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二战投降不是因为原子弹,是苏联宣战
提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印象最深的一幕,可能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广岛和长崎上空那两朵巨大的“蘑菇云”,自原子弹问世以来,日本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真实感受过原子弹威力的国家,这份“荣誉”足以让日本被铭记。也正是因为这种刻板印象的存在,才让西方史学界生出了一种优越感,在总结二战胜利的科技因素时,他们毫不谦虚的将美国原子弹的功劳放在第一位,声称是原子弹让日本放弃了抵抗。那么,时隔77年,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该如何评价日本投降?

日本军事专家长谷川毅在《与敌人赛跑》一书中这样写道:日本在5天内投降,并非因为遭受了原子弹造成的巨大毁坏,他们的领导人更关心天皇的未来,而不是平民的伤亡,苏联对日宣战的公告,才是压断日本的最后一颗稻草。
1941年日本曾与苏联签订过《日苏中立条约》,两国约定互不侵犯,日本高层很清楚,日本在二战中的颓势已经无可挽回,但如果能拉拢苏联从中调停,或许盟军提出的无条件投降还有周旋的余地,只要苏联肯开口,日本就非常有可能争取到“有条件的投降”。而且日本认为,苏联没有在《波茨坦公告》上签字也是一种信号,说明苏联对此事抱有中立的想法,另外谁都看得出,二战结束后,美国将会是苏联最大的敌人,日本人的逻辑是,如果苏联此时帮了日本,战争结束后,日本也会站队苏联,而非美国,殊不知苏联没有签字其实是想坐山观虎斗,准备等美日斗到两败俱伤之后才下场收割胜利果实。

那么日本为什么不怕美国投掷第二颗原子弹呢?这其实是日本在赌,日本高层猜测,原子弹虽然拥有很强的破坏性,但制作起来也不会太容易,当下的美国做不到量产,因此他们准备赌一把美国暂时没有第二颗原子弹,只要在这段时间让苏联进来调停,一切问题都能得以解决。于是美国人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之后,日本一方面组织调查团到广岛调查爆炸“真相”,稳定民心,一方面派遣佐藤尚武赶到莫斯科进行交涉,争取在短时间内得到斯大林的承诺,更改“无条件投降”为“有条件投降”。
然而,日本人不知道的是,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爆炸的那一刻,苏联就已经做好了对日宣战的准备,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很明显就是想要独占日本,以备战后在亚太地区削弱苏联的影响力。

8月8日下午17时,正在莫斯科请求苏联从中调停的佐藤尚武收到了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的“致日本公告”,这是一份苏联对日宣战书,宣布苏联从8月9日起正式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9日凌晨,苏联百万大军兵分四路从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库页岛、哈萨林群岛逐步靠拢日本关东军,由于苏军来得太快,事先没有准备,而且关东军精锐此前已基本被我国消耗殆尽,剩下的大多是一些老弱残兵,所以苏军的进攻非常顺利,短短几天就毙伤俘敌68万余人,后来苏联将这些俘虏来的日军送到西伯利亚进行劳动改造,创造了不菲的价值。

而就在苏联军队长驱直入横扫关东军之时,长崎也传来了一声巨响,美国第二颗原子弹“胖子”在长崎被引爆,虽然这次爆炸造成的伤亡不及广岛,但也让整座城市面目全非,哀嚎声此起彼伏。事态发展到这种局面,日本最后一丝希望也宣告破灭,可以说苏联对日宣战是压倒日本人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且当时日本还非常担心苏联可能趁势占领北海道和日本北部,在前有美国原子弹,后有苏联横扫关东军的情况下,此时的日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外,已经没有其他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