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的茶厂实习生活(14)

2021-05-16 09:15 作者:-小镇狂想家-  | 我要投稿

2021年4月19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临行前的一天,公司给我们放了一天的假,闲来无事就去逛街,逛完归来,闲着无事到了晚上。晚上的时候,恰逢公司邀请两位在制茶方面有独特见解的师傅前来交流经验,能够亲眼见到高超的炒茶技艺,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师傅炒的是冰岛古树茶,从整个炒茶的过程来看,大体上与我们普通炒茶的技艺相差不大。只不过他们比我们普通人做的更加精细,更加精益求精。

    具体来讲,无论是从鲜叶的摊晾程度,还是从炒茶时的温度控制上,亦或是炒制结束前,将茶叶在锅中轻轻地揉搓,提高成条率,减少黄片,师傅做的都比我们要更加精细。一开始的时候,师傅要根据叶片失水的程度来确定是否可以入锅杀青。如果达不到杀青条件,就要适度延长摊晾时间,由于这次采摘的鲜叶比较老,因此师傅就采取“老叶嫩杀”的手法。师傅对于锅温的控制把握的特别好,温度起的比较慢。等到师傅将鲜叶下锅,这时的温度计显示在180℃。这个温度我觉得完全达不到杀青时的酶的致死温度。后来,师傅炒茶的手法,我也用视频记录了下来,师傅没有特意去抖散茶叶,而是较多地采用了闷杀的手法。我怕闷杀太多的话,堆内鲜叶温度可能会上不去,但同学告诉我不是这样的,如果闷杀的话,堆内鲜叶的温度才是最高的。

    师傅翻抖的时候是整个一块翻,平均几分钟才会将茶叶抖散一次,散失水分。而且在整个杀青过程中,师傅也在不断地添柴减柴,为的就是控制好锅温。炒到最后的时候就在锅里轻轻地揉搓茶叶,为的是怕温度下来之后,失水太多而不好揉捻。最后出锅放置在簸箕上也非常有讲究,不是整个的摊开使其降温,而是堆成一个厚厚的环形或盖上一个小簸箕来减少茶叶水分的散失。等到揉捻前才将其摊薄冷却降温。揉捻的时候,师傅讲没有固定的揉捻时间,只要将茶叶揉捻成条,便可停止。揉捻时,要盖盖子,因为揉捻机里面在做不规则运动,防止茶叶跳将出来。毛茶对于条索的要求不高。揉捻完毕后,名优茶要进行理条,之后再进行晾晒。

    总结一下,之所以两位师傅能有如此大的话语权,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超乎常人的地方,而是因为他们在细微之处做的更好,做的更认真。(所在镇:绝大所数茶叶品种为勐库大叶种,也有像紫鹃、云抗十号等少数品种)



我的茶厂实习生活(14)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