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生万物 不讳初心 ——《全球南方思想丛书》总序

2023-07-21 18:36 作者:国仁全球大学堂  | 我要投稿


《文明的抉择》 迈克尔·赫德森 著

支持编译团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温铁军   刘健芝   薛 翠   严晓辉


举头明月,夫复何求;涤手清泉,物去人留。

二十余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几代无怨怼,唯初心如一耳。

吾辈初心之立,乃立于这个巨变的时代湍流之中。因为有幸亲历20世纪复杂变局与21世纪的矛盾交织,我们在“胸怀世界放眼全球”的海内外调研交流之中,得到确立“新国际主义”理念的时空条件……

现如今,虽然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1】的最后一个特征,美国主导的西方列强仍然明确把中国作为排在第一位的战略竞争对手,并且西方列强的军事组织“NATO”(北约)已经东扩到中国周边,各类嗜血成性的将军多次曝出对华战争时间表……

可见,无论我们是否提出“新国际主义”,西方已经实质性地打造了“列强国际”——从“友岸贸易”抱团的经济制裁,增强到“友岸军事”盟友的军事打击。

20年前的2003年,西方列强公然入侵主权国家伊拉克,爆发举世瞩目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深谙“兵不厌诈”的上将出身的美国政治家在联合国众目睽睽之下用“一瓶洗衣粉”指鹿为马,美国军队使用极低成本的“贫铀弹”这种“准核武器”,摧枯拉朽般地在伊拉克留下著名的“坦克坟场”!

这一仗的“成果”,一是推翻了尝试在石油计价与外汇储备上“去美元化”的萨达姆政府;二是彰显了美元霸权唯赖军事霸权之“不二神威”!事实上,全世界只有美国“独孤求败”。由此,本来足以在经济上挑战美元霸权地位的欧元资本集团迅疾明白了“谁是老大”——全球的资本流动,只能受控于美国跨国金融资本。

这20年属于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后冷战”向“新冷战”过渡阶段。

由于美元与欧元的对抗性冲突本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在金融资本阶段的矛盾,其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与莱茵模式对立的实质具有西方思想体系难以化解的“魅惑”,因而,竟使没有被西方金融资本收割的后发国家难以形成参加全球话语竞争的软实力。同理,后发国家的社会运动面对多重矛盾交织也缺乏话语构建能力;20世纪能够有效动员的革命意识形态,在21世纪明显失效……

其间,被拉入后冷战的欧元区与地中海周边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频发、“币缘政治”冲突迭起,但缺乏政治主权和军事主权的欧洲国家“打落牙齿往肚里咽”,意识形态化地“打左灯向右转”,强吞下国内通胀恶化压力下资本流向美国的恶果,唯唯诺诺地受制于美元资本集团的“币缘战略”主导下的地缘政治需求,寄希望于加入美国发起的“新冷战”,跟着北约东扩亚洲;只有打垮中国,才能再如“八国联军”利益均沾般地分一杯羹。

早在后冷战时期的1999年,当欧元正式进入流通之际,美国为了阻止国际资本流向欧洲而制造了巴尔干冲突,策动了科索沃战争,直接压住了欧元崛起的势头。此后,美国不断在欧盟周边制造冲突,彰显了美金美军之“双头鹰”般地不可分割“孪生霸权”的战无不胜。君不见,本来在巴尔干地区首屈一指的强国南斯拉夫,被分割压缩到仅剩下四百多万人口的塞尔维亚,还要面对被强行肢解的尴尬。诚然,这不过是凸显了美国孪生霸权不放过“残羹冷炙”的贪婪。

倘再回望20世纪,则可清晰看到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的经验过程。

在进入新世纪之前的20年里,中国渐进地加入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就在“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绝对比重之际,遭遇美国投机资本制造的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派生的外需下降,随之是中国进入工业化以来的第一次“生产过剩” 【2】。同期,正是国内外汇、财政和金融三大赤字同步增加,导致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不良率超过三分之一、国企大量破产、职工大批“下岗”等“顺周期”调节后果。虽然国内有些部门称之为把企业推向市场的“深改”,但实际上与大多数遭遇危机的一般后发国家都遵从霸权国推行的“新自由主义”而必有萧条阶段、资产和资源价格暴跌被外资抄底的后果类似。幸得1998年1月中央决定“逆周期”调节,大规模增发国债以投资“救市”。遂有主要投向包括高速公路网、“铁公基”等大规模基本建设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举国体制。

