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010 番外:浅议语言

2021-10-04 18:57 作者:千叶秦风  | 我要投稿

语言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一个文化共同体长期的社会实践约定俗成的。语言一开始是无意义的,是长期社会实践赋予了意义。城里人有城里人的语言,乡里人有乡里人的语言;北方人有北方人的语言,南方人有南方人的语言。他们的社会实践不同,自然会形成不同的语言。

所谓“方言”必然内涵了语言发生当时当地的特征,也就是说,方言本就有着“听口音就知道你是哪哪人”的效果。如果把在其他环境下形成的语言搬过来就用,比如张口就是“中国北方网友”,只会暴露使用者本人长期所处的实践环境。而不加思索地引入外来语词,或是以学术的名义引入以标榜这些语词是“客观的”,无视形成这个语词的世界观,无视语词自带的价值判断,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这里,就以“前现代”这样的表述来说明吧,我一直非常有意识地去避免使用“前现代”这个说法。

“前现代”内涵了现代和前现代的二分,那么请问什么是“现代”?谁在规定“现代性”从而定义“现代”?退一步,用线性时间观来思考,现代是一个线段还是一个射线?如果是线段,起点和终点在哪里?如果是射线,那么设置这个起点的意义何在?所以,这个词到底是怎么回事的?

能问出以上这些问题,大约才对符号系统有初步的理解和反思。再通过一些学习和研究就能意识到,“前现代”这个词在被使用的时候,已经内涵了“落后”“过时”的价值判断,并不是一个所谓“客观的中性词”。支撑这种价值判断的世界观,已经默认了文明是不断发展进化的(而非演化的),默认了文明越晚出现越先进(“先进”又是怎么定义的?),而且这种先进性是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全面超越之前的文明的。这种张力巨大的预设到底是什么?这是以时间为掩护的空间等级制:只要宣布你是前现代的,那我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帮你现代化”,我做的一切都是正义的,我可以为所欲为!这就是某些国家在全球犯下种种罪行而毫无愧意的心理基础,而且是通过以“前现代”为代表的一系列语词构成的符号系统的广泛传播,在每一个人心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这种合理化建构。

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认为语言只是中性的工具、不知道语言可能存在问题,是常人。明知道有问题,却还是跟着说了一遍,到底是在反抗呢,还是在强化呢?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010 番外:浅议语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