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不是”的未来决定式(一)
一
从感知中,我获得了某个“认知”。如果我看到一块石头,虽然没有亲手把它举起来,我仍然知道,这块石头很重。
理性说,“重,出自于你,而非石头。”
我,“啊???”
理性说,“以你之重,及人之重,亦非人之重。”
我,“什么意思?”
理性说,“好吧。我们慢慢来。你看到了一块石头。由于你的认知,或者说,出于你的经验,你判断,这块石头很重。我们需要知道,这个判断是对的,还是错的。如果你能够举一下,感性会立刻告诉你,它是不是重的。现在,你没有举起石头,所以感性无法给你直接的答案。此时,你必须求助于理性。”
我说,“这就是理性存在的意义,不是吗?”
理性说,“我们再重复一次。你看到了一块石头,虽然没有举起它,仍然感觉到它是重的。”
我说,“是的。”
理性说,“这个判断,来自于你的经验,而经验是一个感性的认知。在此之前,你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看到了一块石头,先判断它是不是重的,然后再举起它。每一次,你的判断都与你举起它的感觉相同。所以,你确信,只要做出这个判断,一定与你举起它的感觉相同。你判断它是重的,所以举起它的感觉也是重的。”
我,“你要重复几次?”
理性说,“只要再重复一次。你看到,然后判断,是这样吗?”
我,“是的。”
理性说,“所以,你的判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出自你所见。第二,出自你所知。”
我,“嗯,是这样的。它分为两部分,所见,所知。”
理性说,“我们先说第一部分,所见。如果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像石头的伪装,这个伪装足以令你相信,这是一块石头。此时,你会相信自己所见,认为它是一块石头。”
我,“是的,我会认为,这是一块石头。”
理性说,“它伪装成一块石头,所以你所见并非真实,你的判断当然也就会出错。比如,它其实只是一个纸板,显然它很轻。”
我,“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是,这不是我要寻求的答案,你应该懂的。”
理性说,“我当然知道。所以,让我们排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你所见的,就是一块真实的石头。它也必然如同你的经验判断。如果你认为它很重,那么你举起它时,你必然感觉到重。如果你认为它很轻,举起它时也必然感觉到轻。”
我,“是的。”
二
理性说,“所见即所得。我们现在确定,你判断的就是真实的。你判断它是重的。此时,即使你并没有举起它,我们也一样知道,它是重的。”
我,“是的。”
理性说,“不,在这里,感性并没有告诉你,全部的事实是什么。或者说,你的感性不可能告诉你,全部的事实是什么。它是重的,这个判断只存在于你的感性。我们当然完全确定,你的感性对于这块石头的判断时完全正确的。可是,如果有另一个人呢?”
我,“另一个人?谁?”
理性说,“另一个人,一个力气非常大的人,举起这一块石头时会感觉到很轻。”
我,“我不认为会有这样的人。这块石头很重,我相信别人也会觉得,它是重的。而且,现在不是在讲我的判断吗,为什么会有另一个人?”
理性,“让我们先假定,有这样的一个人。他力气非常大,举起这个石头会觉得很轻。”
我,“好吧,既然你坚持,我承认,有这样一个人存在。”
理性说,“所以,这个人的感觉,将与你不同。”
我,“是的。”
理性说,“我们也将这种情况排除。没有人的感性与你不同。现在,我们看到一块石头,并且根据感性做出判断,它是重的。我们已经排除了所有其他不同的判断。所以,只要我们此时举起这个石头,必然感觉到它是重的。”
我,“是的。”
三
理性说,“这就是感性能够告诉你的全部。你的判断出自感性。只要我们能够确保中间环节没有差错,真实的情况将与你的判断完全一致。这块石头确实是重的。”
我,“是这样的。”
理性说,“我们已经知道,我是我的全部。石头也是石头的全部。那么,重,属于石头,还是不属于石头呢?”
我,“什么意思?”
理性说,“感性告诉我们,石头是重的。那么,石头也会告诉石头,它是重的吗?”
我,“我不太理解你在说什么。不过,如果石头有感性,并且与我一致,它也会认为,这块石头是重的。”
理性说,“所以,重,属于这块石头的一部分。只要这块石头存在,无论对于任何判断,它必然是重的。因为任何判断都与我们的感性一致。”
我,“是的。”
理性说,“同样的,一块石头在感性中是轻的,它也必然是轻的。因为所有的感性都是一致的。对于任何一块石头,我们都可以做出与真实完全符合的判断。”
我,“是的。”
理性说,“我们回到这个判断之前。你说,你看到石头并且判断它很重,这出于你的感性和经验。看到,发生在判断之前。如果你没看到这块石头,你能够做出判断吗?”
我,“当然不能。”
理性说,“重,是这个石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即使你没看到,它也是重的。”
我,“是这样的。”
理性说,“重,是出自于你的判断,还是出自于石头自身呢?”
我,“既然我没看到时,它也是重的,当然出自它的自身。”
理性说,“没有感性,它也是重的了?”
我,“当然。”
理性说,“既然石头的重与你的感性无关,你是不是凭借感性作出判断,也与石头的重无关。”
我,“嗯?好像是的。”
理性说,“你的判断,并不在于你的感性是不是正确,而在于石头本身是重的。如果石头不是重的,你的感性必然也将得出,石头不是重的。”
我,“是吧?我有点迷糊了。”
理性说,“由此,我们得到,你凭借感性所做的判断,它是不是正确,必须由石头的自身决定。于是,当感性判断与石头自身保持一致时,感性判断才是必然正确的。”
我,“我不知道。好像有哪里不对劲,但是我讲不出来。”
理性说,“好吧,我们先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