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风云 第二十九章 元凶授首
刘劭迅速控制了皇宫内的一切。他以刘义隆的口吻下诏让刘义恭和尚书何尚之进入皇宫。当两人不知应干何事地进入宫中之后,刘劭迅速地将他们拘禁了起来。
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发兵推翻自己。
接着,他让百官照常入朝。但是宫中有异变的消息传出之后,大臣们都不敢上朝了。刘劭在朝堂上等了半天,才有十几个人到了。刘劭在这样的情况下即皇帝位,并发布了即位以来的第一道诏书:
“徐湛之、江湛弑君谋反。我带兵进入大殿时已经为时已晚,看到父亲的死状时感到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如今元凶已经受戮,可以大赦,并且改元太初。”
即位完毕,刘劭自称身体不适,回到永福省处理政务。刘劭杀了刘义隆后,心中一直有鬼,因此他不敢为刘义隆主持丧事,直到半个月后才把刘义隆埋葬在长宁陵,谥号景皇帝,庙号中宗。刘劭的神经也变得十分敏感,他白天每日带着刀子自我防卫,晚上则点上灯彻夜不灭,时时刻刻防备着要来为害自己的人。
在过了几天之后,刘劭就开始大肆封赏或是诛除异己了。首先他要对帮助自己发动政变的人进行奖赏。政变的核心人物张超之、陈叔儿等人都升官发财、大大有赏。那些看不惯徐湛之、江湛而与刘劭结交很深的人,比如殷仲素、王正见、鲁秀、庞秀之等人,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拔。
一些地位比较高的朝廷大员,也被刘劭所拉拢,任命以很高的官职。刘义恭被封为太保、刘义宣被封为太尉、刘濬被封为骠骑将军、刘诞被封为会州(扬州,刘劭改的名)刺史。他们表面上被刘劭所拉拢,但实际上各怀鬼胎、心照不宣。
至于为了防止外部有人造反,刘劭选用了萧斌为主帅,来戍守江边。
接下来就是对于朝臣的大清洗了。之前徐湛之、江湛的亲党如尚书左丞荀承松、右丞臧凝之等人被抓起来斩了首。至于废太子事件的主谋者王僧绰,在半个月之后东窗事发,也被刘劭抓起来杀死。
王僧绰一死,刘劭杀得越来越顺手。王僧绰谋反一案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王僧绰的家人、朋友、门生大多被抓了起来,处以斩刑。刘劭还担心一些宗室子弟会妨碍自己皇位的安全,所以把长沙王刘瑾、临川王刘烨、桂阳侯刘顗、新渝侯刘玠安插上了“与王僧绰谋反”的罪名,通通杀掉。
干完了这些,刘劭的心里感到了些许的舒畅。但是他随即又紧张起来,因为他这几天来一直忽略了一个人,他也是皇位的有力争夺者。
武陵王刘骏。
武陵王刘骏此时正在五洲,将要与沈庆之合兵去讨伐叛乱的蛮人。适值此时,典签(中央为了监管诸王所设的官职)董元嗣从建康来到五洲,将刘劭杀戮大臣、皇帝的前前后后都告诉了刘骏。刘骏让董元嗣把这些事情统统讲给自己的部下听。部下们没有一个不咬牙切齿,捶胸大号的。
那日会散之后,沈庆之悄悄地对刘骏以及其他人说:“萧斌打起仗来像个女人,其余的几位将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与刘劭共同作乱的,最多不过二三十人。大臣们被刘劭所胁迫,必然不会听从他的命令。如此看来,现在起兵讨伐逆贼,是有很大的胜算的。”
众人表示同意。刘骏却仍在迟疑要不要现在举兵反对刘劭。这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几天,刘劭就送给沈庆之一封密信,要他杀掉刘骏。沈庆之会杀掉刘骏吗?不会。沈庆之自然是不会与刘劭这伙逆贼沆瀣一气的。但是,沈庆之一定要让这封密诏发挥一下作用。
比如逼迫刘骏造反。
沈庆之马上要求面见刘骏。刘骏推托以自己生病,躲在房间里死活不肯出来。沈庆之二话没说就闯进了刘骏的房里,把刘劭的密诏内容一字一句地念给刘骏听。刘骏心里害怕了,他要求自己能够进房间,再见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
火候正好。沈庆之乘机安慰刘骏:“下官受先帝的恩德数十年。如今的叛乱正要我们去尽力解决,您何必如此担忧!”
