晨闹钟,即在早晨多次设置闹钟,逐渐唤醒身体,让人在起床时感到更加清醒和有活力。近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与突然醒来相比,闹钟响后小眯30分钟,或改善认知表现,减少疲倦感,皮质醇水平较高,情绪状态更加积极。
与突然醒来相比,贪睡的人平均年轻6岁,而且是晚睡类型的可能性高4倍,在工作日的午睡时间也略短,平均少13分钟,两者报告的睡眠质量没有差异。此外,习惯性贪睡或改善认知表现。在最终醒来和40分钟后,习惯性贪睡者困倦和任务相关表现均明显改善,情绪也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而明显改善。
5,Cell子刊:陈佩文团队发现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新靶点——蛋白酶LGMN
来源:生物世界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和最致命的成人原发性脑肿瘤,肿瘤微环境(TME)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其在GBM异质性和驱动治疗耐药性中的重要作用。近日,美国西北大学陈佩文团队发现,LGMN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中高度表达的关键蛋白酶,并且在GBM标志性的缺氧肿瘤微环境下被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录上调。在GBM小鼠模型中,LGMN的增加是TAM免疫抑制极化所必需的,并且抑制HIF1α-LGMN轴会损害肿瘤生长,减少免疫抑制TAM,增强CD8+T细胞的浸润和活化,提高抗PD-1治疗的抗肿瘤效果。总的来说,该研究发现并揭示了HIF1α-LGMN轴在调节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抑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及机制,表明其可作为提高GBM免疫治疗有效性的新靶点。
6,World Psychiatry:与其讨论「难治性抑郁」定义,不如抓紧研究序贯治疗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近日一篇研究围绕「难治性抑郁」(TRD)的定义、患病率、检测、管理等进行了精彩的概述。然而,本文作者认为,TRD的概念建立在没有正确理解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将研究重点放在抑郁症的序贯治疗上会好得多。此外,针对TRD的文献过于侧重药物治疗,忽视了其他一些好的干预措施。
除药物治疗外,探讨抑郁症序贯心理治疗的研究也很少。尽管目前已有近1,000项关于此类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但如果第一轮心理治疗效果不好,接下来该使用哪种治疗,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7,J Clin Psychiatry:这些药物可能使抑郁症更难治疗
来源:大话精神
大多数接受重度抑郁症治疗的患者即使在治疗六周后仍有一些抑郁症状,约30%的患者被认为具有抗药性。在抗抑郁治疗无效的情况中,具有抑郁症状副作用的非精神药物对此有影响吗?研究发现,服用的有潜在抑郁症状副作用的药物的数量越多,出现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状的个体比例越高,而没有或很少出现抑郁症状的个体比例越低。在这项研究中,最常见的对抑郁症状有负面影响的药物是奥美拉唑,一种用于治疗胃反流的质子泵抑制剂。其他五种被发现有显著影响的药物是各种类型的止痛药。
8,J Clin Psychiatry:针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减少污名的干预措施研究
来源:SCH通讯
精神分裂症影响全世界2000万人,男女患病率相似。尽管预后可能比男性更好,但女性患者遭受了影响其康复的性别相关的压力源。定性研究表明,尽管受过一定的中学后教育,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更容易受到伤害,失业率也较高。近日一篇文章1181名参与者完成了干预前评估,发现在与性别有关的视频组中,女性患者的污名减少的更多。这一结果强调了特别是在边缘化群体成员中,根据与社会人口特征调整叙述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该探索其他弱势群体,包括黑人、拉丁裔、亚洲人和LGBTQ+人群。
审校: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