中国这边以国家发债维持金融稳定,同时国债投资推动了经济增长,构建了后发国家基础设施最好的条件;而美国那边则是“天不藏奸”——包括东亚在内的海外资本大规模回流促成了“IT泡沫”膨胀,演化为2001年的“新经济危机”。同年美国“祸不单行”——叠加发生了以“9·11”事件为表征的政治危机。两大危机促使2002年美国产业资本全球布局发生重大调整,造成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到2003年,适逢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整一年之际成为“FDI”(外商直接投资)全球第一。遂有大批学者一厢情愿地把中国高增长归功于加入WTO……

同年春季,香港、广州、北京等地暴发非典疫情。诡异的是“病毒不下乡”——内地乡村几乎没有疫情;各大城市幸得中医介入,半年扭转局面。

这个客观过程中,中国一方面靠举国体制做“逆周期”调节,打造了国企复苏的基础,也勉力保住了国家货币主权与市场控制权,在制度稳定的条件下,形成三种资本同时发力——国资与民资、外资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另一方面,集中在沿海的“加工贸易型外向型经济”拉动内陆农村劳动力和资金要素大量外流,也使“三农”形势趋于严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于是,中央把“三农”问题强调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面对四大挑战——国外是双重危机、海湾战争,国内是“三农”凋敝、非典疫情……处于乱局旋涡里的中国民众,应该如何自处?

我们是民众当中自觉应对危机维护稳定的行动者和行动中的思考者。从2001年组织大学生“支农调研”活动起步,我们一路践行乡建先贤们倡导的“启迪民智、开发民力”。2003年1月1日,我们在北京小汤山举行中国乡村建设培训班,学员包括全国各地的农民、大学生以及青年知识分子,三结合编组交流,深化学习,被老同志说成是新世纪的讲习所。后来,在北京草场地培育乡建青年骨干,促成梁漱溟乡建中心和晏阳初乡建学院相继建立,大批各界各阶层的参与者陆续投身到当代乡村建设中来。

这20年在后发国家交流和调研的经验告诉我们,若要了解世界大变局下的乡土中国,必先从全球资本主义格局和阶段性变化切入,才有思考乃至改出困境的可能性。培训班最初的读本包括英国经济学家E.F.舒马赫(E.F. Schumacher)的代表作《小的是美好的》(Small is Beautiful,1973年),他以一辆快速奔向悬崖的列车比喻资本主义,列车前面明明白白写着终点站就是“大毁灭”,毁灭的不只是人类自己,包括所有物种甚至整个地球,人类明知道这趟列车最终必掉进深渊,但即使头破血流也还是争着上车。如一百多年前德国革命家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一针见血指出:社会主义还是野蛮主义;也如鲁迅的“呐喊”试图喊醒铁屋子里即将窒息的沉睡者……

进入2023年,人类陷入美军支撑美金的“孪生霸权”裹挟西方列强造成的四重困境:金融暴政、核战恫吓、生态崩溃、新冠瘟疫。

身处险境的我们,耳边响起的只能是国际歌:“起来……要为真理而斗争!”

2023年1月,我们举办大乡建网络2022 年度工作总结会,会议主题为“自觉学习,不断创新,积极构建乡村建设新格局”。会上宣布推出《全球南方思想丛书》,开宗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全球改出资本主义的思想清泉;明义则需从生态与庶民的视角,构建以南方国家经验为基础的知识生产体系。本丛书建基于我们几十年的海外调查研究行动,以及与全球进步学者的交流合作。

