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松岡茉優の「考えても 考えても」vol.5 手紙で伝える

vol.5 手紙で伝える
2023.6.28
松冈茉优是一位凭借着压倒性的演技力散发出独一无二光芒的演员。为了纪念她的20周年演艺生涯,她开始在Numero.jp上连载文章。
Vol.5是关于松冈最重视的传达感情的方式——通过信件传达心意。

vol.5 通过信件传达心意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坚信信件是最能表达心意的方式呢?也许,这是我自打记事以来就持有的信念。
对我来说,第一封信大概是在幼儿园或托儿所写给家人的那种。我记得他们收到时似乎非常高兴,但这并不是我对书信产生信赖的契机。或许是因为我有远房亲戚,所以偶尔会写一两封信?又或者是因为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孙女,所以常常要写一些像「谢谢某某叔叔/阿姨」之类的礼貌问候?我仿佛还能听见母亲说「写封信吧!」的声音,但这也只是我模糊的印象......
虽然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信任信件,但我确信与其他方式相比,写信是最好的方式。
首先,我想回应一下可能会收到的意见:
「信里无法看到表情呢,直接见面,看着对方的脸谈话才是最好的方式吧?」
确实如你所说的这样,这个观点不无道理,但从较为刁钻的角度来看,那些直接推荐面谈的人,恐怕正是因为不用担心对方的表情改变,才能肆无忌惮地畅所欲言吧。如果让我作为社恐的代表发表意见,我认为「能够看到对方的表情」未必是优势。如果对方听着枯燥乏味,开始看手表或玩手机怎么办?如果提出重要话题时,对方露出可怕的表情怎么办?如果谈及敏感话题时,对方不小心笑了一下怎么办?我可能会没法再继续说下去。即使勉强说下去,我也可能会为了让对方表情和善一些,说出自己不想说或后悔说的话。
下一个最常见的意见可能是这样的:
「还是电话沟通最好。通过声音的语调中可以大致读懂对方的情绪,而且不需要聚在一起,只要时间合适,随时都可以通话。」
确实,这个观点也不无理由。对于社恐来说,不用看对方表情确实轻松一些。但是,你知道吗?通过电话传递的声音,并不完全是自己本身的声音。电话其实是在瞬间完成各种处理,根据声音波形将最接近说话人声音的音频数据传输到对方的电话。(具体细节请参考不同机型和应用说明)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这个人电话里的语气有些凶」或「好像生气了?」这很可能既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对方心情不好。只是音频数据让你听起来是那样的。
对于喜欢打电话的人,还有另一个问题。打电话时,你不知道对方正在做什么。我认为这就是打电话沟通的危险之处。
当对方在家时,你可能恰在水壶烧开时提出重要话题。当对方在公司时,你可能在对方不喜欢的同事经过时提出请求。当对方在外时,你甚至可能在对方想「啊,现在跑的话可以过马路」的时候深入探讨最想传达的内容。因为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所以对谈话的内容来说可能会产生无法预测的影响。
于是,信件就成了最佳选择。写信的好处在于,你不用担心对方的表情,甚至说话不会被打断。最重要的是不需要配合对方的时间。对方可以在最适宜的时机阅读你的信,不必担心中途会受到干扰。如果半途无法阅读,对方也可以暂时放下,稍后再继续阅读。甚至在工作中开始读,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对方也会停下手头的工作仔细阅读。
信里的情感比想象中浓烈得多。虽然我对自己的笔迹不算自信,甚至谈不上漂亮,但当我想表达的情感特别强烈、明确时,我的字迹总能变得真挚。虽不太美观,但能传达情感的字迹仍有价值。
比如说在查看文件的同时进行会议时,面对面交流无疑是最佳方式;需要优先考虑速度时,电话是不可替代的。对我来说,信件是最后的方法。当觉得面谈没信心,电话无法完全表达时,信件便会出现。
至今为止,在觉得适合写信的场合我写过信,并未遇到令人不满的结果。虽有时情况没好转,也有无法解决的事,但我相信,我的心意至少传达了。
没关系,一定会传达给对方的。即便对方无法理解,你为信件付出的时间和思量,也会以实物形式保存。在交给对方之前别忘了拍照留念,我希望在关键时刻,你可以尝试使用写信这种方式。
Text:Mayu Matsuoka Logo Design:Haruka Saito Proofreader:Tomoko Uejima Edit:Mariko Kimb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