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8沉香百问篇: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历程(稳定和衰退时期)

2023-09-08 20:33 作者:香出南海  | 我要投稿

沉香百问篇

每天一分钟,带你走进沉香的世界,感受香文化的魅力!

明朝时期,香文化趋于稳定,香炉器具,香品用途得以延伸。
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中记载的:焚香携炉,当制有盖透香,如倭人所制漏空罩盖漆鼓熏炉,似便清斋焚香,炙手熏衣,作烹茶对客常谈之具。今有新铸紫铜有罩盖方圆炉,式甚佳,以之为袖炉,雅称清赏。”

,时长03:53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焚香炉已经精致到可以拿在手上,而且有盖,盖着上面留出孔,从中透出香味来。同时此时的香炉除了焚香还可以用来暖手、熏衣等。当然除了焚香器具的丰富多样,香料的形态也开始有所变化。

为了满足人们随时焚香的习惯,线香也在这个时期开始广泛使用。

从《香乘》中记载的沉香线香制作手法可以看出:“沉速五斤、檀香一斤、黄烟四两、乳香二两、唵叭香三两、麝香五钱、苏合油六两、白芨面一斤八两、蜜一斤八两,和成滚棍即制成。”

虽然当时的线香是以细竹棍做芯,但是制作手法已经很成熟。在当时香文化也从单一的品香开始转变为品香+治病,芳香疗法至此诞生!其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很多关于香料药用价值的记载,例如:

“煎汤浴风疹,可治风寒风湿”,“乳香、安息香、樟木并烧烟熏之,可治卒厥”“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皂荚等并烧之可辟瘟疫”。等等!

——明朝时期,香炉得到改良,品香也变得多功能化;芳香疗法诞生。

清朝的香文化,我们可以从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感受得到,文中多个场景有出现香的身影,如:

第六回,(刘姥姥)上了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第九十七回,宝玉在婚礼上揭开新娘的盖头,发现竟然不是朝思暮想的林妹妹,顿时旧病复发,昏晕起来。家人连忙“满屋里点起安息香来,定住他的魂魄”。

清代初期宫廷用香精致奢华,流行香炉、香盒、香瓶等搭配在一起使用,常见的材质有珐琅、瓷、玉、金属、根雕等。 

就在这个时期沉香雕刻艺术得以开展,但因为野生沉香资源的紧缺,所以部分雕刻则以沉香木为材,但依然受到珍视。到了清朝末期,据《宣统重修东莞县志》中对沉香结香技术的记载:“富者十余年始开香门,贫者七八年即开。”“初凿……数行如马牙。凿后用黄砂土封盖使之复生,今年凿一行,明年可益三四行。”

可见当时沉香市场野生沉香的存量告急,人们开始寻求沉香种植技术,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结香经验,也为后世人们再次人工种植沉香奠定了基础。——清朝时期,香文化进入新的阶段,沉香开启人工种植!

随着清朝灭亡,战乱开始,传统文化受到质疑,香文化一度搁浅。只有部分地区以祭祀和一些传统文化联系的方式延续下来。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人们从起初的公社化埋头苦干,再到制造业,再到如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们开始回头看我们的传统文化。

所以这几年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传统文化气息的复燃,香文化气息的再度崛起。
香文化的崛起不止是我们带来个人气质的熏陶,精神层面的富裕,更是身体健康的多层保护。香文化的未来一定是多维度的,从种植到制造再到应用!每一个环节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同样的,会淘汰一部分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不良商家。了解了香文化的进程,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回望历史,来看回当下的沉香文化。

关注我们,下期内容我们带领大家走进我国现阶段的沉香文化!


18沉香百问篇: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历程(稳定和衰退时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