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裴注讲解7
《献帝春秋》:太祖围濮阳,濮阳大姓田氏为反间,太祖得入城。烧其东门,示无反意。及战,军败。布骑得太祖而不知是,问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黄马走者是也。"布骑乃释太祖而追黄马者。门火犹盛,太祖突火而出。
曹操围困濮阳,在濮阳安排了内应田氏,得以入城。进城后,曹操烧毁了东门,给吕布一种不想回去的错觉。但无奈吕布军实力强大,曹操还是失败了。吕布的士兵围着曹操,问曹操:“曹操在哪里?”曹操随便指一个人说:“那个骑黄色马匹的人就是曹操。”吕布的士兵放过了真正的曹操。刚刚曹操自己放火烧毁城门,现在曹操就得冒火离开濮阳城内。
《魏书》:於是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引军屯南十馀里。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获其鼓车,追至其营而还。
何焯:布盖使人蹋伏,见无兵,乃复来。操预料其然,设伏以待。布兵见乘堤者猝起,出不意,夺气,遂为所败也。
曹德派士兵收割麦子,营中就只有几千人来镇守,其中包括战斗力不强的妇女。曹操营寨西边有一个堤坝,南边是一片茂盛的树林。吕布也知道这里的地形适合埋伏,就告诉士兵,“曹操多疑,肯定会在这种地方设下埋伏,我们最好不去。”就向南撤退。
第二天,曹操真的设下伏兵,同时引诱吕布进攻。这回吕布没有谨慎,而是追击曹操,结果被曹操的伏兵打得落花流水。
何焯评论说,曹操知道吕布的心态后,就将计就计,打败了吕布。
《汉纪》:初,天子败於曹阳,欲浮河东下。侍中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犯镇星於牛斗,过天津,荧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也。"由是天子遂不北渡河,将自轵关东出。立又谓宗正刘艾曰:"前太白守天关,与荧惑会;金火交会,革命之象也。汉祚终矣,晋、魏必有兴者。"立后数言于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公闻之,使人语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当初,汉献帝在曹阳被打败,正打算顺着黄河向东走,王立就从天文学的角度劝汉献帝不要冒险,汉献帝同意,改走轵(读作纸)关。王立随后对刘艾说出了魏晋兴起的预言,还把这种预言告诉给曹操,曹操暗中对王立说,“我知道你忠于朝廷,但这种话最好少说。”
《魏书》: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馀,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
曹操制定了屯田制,历史背景就是军阀普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导致他们的基础不牢。正是因为曹操有发展屯田制,为日后“扫清六合,席卷八荒”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