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最终版
大家好,今天向大家介绍我设计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最终版本。首先我认为实现可控核聚变对我来说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人类早已能够利用聚变释放的能量,说明可控核聚变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实现可控的利用核聚变发电只是一个工程问题。在我看来,可控核聚变的难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对聚变燃料施加高能量,二是有效利用聚变所释放的更高量级的能量。解决了这两点,实现可控核聚变所面临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以下提出我的技术路线。
总的来说,这一技术路线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我暂且命名为“电磁爆轰式聚变反应堆”,第二部分我暂且命名为“水塔式聚变能收集系统”。下面我将分别介绍这两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一部分,“电磁爆轰式聚变反应堆”,是用电容和密集点阵式电极为装在密闭容器内的聚变燃料点火。具体来说,先用特高压电为大电容充电,用导线将电容与装有聚变燃料的容器连接,容器形状为空心柱体,两端设有电极。闭合开关,电容释放的电能会瞬间为聚变燃料提供高温高压的环境,使之发生聚变反应,释放大量能量。这样做,可以积蓄力量,在一瞬间爆发出来,为聚变燃料点火,引爆小型氢弹。
第二部分,“水塔式聚变能收集系统”,是在装有聚变燃料的容器外修建一个大容器,在大容器的旁边修建一座水塔,用管道将大容器和水塔顶端连接起来,先将小型氢弹固定在大容器内,再注水,作为缓冲液和能量流动的介质,然后引爆小型氢弹,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将容器内的水喷射到水塔顶端,用水的重力势能发电,这里运用了“以柔克刚”和“以疏代堵”的哲学思想。将“电磁爆轰式聚变反应堆”与“水塔式聚变能收集系统”结合起来,便可以实现对聚变燃料的有效利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为一个“水塔式聚变能收集系统”配置若干个“电磁爆轰式聚变反应堆”,提高装置的性能和经济性。
该技术路线主要运用了电气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技术和水利水电技术,都是中国最擅长的领域,对中国来说,采用这一技术路线是真正的扬长避短。
有人可能会认为,你这方案都有核爆了,还是可控核聚变吗?我认为这一技术路线依然是标标准准的可控核聚变。虽然我才疏学浅,但我仍然要勉强为可控核聚变中的可控下一个定义。第一、聚变的当量可受控制;第二、聚变产生的能量可被有效利用。满足了这两点,就是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绝不是只有“托卡马克”一种形式,我们要打破思维惯性。
这一技术路线的安全性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一、当量可控;二、有固定的核爆场所;三、有缓冲液和泄压通道;四、不产生放射性物质;五、不具备武器化的潜力,正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以上简单介绍了本人设计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其中,积蓄力量,在一瞬间爆发出来,“以柔克刚”“以疏代堵”等思想符合我做工程的哲学。有人可能会认为我的技术路线太简陋了。我想说,真正的高手往往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困难的问题,用尽可能小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回报便是我做工程的艺术。雄伟的水塔式聚变能收集系统,既是实用的、造福人类的工业设施,又是标志着人类进入聚变时代的工业奇观,这也符合我做工程的美学。
可控核聚变的大规模运用,可以为人类带来几乎无限的能量。有了几乎无限的能量,就意味着人类几乎掌握了几乎无限的资源。人类就没有必要为了地球上这点资源争来争去了。人类既可以过上较为舒适的生活,也可以走向宇宙,成为宇宙中真正的强者。所以我们要尽快推动可控核聚变的实用化。
目前,本人提出的这一技术路线,最大的障碍来自《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一条约禁止在地球上进行所有类型的核爆炸。我认为在可控核聚变大规模运用所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条约的内容可以适当的修改一下。我认为可以改为:一、禁止除电磁爆轰法以外的方式引发核爆;二、禁止核爆用于除发电和实验发电以外的其他目的;三、禁止当量为1万吨级TNT以上的核爆炸。
在此,我将这一技术路线免费公开,希望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国人民支持我提出的技术路线。我也希望能继续为这一技术路线的实用化做出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
谢谢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