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忘川风华录·汤显祖】临川浮梦【赤羽/星尘infinity原创】“黄粱酒尚温,孰

2023-01-14 21:37 作者:无人问晓  | 我要投稿

好久没写歌评了,复健一下。

00:01—00:21 入境

词曲画合一,曲作猝然入梦之响,又有颤颤空鸣;词作呼唤,一言“不到”,一言“怎知”,有责冬虫不知春的训责之意;画作山城一朱楼,又作阁中两沿书,便引人自诡谲的楼外入藏秘的楼中。

00:22—00:34 大梦

以一枚花瓣为引,藏声底下的管乐声转起悠扬曲调,霎时仿佛落入了往日春色,有寻旧时人风光的意味。

00:35—00:58 开卷

一言笔锋墨洇成鲜活人,一言岭畔月久待多情者。前者是悠悠卷开,后者是难耐渴呼,仿佛卷中有一个久远呼唤着的灵魂随着卷开而醒来。

实则是一句反语,写的是入梦人在开卷后被卷中故事吸引,故有种故事等待了自己很久的感觉。

00:59—01:21 剥骨

开门见山,一句荒唐、荒乱、荒凉,一句人间、人生、人心,两句排比直接锤定苦难。

一句病反骨,一句人饮哭,直接把卷中人逆世的清苦与恨剥出。

01:22—01:44 倒叙

知音酒、共白头、苦恨休、风里舟、少年游,絮叨般的排例排出了一整个梦的空想,仿佛在与知己把酒诉衷肠、论理想。

却又倏尔惊醒见凛夜,一腔恢梦梗在喉。

凡心有逆世之想的清人大多这样,悲悲然知道途远,于是就只好把温柔先留心里头。

说梦、惊醒、心留,宏图中遍及世界的梦是碎得一干二净,只能拾掇起面前剩的那一块揣进怀里。

这一处由作【旁白】的赤羽唱,倒叙了前一段梗概的具体情形与情感动机,起将故事与情感由人及事铺开的作用。

01:45—02:09 间奏,重新审视

又见朱楼,又见阁景。

此番再见,远观、近看,楼便也像个人了。

斜窥、扫望,笔墨也像个人的心了。

花瓣、乐声与风痕,无不在吸引着人去作“思虑”的举动,让人与这些梦中的景观变得亲近。

对比开幕,这里是一处曲画结合、通过变换视角形成同景观不同思想的技法。

02:10—02:33 再入梦

一句魂未枯,依旧是反写,写笺中魂对自己的呼唤,实则是入梦者再度想要打开书卷。

再一句鬓边钗、榻上国,对比前半曲的此处可谓虚了不少,对梦虚假本质的认知,也使得此处多出了一分悲伤。

02:34—02:56 画皮

又是开门见山,一句凄惘、迷惘、怅惘,三问人生;一句灵气、浩气、锐气,三答前问。

于是豁然洒脱气便随一个“泼”字油然而生。

紧接着是碎玉抔火,浩然的扑火不复之意便将往前的意气都燃起,既有微小撼世的微缈,也有既往不复的怆然。

02:57—03:20 再倒叙

无拘春秋、无愧逝水,此番无际梦是时空都辽远的梦。

一生清白、一往风流,此番自我是时间都无法挫灭的自我。

于是此番惊醒再面世,便多了一份试图望穿的炽热、一份目光的焦灼。

但即便如此,思绪无非也只能哀恨参半地落回自己心上,褪回成一份灼热的柔情。

对比前半曲歌词相同的此处,此处曲与歌都要烈了不少,情感呈递进关系。

03::21—03:44 见本尊

一句孰醒孰梦深,一句亦幻亦当真,都在写梦与现实已不分。

入梦的我们斜看向书卷的目光被拨回正前方,在那里,梦的主人正静静地看着自己留下的笔墨。

他随后便被他的故事淹没,而我们也梦醒,离开了。

03:45—03:57 合书

梦醒,合书,一段怅然疲累的旅途就此结束。

——

叙事结构上:梦,梦里有一栋楼,楼里有一卷书。楼里的是梦,书里的也是梦。

一个嵌套结构便把梦的无常刻画出来了。

故事既【由外而内】,又【由内而外】。

由外而内的是入梦的我们,由内而外的是梦中人的灵魂。双向的冲突使得叙事本身颇有种情感的交互在内,强化了这一梦旅的情感。

要素配合上,词曲PV的起伏交织也使得作品本身有着较为舒适的急缓节奏,让赏客的感官体验十分充实,可谓体验极佳。

歌手选角上,星尘的声音里多是干净的【恨】,赤羽的声音里多是绵长的【怨】,分别选二者唱主体和旁白是很合适的选择。

情感表达上,既有入梦者的反复跌落的佚失感,又有梦中人被尘封在岁月中醒来的一身逆骨、一生风流。

不过作为一个性格里也带着这么点反叛要素的人,发觉这样一个自己更有代入感的角色竟然站在视角对面,某种意义上也是有点微妙呢。(笑)

——

另外,也斗胆提一点意见吧。

大概是因为懂一点视觉呈现上的皮毛,这一作品里给我带来惊喜最多是PV,让我感觉有点瑕疵的也是PV。

惊喜方面往上已经讲过了,就不重复,各种同景不同意的技法可谓很让人有思想上的代入感,可谓是极大的亮点。

而瑕疵方面,一个在首,是那一枚花瓣。

花瓣横飞、上飞,又转下,按理来说作为指引目光的【线索】是要把观众的目光引导桌上笔砚上。既然如此,其实完全可以在红墙出现的时候就让它飞走,然后借着“被墙阻挡”一事直接将镜头(目光)下移,这样观众的目光就不必再经历花瓣与笔砚交叠的错位感。

另一个在尾,是“汤显祖”出现时的画面。

此画面前一幕是穿阁的直视,后一幕是戏曲中人的直视,两个都“直”。但中间一幕观众的目光却是斜穿阁的,而梦中人的目光也游离不直视,以至于这重要一幕的出现反而让人感觉到有些突兀。换作一幕书卷间无言的正面对视或许会让人更有我在此人梦中的沟通与震慑感和梦将醒的恍然不真实感。

——

但微瑕不掩瑜,这一作品是十分让人喜爱的。

创作者们辛苦了,今年也依旧期待忘川的作品。

【忘川风华录·汤显祖】临川浮梦【赤羽/星尘infinity原创】“黄粱酒尚温,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