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军史话]甲午海战—黄海悲歌(中)

2021-05-06 16:17 作者:怂出太阳系  | 我要投稿

一、  前言:长崎之乱深埋祸根

        承接上期,时间来到了1886年,清日两国的海军经过约莫二十余年的建设,都“初有长进”。而上期说到,大清国曾于1882年,1884年两次平定了日本企图借朝鲜内乱之机,趁机控制朝鲜的阴谋,这其中,海军力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此时日本的海军力量依然还是尚有点慑服于大清的海军力量的。

       而1886年也正是海军建设的一大高峰,也正是此时,李鸿章接到直隶总督袁世凯报告,说朝鲜有人谋划联俄防英,而俄国也似乎正在觊觎朝鲜元山口外的永兴湾。

      清廷深知一旦朝鲜落入它国必将危及自身安全,于是命令丁汝昌和吴安康分别率领初建的海军力量前往朝鲜的永兴湾一带巡防,借以展示清政府强大的海军实力,制止敌国可能的侵略企图。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以及北洋水师所聘请的英籍总教习琅威理接到命令后立即率服役不久的“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6艘铁甲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操演,又奉命前往海参崴接应当时参加中俄关于吉林东界勘定谈判的清政府官员吴大澄。

       洋面上,大黑铁船身揣利炮,冒着滚滚黑烟,好不威风,此乃宣示大清天威不可侵犯也。(滑稽可笑的解说词)

定远舰驶入”长崎“港,日本人自佩里叩关后,又一次感受了”大舰巨炮“的心理阴影


      操演完毕后,由于北方的旅顺军港尚未完工,而需要油料补给和舰体维护的六艘军舰便顺势东行,停泊日本长崎港做油料补给,顺便做个“友好访问”

     当然说是“友好访问”,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此意在以坚船利炮告诉日本

     “朝鲜是我的,你不能动,不然开炮兮轰你娘”

      1886年 8月1日,北洋舰队抵达长崎港,首次目睹来自大清的铁甲巨舰的长崎市民挤满了码头。望着威风凛凛的巨舰上龙旗高扬,人群中有了惊叹、羡慕、愤懑的复杂情绪。

       抵达长崎的北洋官兵登岸购物。一些水兵却违反军纪,前往当地妓院寻乐且酗酒斗殴。闻讯赶来的警察平息了事端,多名情绪激动的清兵前往警署继续闹事。并以军刀将一名日本警察刺成重伤,肇事水兵也受了轻伤并被逮捕,不料军舰上竟冲出400多人,直扑警察局而去,而舰上的305mm巨炮则调转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这下日本可没脾气了,面对坚船利炮,只能乖乖的放人,还要道歉赔偿。

 

长崎水兵事件

           

       按理说,这是北洋海军“炮舰政策”的胜利啊,应该觉得舒服才是阿?殊不知,他们确实是低估了日本民族的耻辱心,这反过来刺激了日本的海军建设计划,日本加快了海军卿西乡从道的军备建设计划,船厂加班加点赶制新军舰,四处和列强求购军舰,一切的一切,都为了超过这个曾让自己蒙羞的对手,因此,八年后爆发的黄海海战,从长崎事件来看,那都是必然的。       

二、  初战:丰岛海战蒙受初败

       丰岛海战发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7月25日)清晨,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袭击中国海军舰船的一次海战。这是一次日本首先挑起的战役,也是甲午战争第一战,并因此大清与日本正式宣战。宣告两国为争夺朝鲜和东亚霸权的一场战争最终打响。

       此战起因为朝鲜东学党起义,清政府派遣海军力量护送陆军登陆以支援朝鲜政府,镇压起义,并解救先期入朝被日军围困的叶志超率领的陆军部队。海军主要是北洋舰队“济远”“广乙”二舰掩护运兵船登陆,在返航途径丰岛海面时,遭遇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拦截,日舰不宣而战率先开炮,二舰寡不敌众,广乙号被日军三舰围攻击沉,济远号管带(即舰长)方伯谦甚至下令挂起白旗,后又加挂日本国旗,全速向西逃离。

        此时满载清军士兵的“高升”号和满载军械的“操江”舰驶来,由于二护航舰一沉一逃跑,没有武装能力的“高升”号顿时成为了日军的活靶子,“高升”号上士兵们誓死不投降,被日军开火击沉,士兵大多战殁,“操江”号被日军俘获,丰岛海战结束。

丰岛海战,”操江“被日舰俘获的画作

             

       大清可咽不下这口气,小小的日本,竟能欺辱我泱泱大国,因此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三、  再战:黄海海战损兵折将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日两国的任务都是尽力维护朝鲜战局的平衡,海军掩护陆军登陆朝鲜,陆军在朝鲜半岛鏖战,海军则在完成护送陆军登陆任务后,在黄海海面巡弋,以求寻得对方的主力舰队以歼灭之,夺取黄海制海权。

       而与清政府“保船”的保守战略不同,日军的计划极富进攻性“逼近威海,歼灭清朝舰队,夺取黄海制海权”。

        这似乎已经注定了大清开战初期亦步亦趋,步步被动的局面。

 前夕

       1894年9月15日,鏖战了两个多月的大清陆军陆上战局不利,叶志超被围困且解救不利,清军一触即溃导致平壤陷落,清廷震怒,急令北洋舰队驰援半岛,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也同样在支援陆军,并寻机歼灭清朝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

