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非出发,到Berkeley全奖博士,我用了4年!

背景介绍
上海科技大学化学BS,UC Berkeley大三交换一学年
上科大从第一个暑假开始持续的一段科研,Berkeley交换期间一段科研并持续。
两位科研导师各一封推荐信,Berkeley任课老师一封
GPA:3.86
TOEFL:106 (S25)
GRE general 161+170+3.5
GRE chemistry 890 (96%)
申请结果:
UC Berkeley chemistry PhD
EPFL chemistry PhD
Max-Planck School Matter to Life Ms+PhD
U of Toronto chemistry PhD
UIUC chemistry PhD
Cornell chemistry PhD
UW-Madison chemistry PhD
Rochester University chemistry PhD
HKUST chemistry PhD
Emory University chemistry PhD
大一时在某次讲座上听过一句话:“从走上留学这条路开始,生活就会充满各种麻烦事”。现在看,这大约是不该由留学本身来背锅的,烦恼的来源大概是埋在自身之内的。对于理工科来说,选择在国内读研,那考研或科研就成了明确的中心,就同高考一样,眼前是一条平坦的直道;选择留学,前路则是纵横交错的,或是弯路,或是窄桥,或是连接着海市蜃楼的悬崖断路,连终点都是各不相同。走上留学申请之路,需要足够的勇气去绕弯,而若能得到经验丰富的人的指导,则能省去诸多懊恼,也能减少许多迷茫。
在这点上,我很幸运地很早就了解到了GGU在留学申请方面的专业指导,从大二起就在mentor(MIT博士)和培训师的帮助下合理地计划了每一个步骤,避免了很多弯路。在申请季时,GGU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帮我大大地减轻了压力,也帮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焦虑。
各个学校项目的申请大多是需要几块敲门砖的,处理掉这些则是越早越好。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专注的投入往往能更高效地得到更好的结果。就我的经历而言,用大约一个学期多的时间,处理掉GRE general,在此基础之上就能很轻松地用两个月差不多地解决托福,102+的成绩就基本能参与所有学校的交流项目了。在这以后,最重要的事就是科研,学校的课程(包括专业课)马马虎虎应付一下,保持GPA在3.8以上就可以了。
科研工作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背景,能学到的东西比课堂要实用也牢固的多。从课程里学到的东西经过科研能够加深理解,而其中真正最重要的内容在科研中也会自发地去更加深入的挖掘,这一过程能很好地引导学习的方向,也能帮助发现真正的科研兴趣所在。这样循环的思考和进步是科研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创新的来源。勤劳刻苦地做实验自然是不可不表的,但纯粹的埋头苦干就是纯打工人而不是科研了。这些思考和努力能让教授看到越多越好,教授的评价是从平时的交流中积累而来的,最终会体现在提交的推荐信中。沉默和胆怯可能是最大的杀手,当然,过于刻意的表现和吹嘘可能会有反作用。在选择导师方面,第一标准是教授的可接触程度,如果交流机会很少,即使是教授是领域内大牛,推荐信的力度也会大打折扣。
对于很多基础学科,如化学和物理来说,GRE subject是一个有一定重要性的参考标准。尤其是最顶尖的项目,每年的申请人数都很多,要看完几百份申请材料基本是不可能的。因此,筛选时GRE subject的成绩有时会决定材料会不会丢进垃圾桶。考试的难度基本都不大,考前准备一下,大三时直接考掉就可以,不必过于担忧。同样,有了之前的基础,第二次托福也稍微准备一下就可以直接考了。
大四开始时,手里的牌基本就固定了。这时候需要对自己的背景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决定候选的学校和心仪的教授,并有计划地联系套磁。对于有条件的,正在进行海外项目的同学,则从大三的冬天开始就可以联系教授进行面谈了,当面的交流能给教授留下更深的印象,而且能对学校和课题组有更好的了解。在与教授见面时,花几分钟拉近距离可以从一开始营造一个好的氛围,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可以谈谈两边的天气和生活,也可以聊聊共同的兴趣爱好之类。
当然,如果教授本身比较专注于学术,就顺着他的意思走就可以了,毕竟最终能够impress到教授的一定是在科研方面的见解,而不是优秀的英语水平。面谈(包括面试)最重要的是表现对专业领域的理解,在谈论自己的科研经历时对于细节要有深入且广面的了解,从而在教授提问时能够表明自己是亲身参与了科研,并且有独立的思考和研究;在教授展示自己的研究时则要敢于提出问题,但最好是比较深入并且自己有一定了解的问题,这样不但能表现自己的科研水平,也能表明自己的经历与教授的契合度。但同时,必须要注意保持一定程度的谦虚,要客观地展示自己的水平,但千万不要与别人做比较,毕竟在教授们眼里,短短几年的科研经历可以说也只是刚刚入门罢了。另外,如果教授问到什么时候能做出决定,一定不要表现出一种这个项目录不录取无所谓的感觉(除非这次面试真的只是为了和教授聊天学习然后say goodbye),譬如说要等school visits都结束以后之类的。
总的来讲,留学申请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心态调整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都对最终结果有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