当前的乱局是金融资本不可挽救地病入膏肓造成的,症状越是猛烈,越显示“五内俱衰”。2018年,埃及思想家萨米尔·阿明(Samir Amin)【3】 生前最后一次访问中国。5月6日,我们拜访了阿明【4】。他分析资本主义已然步入衰败中的“老年资本主义”,而垄断资本已经达到了新阶段,可称为普遍化垄断资本。三大寡头(美国、欧洲、日本)已经合成“集团帝国主义”(Collective Imperialism)。集团帝国主义深知其不可能管控世界,除非使用更多的暴力,由此可见系统衰落的症状。阿明批判地指出普遍化垄断资本渗透到了各个层面:在经济上,生产的上中下游皆被掌握市场的集团所控制;在政治上,资产阶级民主被终结;在传播上,媒介沦为为垄断资本服务,俨如虔诚的神职人员;在文化上,消费者和电视观众沦为非政治性的群体。

金融集团帝国主义可见证于“新大西洋金融体系”。2013年10月31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全球主要金融资本集团控制的六家央行决定,把原有的临时双边流动性互换协议,转换成长期货币协议。根据美联储公告,这些互换协议在六国央行间建立“双边货币互换网络”(A Network of Bilateral Swap Lines),一旦签订双边互换协议的某两家央行认为当前市场状况可以保证互换发生,那么有流动性需求的央行就可以按照协议规定获得来自其他五家央行的货币流动性来补足自身临时性短缺。2023年3月,美国银行爆发危机,六大央行联合宣布通过常设美元流动性互换额度安排来加强流动性供应,进一步强化了以美元集团为首的金融资本集团新核心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向其他边缘国家转嫁风险的能力。

如此一来,金融全球化时代的西方货币体系便形成新的“核心—半边缘—边缘”格局:美元处于最中心位置,是核心中的核心,与围绕美元的欧元、英镑、日元、加元、瑞士法郎组成核心货币体系;其余意识形态兼容的经济体由于可以和六方央行进行较大规模的货币互换,而具有了次中心属性;其他依附于核心国、可以和核心央行进行有限度货币互换的国家,例如墨西哥、巴西(依附于美国)和东盟(依附于日本)等,则成为半边缘;至于被排斥在外、未能和核心央行进行互换操作的其他经济体,如中国、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朝鲜等被边缘化。这个体现金融资本核心内在排斥性的制度安排初步完成,即成为“新冷战”“金融资本法西斯化”的核心内涵。

如“老冷战”的地缘战略边界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场大规模热战之后才稳定下来,“新冷战”也不可能和平地完成币缘战略分割。在美元与欧元两大金融资本集团在20年前恶斗并初步划分了各自的地盘之后,随着欧美金融资本野蛮生长、北约军事布局不断东扩,加之对普通民众的种族主义法西斯暴行,终于在美国政客发起“新冷战”之初,爆发了俄乌热战。这场代理人热战裹挟着人类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再度将其推至核战的悬崖之上。敌对双方实施恐怖平衡互相威胁。

核战阴霾笼罩下,日本于2011年3月11日爆发的福岛核灾贻害无穷,至今熔断燃料核芯无法清理,导致不间断产出核废水,日本政府计划将成千上万吨核废水倾倒于海洋。人类纵然拥有“高科技”,可是在一堆堆核废料面前,一筹莫展。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自1988年成立,发布六次评估报告,不断提醒人类:“气候变化对人类福祉和地球健康产生威胁,现在必须采取行动以保障我们的未来”, “随着全球升温世界会面临不可避免的多重气候危害”。各种研究显示,南北极频繁出现高温,冰川和冻土层加速融化;亚马孙热带雨林已从碳元素的积存之地变成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喜马拉雅山冰川的冰融程度严峻,严重扰乱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六个国家的河流流量,大规模洪水导致农作物损失,影响数十亿人口的生计。

从2003年至今,人类依然无法走出冠状病毒引发的瘟疫局面。前景委实叫人绝望,我们却在彷徨中呐喊“希望的政治”。鲁迅说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我们坚信,“希望的政治”并不是虚妄空洞的口号,而是建基于对时局的批判,寻找突围的裂缝,如阿明所说,在资本主义的内爆中,不懈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阿明将当代历史分为三个时期:(1)1955—1980年,万隆时代先蓬勃发展,后停滞不前;(2)1980—1995年,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帝国主义新秩序复辟时期;(3)1995年至今,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体系开始内爆,同时新一轮的全球南方为建立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斗争开始。但阿明也清醒地批评:当前缺乏一个整体的抗衡金融资本主义的纲领,全球的反抗运动支离破碎,即没有将问题与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结合起来。