       日本海军完成护送陆军登陆任务后,在大同江外海面,集中了12艘军舰,包括其全部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装配大量速射炮,排水量2000-4000吨的新式巡洋舰。还有西京丸,赤城,扶桑,比睿等较老的军舰

       而大清北洋舰队9月15日上午,主力军舰10艘,包括“致远”“经远”“来远”“镇远”“定远”“靖远”“来远”“超勇”“扬威”“广甲”

       附属舰8艘,在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下,护送陆军全部登陆后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

        11时半,吉野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定远舰305mm主炮率先开火,黄海海战爆发

          

        历时5个小时,载入人类海军战斗史册的黄海海战开始了

        第一阶段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久已失修,舰桥被突然开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投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

           

海战第一阶段示意图

            

日军第一游击队绕击”超勇”“扬威”二舰

        

        日第一游击队4舰“吉野” “高千穗” “秋津洲”“浪速”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也由于年久失修,吨位较小,航速极其缓慢,相继被击中起火,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扬威”相继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被北洋舰队左翼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当场毙命。“西京丸”也受重伤。

第二阶段

        14时15分左右,联合舰队本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海战第二阶段示意

      

致远舰冲向“吉野”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日军舰队司令伊东佑亨令第一游击队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远”舰向“吉野”号右舷高速撞去。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炮弹,“致远”战沉,民族英雄邓世昌壮烈牺牲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也中弹起火,管带林永升、大副陈策阵亡,随后舰也被敌鱼雷击沉,全舰270人除16人获救外,全部殉难。“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方伯谦等是否临阵脱逃,近年有不同看法)。慌忙中还撞沉了“广甲”舰。

     北洋舰队开战两小时,一下子损失了五艘军舰,另有一艘逃跑,其中一艘还毁于自己人之手,日舰除由商船改建的弱舰“西京丸”即第一阶段的比睿,赤城二舰受重伤,其它军舰无大碍。对北洋舰队形成了9:4的数量优势

     “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逐渐不支退出战斗,来到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

 第三阶段

       北洋舰队二阶段后只剩下“定远”、“镇远”两艘一等铁甲舰,由于防护力顽强,日舰始终无法击沉二舰,其顽强抵抗日舰本队的围攻,虽中弹甚多,几次起火,全体官兵仍然坚持奋战。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mm主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装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日军炮塔指挥官海军大尉志摩清直以下100余人皆被击毙。死尸堆积,血流满船,“松岛”败走。

       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黄海海战爆发后,闻讯从外围前来支援但航速过慢姗姗来迟的“平远”“广丙”二舰也赶到了战场,国产战舰“平远”号同样一炮击中日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海战第三阶段示意

       

        

松岛舰被击中

                              

松岛舰开火

       日舰“赤城”、“比睿”、“西京丸”此前已经受伤,旗舰“松岛”已瘫痪,“吉野”、“扶桑”也在此阶段受了重伤,不能再战,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伊东佑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损失

         北洋舰队损失5艘战舰,逃1艘,管带方伯谦事后被处决

日舰多艘重伤而不沉,经此一役,北洋水师损兵折将,基本丧失了黄海的制海权

          

四、  终战:威海悲歌全军战殁

       此役北洋海军再无与日军决战的能力,龟缩威海卫母港内,舰船大多变成了固定炮台,遭到日军陆海军部队联合围攻,全军覆没,舰艇大多自沉或被俘获,最大的定远号战舰自沉,刘步蟾随舰自沉,丁汝昌服毒自杀“镇远”“平远”被日军俘获,随后“平远”在1905年的日俄对马海战中触雷沉没,“镇远”在日本海军中服役到日俄战争后除役,被拆解。

       笔者不想展开写此场战役,因为每每展开,不忍卒读,悲痛欲绝。

 五、  终局

       甲午战争结束,清日《马关条约》签订,赔款白银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后三国干涉还辽,日本通过此场战争,走出了东亚霸权的第一步,而本就已经积重难返的大清,则蒙受了更多的耻辱和苦难。列强更加瞧不起孱弱的大清,纷纷加入了瓜分大清的行列,而大清的苦难,乃至于此时可以说中华民族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因为甲午战争也让大清的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此役不仅输在器物不如人上,而是没有“现代国家之凝聚力”,日本方面也有人说,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己之力,抗日本全国之力”满朝文武都在看李鸿章出洋相,内斗都愈演愈烈,外斗安有不败之理?因此,甲午战争,也可以说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

       同时清廷同样没有放弃海军建设,反而更加认识到了完善海军建设的重要性,那关于之后的海军建设,以后有机会再逐步展开,下期将对甲午战争的意义继续详细分解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  https://kuaibao.qq.com/s/20190916A04EMN00?refer=spider  

GIF动图源于两部影视作品:《铁甲舰上的男人们》,《1894:甲午大海战》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观看,是作者比较喜欢的两部作品,个人觉得非常硬核



 


   


[军史话]甲午海战—黄海悲歌(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