刘骏明白自己的命算是保住了,他接着道:“那国家的安危,可全部托付在将军身上了啊……”
沈庆之得到许可,马上开始集结西洲当地的兵力,打算即日起兵,讨伐刘劭。
正当沈庆之为了起兵的事情忙里忙外的时候,主簿颜竣站出来提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如今各地都不知道我们起兵的正义与否,如果贸然起兵,那么恐怕没有接应,这样会不利于己。应当与各地的守将相互沟通之后共同起兵。
这一番建议只换来了沈庆之的呵斥:“住口!如今我们干的是起兵的大事,你们这样的白面书生怎么敢来这指指点点!我看应该杀了他,让大家看看这样办事的下场是什么!”
颜竣立马吓傻了,连忙下跪求宽恕。沈庆之严肃地说:“你以后就好好管写文章的事情,其余的事情,不要来过问!”
沈庆之用这样的威慑建立起了在军中的威严。自那以后,军事方面的事就由沈庆之一个人专断。沈庆之也颇有能力,在几日之内便集合好了所有能打仗的兵力,可以随时出兵讨伐刘劭了。
庚寅日,刘骏在西阳检阅部队,向大家宣布此行的目的:讨伐无良的刘劭,平定京城内的叛乱。
又任命:沈庆之为司马;柳元景、宗悫为谘议参军兼中兵;朱修之为平东将军;颜设为咨议参军、录事、兼总管内外诸军事;刘延孙为长史、寻阳太守、兼留府事,成立了战时的指挥班底。
做完了这些,在三月乙未日,刘骏从西阳出发,沿江而下,讨伐刘劭。两日后,刘骏抵达寻阳,命令颜竣(就是被沈庆之骂的那位)起草了檄文,号召各地响应起兵。
檄文发出之后,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南谯王刘义宣及雍州刺史臧质都不接受刘劭的任命,与司州刺史鲁爽一同举兵响应刘骏。臧质出兵抵达寻阳,与刘骏会合。
刘劭任命的徐、兖二州刺史萧思话、建武将军垣护之同样也起兵响应寻阳方面;随王刘诞在两个阵营之间左右摇摆,最后在参军事沈正的劝说下投向了寻阳方面。
举国皆叛,刘劭可谓是成为众矢之的。
刘劭在即位之后,以为自己平常习武,就对于用兵的事情多加把控。他甚至对朝臣们说:“你们只要帮助我整理文书罢了,不用管用兵的事情,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会自己解决的。”
可是当刘骏在西阳起兵之后,国内响应者连续不断。刘劭原来想用和平的手段招抚,他对叛乱者在京的家属都加以安抚,不与牵连。但是这样的手段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刘劭就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机感,下令在建康以及周围地区戒严了。
到了四月,柳元景、薛安都等十二路军队从寻阳出发,赶往建康。刘骏在几天之后也从寻阳出发,不日之内即可抵达建康。
刘劭真的有点慌了。
几天之后,刘劭看到了寻阳方面所发出来的檄文。刘劭气得发抖,问太常颜延之说:“这檄文是谁写的啊?”
颜延之认了半天,不禁心惊胆战。做了好一番思想斗争之后,终于才对刘劭说:“这是我的儿子颜竣写的。”
刘劭生气地吼道:“你怎么管教的儿子,这都说的是写什么话?!”
颜延之怕这样下去自己小命不保,对刘劭说道:“我哪知道颜竣这不孝子会这么不顾我的脸面,哪还有心思去考虑陛下的感受!”
刘劭的气稍稍消解了一点。他马上命人把刘骏以及刘义宣的儿子们都拘押过来。刘劭大吼:“这里也反,那里也反,我要把这些人统统都给杀掉!”