如何前进?阿明指引道:“从支离破碎的防守策略中走出来,迈向广泛团结的运动之进取战略。国际主义是根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需要“伟大斗争”的,在增强文化自信乃至培育抗衡资本的力量的斗争中,更要放眼世界,支持被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所压迫的南方民族国家的复兴,联合亚非拉人民,打造反帝反殖的国际主义联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本丛书奠基于过去十年南南合作的成果。首先,我们2021年完成了新兴七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委内瑞拉)比较研究报告(E7)。其次,我们已经组织了九届南南论坛(2011—2022年),2023年迎来第十届。

E7研究与南南论坛,两者相辅相成,意在建构南南精神,推动南南共识,以可持续实践与多样化的生态文明为理念,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与现实,促进世界另类实践广泛开展对话与交流,形成南南多元化合作方式,寻求全球化挑战下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实践的新途径。

南方国家在摆脱殖民主义束缚和争取独立的自主道路方面,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需要收集、诠释与比较这些多样化的国别经验,找出主流话语不能解释的、大量出现的困境与灾难,在开展南南合作的对话、交流中,探寻化解危机的途径,共同建设合理正义的新世界。

第一届南南论坛的中外参会者宣告,共同推动《南南共识》(South South Consensus,2011),成为以后各届南南论坛贯彻“新国际主义”的指导纲要:

首先,我们要申明南方国家关于生态文明“3S” 的基本主张:只有维护“资源环境主权”(Sovereignty )、加强南方国家的“社会团结”(Solidarity),才能促使世界回归以最基本的可持续的“人类安全”(Security)为前提的生态文明。

其次,我们要明确南方国家构建不同于金融资本全球化的话语权和制度文化的基本要求,批判不利于加强“3S”的政治主张,并揭露其背后的跨国资本利益集团。

最后,南方国家应该与北方国家中认同生态文明的社会群体结成广泛的联盟,共同反对威胁生态文明与人类安全的恶劣制度。

我们致力于构建不同于金融资本帝国主义的“别样的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有包容性的、以多样化为内涵的生态文明。

此外,从2020年开始,我们举办了多个南南大讲堂系列,了解和学习发展中国家底层人民进行社区动员、坚持不懈地反抗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宝贵经验,其中包括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主讲的《金融帝国的前世今生》、赫尔南·瓦格斯(Hernan Vargas)统筹的《委内瑞拉在战斗:殖民历史、革命传统、社区重建》、赫韦尔·瓦格斯·文道萨(Javier Vargas Mendoza)和凯瑟琳·思蓓·瓦格斯(Kathryn Seib Vargas)主讲的《与玛雅人同行:墨西哥恰帕斯州原住民宇宙观与可持续实践》、费罗兹·曼吉(Firoze Manji)统筹的《非洲人民解放征程》《非洲古今伟大思想家》、薛翠统筹的《雨林生智:巴西构建另类社会范式》、约翰·莱达其(John Restakis)统筹的《战火中的叙利亚罗贾瓦社区》等。

聆听亚非拉底层人民艰苦奋斗的故事,我们开始理解,复兴的不只是民族国家,而是在地庶民百姓的生态文化与社区。唯有虚心学习他者经验,认同劳动文化价值,才能体会汪晖所说的人民的逻辑,即失败再奋斗再失败再奋斗,累积持续突围的能量,践行“希望的政治”



祛魅解惑,引重致远

阿明1986年提出“去依附”(De-linking),1989年批判“欧洲中心主义”(Eurocentrism)。去依附与去欧洲中心主义的内涵:一是不屈从帝国主义垄断的排他性的秩序;二是自觉批判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即集团帝国主义。

国际形势是辩证的过程:在金融资本主导全球化的阶段,内生性孕育法西斯化的运动,必然因其对自然社会和实体经济的排斥性走向崩溃,同时又带来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的希望。这个辩证的过程以及本丛书的诞生,就在于我们建设另一个世界的实践,特别是来源于乡村建设的实践,来源于大量的国际比较研究的思考与行动。

