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C位出道,丰收背后科技含量有多高?
近日,H&M一则宣布抵制新疆棉花的声明将新疆棉花推上了热搜,据了解Nike、GAP等品牌都曾在境外官网发布禁用新疆棉花的声明。而他们宣称抵制新疆棉花的原因竟然是无法接受“强迫劳动”!是不是众多西方国家还以为中国仍处于手工业时代?

他们对新疆棉花一无所知!
事实上,新疆兵团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机械化率达到了94.3%,棉花机采率也高达82%。新疆采棉的自动化,早已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我们的棉花技术底气十足,远比想象的高科技。
在棉花种植、采摘、加工的各个环节,都已经用上了很多人不知道的高科技技术,快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01
种业创新
在之前,由于有裂缝种子不能有效清除,国内外普遍规定的合格棉花种子发芽率下限值仅为80%。针对这一世界难题,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团队发明了高效剔除有裂缝种子机械装备,再配合种子良繁区域优化与加工工艺流程创新技术,打破了国内外精量播种技术局限于机械设计,而忽略了高质量种子生产和农艺技术配套的局面,使种子发芽率稳定在88.0%至96.0%之间,还确保棉田保苗率达到85.1%至92.2%。
注:[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棉花栽培技术]
02
播种创新
在棉花播种时驾驶员只需在装有航天科技研发的北斗“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作业系统”的大马力拖拉机上按照播种要求设置好机具偏移值、作业幅宽拖拉机就在导航系统的引导下按照规划路线自动驾驶。放眼望去,一排排地膜整齐地铺在平整的土地上。过去播种时双手扶着方向盘靠眼力和经验,现在比以前的小型拖拉机效率提高了10倍都不止,无人驾驶省时省力播种质量也高。
注:[航天科技五院航天恒星北斗应用产品在新疆助农惠农]

03
智能灌溉
早在“十二五“期间,新疆建设兵团的棉花地就已经使用了中国航天科工所属航天江南研发生产的自动化灌溉设备。目前,航天江南所属智慧农业的智能灌溉系统仍在新疆广袤的棉花地里兢兢业业工作着。该系统是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LoRa无线技术、云计算等技术自主研发生产的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无线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智慧灌溉云平台PC端和移动端,实现对地面、地下环境信息等进行远程管理,进而做出灌溉决策,并对灌溉系统设备进行远程开关控制,形成随时随地都能体验如亲临现场般的远程智能管理。
注:[航天江南研发生产的自动化灌溉设备]

04
无人机喷洒农药
棉花采收前喷施脱叶剂,可以促进棉花叶片脱落和集中吐絮,降低棉花含杂率,提高棉花机械化采收作业效率。目前农业无人机已成为棉农进行脱叶剂作业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农户摒弃传统拖拉机打药,开始使用智能化农业无人机进行脱叶剂喷洒。采用无人机施药不仅能明显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而且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可依据作业对象精准变量施药,降低农药用药量,减少农药残留。

05
自动化采棉机
采棉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大型农业机械,我国在专利布局上也没少花功夫:“解决采棉花效率问题的吹吸式输棉管道”,“解决脱棉问题的高效脱棉盘”,“解决采棉机动力问题的动力输出连接装置”等等,不胜枚举,我国的采棉技术早就迈过了人力关,拖拉机关,迈入了大机械时代。

06
纺织创新
除了单粒精播棉田保苗配套方法,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团队专利纺精梳300支棉纱有机长绒棉原料生产方法也具有突破意义,该纺织技术的突破使新疆生产的原料也能纺出精梳300支棉纱,解决了过去纺精梳300支以上棉纱所用长绒棉完全靠进口,开发高端纺织品常被“卡脖子”的问题。
注:[新疆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纺织技术]

从土壤、种子培育、灌溉方式、养护,到种植、采摘、运输……全程都是“高科技”!
2020年,新疆棉产量达到了516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7.3%,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棉仓。截至2020年棉花生产季结束,新疆棉花总产、单产、种植面积,商品调拨量,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
高产高效背后是高科技和研发的助力
新疆棉不仅是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馈赠,更得益于现代农业产业链、智慧农业“黑科技”的全程助力。这些企业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创新等方式,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拉近甚至超过了国际领先水平,赋能着棉花种植和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
产学研不止能解决棉花种植和加工的问题,更能帮助所有目前处于中低端制造的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先进设备资源短缺、高端人才缺乏的痛点。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