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知识点|后李文化、兴隆洼文化

新石器时代
名词解释
来源:《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王巍著
NO.01
后李文化
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后李官庄(简称“后李”)遗址而得名。后李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泰沂山系北麓的山前冲积平原地带,其范围大致东起淄河、西到长清的狭长地带。分为后李类型和西河类型。除后李遗址外,重要遗址尚有章丘市小荆山和西河、邹平县孙家等。主要发现有房址和墓葬等遗迹。遗物分陶器、石器、骨器等。陶器只见夹砂陶,均为手制,烧制温度低,器形种类少,以釜最富代表性。后李文化为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较早阶段的文化,是在以往发现的北辛文化之前又确立的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同时为北辛文化的来源找到了新的线索,推动了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研究。文化年代为距今8500~7500年。
考查院校:2015武汉大学、2013武汉大学
NO.02
兴隆洼文化
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内蒙古自治区兴隆洼遗址最早时段的遗存而得名。分布在东、西辽河汇合处以西的大兴安岭南麓至渤海沿岸。兴隆洼文化陶器的胎土往往羼和黑石渣,陶质较疏松,器形中以敞口斜直壁的筒形罐为大宗,其次是圆底弧腹钵,器表普遍施纹,习见戳印而成的交叉纹、网格纹、横向人字纹和以连续折线构成的之字形纹。打制锄形器占石器主要比重,尚有石斧、石铲、锛、凿等磨制石器。兴隆洼文化大体分三期,兴隆洼、白音长汗和金龟山遗址揭出的主要遗存基本可反映兴隆洼文化从早到晚的演进序列。红山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都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兴隆洼文化同南邻磁山文化之间有互渗的成分。文化年代为距今7500~6500年与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后李文化属同一时段。
考查院校:2019北京科技大学、2022赤峰学院、2018北京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