我们团队沿着阿明的思路守正创新。团队成员自筹经费、组织调研,除了到中国农村驻点,还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亚非拉做田野调查,与当地专家学者交流访谈。比如印度喀拉拉民众科学运动(People’s Science Movement of Kerala,KSSP)及人民计划(People’s Plan)、泰国穷人议会(Assembly of the Poor)、日本-泰国-尼泊尔民间举行的二十一世纪人民计划(People’s Plan for the 21st Century)、墨西哥恰帕斯州原住民萨帕塔社区(Zapatistas),巴西无地农民运动(Landless Workers Movement)、委内瑞拉公社运动,等等。同时,自2001年开始,乡建骨干参加多届世界社会论坛(World Social Forum),与全球学术机构、民间组织、社会建设力量探讨世界局势与另类实践,还多番邀请国际专家学者与基层社区建设骨干到中国实地调研,加深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现状与发展情况。

老子辩证法中有句名言:“反者道之动。”2018年,美国针对中国挑起贸易摩擦,到今天仍然在制裁和围堵中国,迫使很多年轻人打破陈旧思维,并且渴求重新认识南方国家。这个客观事务的辩证演化,促进了“新国际主义”思想理论的发展。例如,《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新兴七国比较研究》(2021年)仅仅出版两年,便印刷了21万册。当下形势,有利于传播南方视野的研究成果。虽然疫情使得互联网平台热衷于传播短平快信息,吸引海量年轻人的眼球,但年轻人需要适当引导,沉下心读书,稳得住才能应对困境。图书带领年轻读者进入阅读世界作深刻思考,是短视频无法取代的。

《全球南方思想丛书》汇聚全球南方思想理论与实践经验, 梳理与检视在资本主义逐利的逻辑里,如何逾越资本逻辑,积累非资本主义的自主经验,开拓自力更生的空间。在整个社会开始出现“向钱看”、照搬西方教科书理论、把“个人利益最大化”当作天经地义的氛围时,关注底层、服务庶民的图书好像不合时宜,但当下,却恰恰需要这些话语与行动。唯有颠覆性的思维,才能不断自我检验、自我提升,才能抵抗金融资本衍生的法西斯铁蹄。

本丛书在2023年打头阵的,是迈克尔·赫德森的专著《文明的抉择》(The Destiny of Civilization)及《金融帝国》(Super Imperialism)(第三版)。接下来,推出萨米尔·阿明专著《全球南方的漫长革命》(The Long Revolution of the Global South)、《只有人民创造历史》(Only People Make Their Own History),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专著《沃勒斯坦500篇评论集》(Immanuel Wallerstein’s 500 Commentaries)、墨西哥教育理论家古斯塔沃·埃斯特瓦(Gustavo Esteva)文集《如临深渊:对话古斯塔沃·埃斯特瓦》(Walking on the Edge of the Abyss—Conversations with Gustavo Esteva)、二十一世纪人民计划发起人武藤一羊(Muto Ichiyo)文集、印度科学家帕拉梅斯瓦兰(M. P. Parameswaran)文集、比利时解放神学教授弗朗索瓦·浩达(Francois Houtart)传记等。

1918年,罗莎·卢森堡呼喊:


要有耐心和勇气! 我们还要活下去,我们还要经历惊天动地的事。现在我们首先觉察出来,整个旧世界如何在沉沦下去,每天有一块地方沉陷,每天有新的崩裂,每天有新的天翻地覆……最可笑的是,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觉察到,还以为他们是在坚实的土地上行走……


身处今世,祛魅解惑,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初心如一,一泓清泉。



注:

【1】      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可以被简化为:一是人口规模巨大,二是共同富裕,三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五是和平发展。

【2】      马克思主义把生产过剩危机定性为资本主义一般内生性矛盾。

【3】      阿明父亲是埃及人,母亲是法国人,他以作为埃及之子而自豪。

【4】      《老年资本主义危机——采访萨米尔·阿明》(Crisis of Senile Capitalism - Interview with Samir Amin),全球大学(Global University for Sustainability)2018年5月6日,见http://www.youtube.com/watch?v=q5gMaAPagwQ。



破障新思 | 第十届南南论坛日程

第十届南南论坛
迈克尔·赫德森 地缘政治与政治经济:中国战云密布


三生万物 不讳初心 ——《全球南方思想丛书》总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