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下半句才是孔子本意,或许没必要想那么多

我们是否对《论语》有误解?
孔子评价鲁国的大夫季文子的

【简介】
季文子是当时鲁国的正卿,国君之下的第一号人物,性格胆小慎微,为人简朴,生怕行差踏错。因为此机有人只得到了一个“三思而后行”的评价。
孔子却说“再,斯可矣”
这句话的翻译一直有争议,孔子的评价,向来是因人而异的。
比如说对待比较好斗又耿直的子路,
孔子会用礼去引导他
对于本身就已经思虑很重的季文子
孔子会觉得他想太多
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当中三思而后行,已经渐渐的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褒义词。也会成为人们的行事准则,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说慎思确实是好事,但很多时候想太多了,反而毁了你,瞻前顾后,思前想后。有时候机会稍纵即逝。
要分析何为思?是否有效?
不太着眼于细节,尽量多角度要从大局去思考。
人多时候放开眼界展开视野,反而能从困境当中走出来,获得新的方向。这可比你原地钻牛角尖,这个三思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