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记.酷吏列传》系列讲解一:序言

2021-11-02 16:56 作者:菠萝的自我救赎  | 我要投稿

列传序(1):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罚来约束百姓,百姓可免于犯罪,但却没羞耻之心。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利益来约束百姓,那么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和高尚品格。”老子称:“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不表现出高尚品德,因此才有德;品德地下德人用形式上的德,因此没德。”“法令越严酷,盗贼反而更多。”

列传序(2):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

太史公(司马迁)说:“这些话是可信的!法令是政治的工具,但并非是制止犯罪和腐败的根源方法。过去天下的法网是非常严密的,但奸邪之事仍不断发生,当发展到严重的时候,上下互相欺瞒,以至于国家一蹶不振的地步。这时候官吏管理政务犹如抱薪救火,如果不用强健有力的人和严酷的政令,奸恶之徒还能够逍遥法外么?如果用提倡道德的人去执行,一定会失职。”

列传序(3):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孔子说:“判案,我定与他人一样,必然让他无案可判。”老子说“愚蠢肤浅的人听到道德的言论一定会大笑。”并非虚言。汉朝建立后,破方为圆,砍掉《秦律》多余的“装饰”化繁为简,汉法宽厚仁慈,以使官吏政绩醇厚盛美,不至于做出奸邪之事,黎民百姓相安无事,由此观之,天下太平国家安定,在于宽厚而不在于严刑峻法。

点评:司马迁《酷吏列传》主要记录了历史上各种酷刑峻法,及其以凶残残暴著称的十多位官吏,特别对汉武帝时代的十个著名酷史做了精心描写。序言一方面是认同孔老表示的以德治国的思想,赞扬了汉初法度的宽宏仁慈,另一方面也是对汉武帝的“倒行逆施”作出哀叹。

春秋有道“法不加于尊。”至于为什么列传名用“酷吏”而不用“酷官”、“酷使”一词,一是吏不是官只是官下面干事的角色,写他们无伤大雅。就例如我们可以说地方官员不好但绝不能说中央不好,可以说辅警不好、保安不好、城管不好但不能说政府不好一个道理。二是估计也是司马迁给上面的人留个面子,用记录小人物的凶狠映射上层的残酷罢了,毕竟无“暴戾恣睢”之主上便无“助纣为虐”之下属。


《史记.酷吏列传》系列讲解一:序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