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源食品:金融热潮涌动,行业内竞争激烈,植物肉何时能够崭露头角?
在“大市场+高增速”的背景下,国内外植物肉品牌遍地开花,各大巨头接连入局。CBNData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年之中,国内针对植物肉赛道的投融资事件多达26例,同比增长500%。植物肉行业快速生长,如何使消费者从“尝鲜消费”变成“长线消费”,或将成为植物肉市场开拓的关键。
从素肉汉堡到素鸡块,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肉选择,而真正引起波澜的,则是那些可以提供真实肉制品口感的植物肉产品。
植物肉属于“人造肉”的一种,主要以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为原料,采用化学分离的方式,从原材料中提取人体所需的植物蛋白,再经过加热、挤压、冷却、定型等一系列步骤,模拟出动物肉的颜色、质地(咀嚼感、弹性、嫩度)、口感和风味。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吃着很像肉,但却不是肉的食材。

根据研究机构DataM Intelligence的数据,全球植物蛋白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425亿美金,从2019-2026年,其复合增长率达到13.44%。目前亚洲占全球植物蛋白市场的15%,其中28%来自中国市场,这得益于中国的大豆优势产能。植物肉市场价值未来5年将达近300亿美金(约人民币1940亿元),年均增长+15%;中国或成为全球最大植物肉市场。
用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并非一件新鲜事。我国的素食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辩证一》中,就已经有描述面筋的记载——“濯尽柔麪,则麪筋乃见。”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用传统的豆制品制作仿荤菜肴的习惯。比如用豆制品“素鸡”制作名菜“红烧素鸡”,用豆腐皮制作“素烧鹅”“素烧鸭”等。
中国是个“吃肉大国”,近年来肉制品进口量一直上升,2020年中国肉类进口量已超600万吨。与此同时,中国人均一年的肉制品消耗量接近100公斤,这意味着全中国一年要吃掉约13,900万吨的肉制品。中国市场对肉类的需求如此之大,为植物肉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同时,植物肉对环境的负担更小。根据《2021中国植物肉行业洞察白皮书 》的数据,与畜牧业供应链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经占到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4.5%。生产1kg的牛肉就需要排放56.6kg的二氧化碳,而生产1kg植物肉来代替动物肉,能够减少90%的温室气体排放、99%的生产用水、93%的土地浪费与破坏。
此外,从理论上来说,以植物蛋白为主要成分的植物肉,往往比“真肉”安全。一方面,这类“素肉”不受寄生虫、微生物的裹挟,降低了人畜共患病的几率;同时,人们可以适时调整、控制其成分与营养走向。而植物肉的出现,也会给本就习惯植物素食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产品选择和体验。
大众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肉类替代蛋白制品充满兴趣,但肉类依然令人垂涎。因此,开发可替代肉蛋白营养,同时兼具美味与口感的素食产品亟不可待。

被称为“仿真肉”的植物拉丝蛋白不仅富含营养,而且口感极佳。植物拉丝蛋白是一种具有肌肉纤维结构的蛋白,有良好的咀嚼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其蛋白含量约为60%~90%,是猪肉的3倍以上、鸡蛋的4倍以上、牛奶的16倍以上,且产品外形稳定良好,不含胆固醇,在吸水性、成丝性、保水性、乳化性方面均表现优异。
然而想要制作一块美味的植物肉,不仅要拥有高品质的原材料,还要具备独特的加工技术。
以多种植物蛋白为原料,恒源食品可生产不同类型的新型素肉,通过挤压膨化控制实现不同组织密度,模拟不同肉品的口感,研发像鱼肉、鸡肉、猪肉等类别,开发多个场景的植物基食品,带给行业更多想象空间。恒源食品通过广泛的产品组合、强大的应用专长和深入的消费者洞察,为中国市场带来健康、美味、可持续的植物基肉制品解决方案,帮助食品企业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赢得从产品研发到上市的每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