刘义恭以及何尚之连忙劝说刘劭:“这些造反的人大多不顾及家里的人了,您现在将他们全部杀掉,他们可是更加要来找您报仇算账了。”
但刘劭此时已经听不进人话了,他只是一个劲地埋怨:“你们都背叛了我!这些可恶的家伙,看来你们是一个都用不上了!”因此他虽然不下令诛杀刘骏以及刘义宣的子弟,但对朝廷大臣那是一个也不愿相信了。
他只好信任那些政变团伙出身的人。比如鲁秀以及王罗汉在军事方面被重用,萧斌被提拔为了谋士,殷冲掌管文书。
萧斌见到刘劭如今危机重重,便向刘劭提出自己的建议:派大军在水上对寻阳方面发动决战,如果战事不利,则可以固守梁山。
这时候刘义恭出来搅事情:逆贼刘骏从小没有接触过军事,我们应当以逸待劳地打他。如果分兵作战,则力量分散,难以取胜,还不如养精蓄锐,静观其变,这样就不用担心刘骏会进攻建康了。
萧斌厉声呵斥了刘义恭的这个想法:“刘骏二十年方,便敢于造反,他的胆量就足见一斑了。他占据上游,手下的沈庆之,柳元景、宗悫又都是身经百战的人,实在不可轻敌啊!如今应当趁着人心还未离散,抓紧攻击,还有取胜的机会,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刘劭最后还是听从了萧斌的计划,亲自整军备战。但是他又没有完全听,只是在建康附近进行大规模的练兵,并没有率先抢占梁山险要,结果这一点,却给了寻阳军机会。
柳元景率领的寻阳军,舟船的规模与大小都比不上刘劭一方的规模。因此,他借道而行,一路避免水战。在几日之后,柳元景在江宁登上陆地,并抢先占据了梁山。他向附近的州郡发出檄文,让他们速速归降,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柳元景率兵直逼建康附近的新亭,在山下建立营寨,准备向建康发动进攻。有人劝他快点发兵,柳元景以稳重为由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但对于刘劭来说,是火烧到了眉毛上了。刘劭立马引兵出战,想趁柳元景营垒并未稳固之时一举击溃寻阳军队。因此,他让萧斌带着步兵,褚湛之带着水军,配合鲁秀、王罗汉、刘询之的一万余人向柳元景发动了全面进攻,欲在毕其功于一役。
刘劭对这场仗非常重视,亲自登上了朱雀门督战。
面对刘劭大军的攻势,柳元景没有惧怕。他对士兵说:“待会,你们只需要自己尽力去战斗,等我的鼓声响起之后,再发动全面的进攻。”
战斗一下子爆发了。刘劭一方的军队受了刘劭赏金的激励,纷纷戮力死战,而柳元景一方则是两面迎击,在柳元景的指挥之下愈战愈勇。这次柳元景麾下可是全员出动了,仅留下为数不多的几率亲兵在身边传令。
一番战斗过后,刘劭大军力渐不支。这时鲁秀本欲暂时后撤整军,向刘劭军打出了撤退的信号,却成了“神来一笔”。刘劭的军队纷纷向后撤退,而柳元景抓住时机下令全面进攻,刘劭军被杀伤大半,掉进河里淹死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刘劭见部众败退,亲自率人前来接应。但是此时叛军的劣势已经成为了定局,柳元景乘胜追击,比上一回合歼敌更多。刘劭亲自督战斩杀后退的士卒都无法挡住溃退的进程,情急之下单人匹马地逃回了皇宫之中。
这一战之中,刘询之死,萧斌重伤,鲁秀,褚湛之,刘义恭,檀和之乘着乱军败退的时候逃出了建康,投降了刘骏(此时已到了江宁)。
刘劭战败之后无处发泄,杀死了这些投降者的亲属,刘义恭的十二个儿子无一幸免。
可是人杀是杀了,但是战败还是战败了。刘劭不仅输了脸面,更折了军队。刘劭刘濬无计可施,只好开始故弄玄虚,求神拜佛起来。他们把建康城内蒋侯庙中的蒋神侯请到了宫中,拜为大司马,封中山王。苏侯庙中的苏神侯也被请了出来,封为了骠骑将军。
刘劭天天向这两位大神请求保佑,但是却没有等来任何的好消息。相反的是,城外的刘骏却更加人多势众。
这时候在众人心中就出现了一个想法:让刘骏称帝。这也很合情合理,刘劭失败之后,最有资格的人自然便是有着首义之功的刘骏。并且,如果刘骏称帝,他也会更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尽早打败刘劭平定叛乱。
所以,以刘义恭为代表的群臣上表向刘骏劝进。刘骏显示推迟,最后“勉为其难”地宣布要登上帝位,并让太常丞徐爱起草即位诏书。
元嘉三十年(453)四月乙巳,武陵王刘骏在新亭称帝,宣布大赦天下,是为刘宋的孝武帝。刘骏先是改了自己父亲刘义隆的谥号为文帝,庙号为太祖,从根本上否定了刘劭的所有做法。
刘骏即位后马上组建起了一个新的政治班子:刘义恭为太尉,录尚书六条事,南徐州刺史;刘义宣为中书监,丞相,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刘诞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臧质为东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沈庆之为领军将军;萧恩恬为尚书左仆射;王僧达为右仆射;柳元景为侍中、左卫将军;宗悫为右卫将军;张畅为吏部尚书;刘延林,颜峻为侍中。
人物很多,官职也很复杂。但是这些人主宰了刘骏执政期间的格局,所以在这里先给大家看个熟悉。
就在刘骏新亭称帝的同一天,刘劭在皇宫内为太子刘伟之举行加冕仪式,也宣布大赦(刘骏、刘义恭、刘义匡、刘诞除外)。然而在两重大赦的加持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倒向刘骏那边。当时刘劭的军队甚至连男丁都不够了,只好召集妇女服役。
刘劭已是颓势尽显,穷途末路了。
而刘骏却是兴高采烈,他宣誓要尽快讨平刘劭。因此,他再次派遣宁朔将军顾彬之引兵攻击建康,受随王刘诞节制。刘劭仓皇派遣殿中将军燕钦出战,结果在奔牛塘被击败。刘劭只好沿着秦淮河树立栅栏,又掘开几处河坝想要水淹寻阳军队。
可是这样的办法也挡不住寻阳军。仅仅几天之后,建康城外的大航就被鲁秀攻克。随后,寻阳军渡过秦淮河,兵临到建康城下。
建康此时已经大乱。刘劭所信任的将领王罗汉听闻寻阳军已经渡过了秦淮河,马上带领自己的部队放下武器向官军投降。剩下的将领见王罗汉开了先例,也纷纷向官军投了降。萧斌也想向官军投降,结果刚到了官军的大营,就被斩了首,剩下的士兵见主帅被杀,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此刻,刘劭在城内作最后的挣扎。他在城内堆起栅栏,以阻挡官军进军的速度。然后,刘劭在大殿当中纵火,烧掉皇帝的乘辇、服饰、想要毁掉城中的一切。在此之后,他开始思考逃跑的事宜了。
刘濬向刘劭建议,说可以把皇宫内的金银珠宝带到海上去当海贼其实也不错。刘劭不同意,他怕自己人心离散,反而更没有好下场。刘劭最后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留在皇宫中的某个角落,静静地等待自己的命运。
第二天,官军朱修之部攻克东府。次日,台城沦陷。
攻克建康之后,军队随即分为几部,分别奔往城中各处。这些士卒们不是想去抢劫城内的财务,而是被下达了统一的命令,要去尽早抓住政变团伙,将其正法。
官军杀到大殿之中,遇到了刘劭的亲信王正见,士兵们二话不说,就将王正见当场砍死。张超之见状不妙拔腿就跑,结果被士兵追上,也被就地正法。愤怒的士兵们将他肢解,挖出了肠子和心脏,割下他身上的肉,活生生地将他肢解并吃掉,实在是令人毛骨悚然。
张超之死后,被拘押的建平王刘景素等人才出来,庆幸自己终于又获得了生命与自由。
刘劭此刻还在皇宫中。他打通了西面的城墙,躲到了武库的井中。但是官军的地毯式搜查还是将他逮了出来。死到临头,他还问臧质:“我能在皇上面前争取一个流放吗?……”
臧质说:“主上在不远处,他自有处分。”
刘劭被押解到了大营之后,刘骏二话没说就下令将他连同他的四个儿子一起全部砍死,尸体被挂到了大街上示众。
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元凶授首。
另一半,刘濬带着亲信数十人挟持者南平王刘铄向南逃去,不料在半路上被刘义恭抓住。刘濬还在摆一摆架子,他下了马,十分轻蔑地对刘义恭说道:
“刘骏小儿在干什么啊?”
“陛下已君临万邦。”刘义恭答道。
“那我有没有来晚呢?”(心虚了)
“那是相当的晚。”
“那……那能不死吗?”
“你可以自己去皇上面前请罪。”
“那可以再给我一个官职当吗?”
“那可不一定。”
说完,刘义恭就把刘濬押到了军营中。刘骏同样下令将其处死,暴尸于市,其子女也一并赐死。
刘劭皇后殷氏也在处死的名单之中。将行刑时,她向狱丞江恪抱怨道:“你们家骨肉相残,为何要伤及无辜?”
江恪冷笑:“你身为皇后,怎有幸免之理?!”
殷氏叫道:“我都是一个假的皇后,就当立那个王鹦鹉为皇后!”
果然,严道育,王鹦鹉也没有逃掉。他们被当街杀死、焚尸,骨灰被扔进长江之中。
在元凶被处死之后,刘骏才进入了建康。刘骏拜谒自己父亲的陵墓,为那些被刘劭杀害的官员正名、上谥号。做完这些,刘骏在此年改元为孝建,是为刘骏执政之始。
随着拨乱反正的全面完成,如何治理国家成为了共同商议的话题。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个通过平叛登基上来的皇帝,期待者他在治理国家这一方面,会有一些新的举措。
历史也许就是很有意思,孝建年间的政治,也是以一场叛乱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