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秒速五厘米》之后最新海诚的作品——《天气之子》赏析

2019-11-17 17:31 作者:执笔唯心  | 我要投稿


先说结论:满分10分我给9分

    虽然市面上评价两极分化,但这依旧是今年最棒的动画电影,简单的叙事,单纯的故事,熟悉的原画。我以为《你的名字》之后他变了,可看过《天气之子》后我确信了这还是我最熟悉的新海诚,他依旧在拼命地通过动画电影展现自我,我看见了他的进步也看见了他心中那越来越清晰的少年梦。

    算不上影评,只是一个个人向的作品赏析,虽然我会尽可能客观地谈论这部作品,但依旧可能有大量主观想法,望读者们多加判断。(全文6500字左右)

本文会分三个部分来聊聊《天气之子》

第一部分:从外行人的角度来看镜头、画面和音乐等的表现。

第二部分:从业余文案的角度来聊聊这个故事。

第三部分:从新海诚死忠粉的角度来猜猜作品的寓意。

以下部分含有大量剧透,也更适合看过影片的读者阅读。



第一部分:壁纸般的背景、数码作画的惊艳表现、盖过雨声的音乐


    评定一个电影的方式和标准有很多:票房、评分、奖项等等,但其实一部影片对个人的价值体现很简单,只要拥有至少一个让你想要再看一遍的片段,就便足够了。相信这种体验大部分人都有过,从小说到音乐到影视再到游戏都一样,总有一些细小的地方会打动你,让你反复品尝,甚至还能刷上一条“我也就看过X遍”的弹幕。

    这一点新海诚依然在《天气之子》中很好地做到了,无论是每一次雨过天晴的镜头,还是帆高和阳菜最后的高空自由落体,都给了人深刻的印象。每当阳光穿过云层洒在东京这座城市上时,都惊艳的让人咋舌,这是新海诚的作品,这是数码作画的强大之处,这是动画电影独一无二的魅力。

    以前新海诚就喜欢通过乐曲配上频繁切镜的叙事方式,这次《天气之子》中新海诚对这种方式的使用更加频繁了。2小时的影片中出现了足足四次MV般的片段,歌曲加上快速的切镜叙事,感情的传递虽然非常到位和准确,但庞大的信息量也令人目不暇接,特别在新海诚本来就充实的背景原画中这一情况更为突出了,令人不知道重点究竟该放在哪里,背景?人物?故事?台词?音乐?还是歌词?

    第一段MV,帆高正式在圭介大叔的事务所开始工作,东京虽然还是阴雨绵绵的状态,终日见不到阳光,但帆高还是在这座陌生可怕的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属。镜头中快速的推进着帆高的日常,讲述了两位大人对他的态度,最后镜头停留在了三人并肩回去的背影以及帆高的念白之中。

    第二段MV,帆高和阳菜正式展开了晴女的工作,伴随着歌曲的开始,三人带着富有仪式感的动作出发,接着就是同样的快速切镜,将接到委托,进行工作,获得的报酬全部一一讲了个清楚,特别收到委托时的邮件,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之后每一个委托的内容,包括了立花家的奶奶和见圭介女儿的委托等等,每一个短暂的镜头片段中都充斥着庞杂的信息量,如果真以MV来评价,那确实足够出色。连续两次这样将MV放在影片中来快速叙事,虽然信息量庞大,但也令故事整体得到了延展。

    第三段MV便是帆高来到云的彼方寻找阳菜,这一段作为影片的高潮来说近乎完美,歌曲《グランドエスケープ 》与画面的结合着实让人惊叹。这段MV不再是用来快速叙事了,但也有着和此前同样的问题,一边强调着音乐歌词,一边又穿插了象征核心观念的台词,让人困惑注意力究竟该放哪里。当然,这一段MV也是让我感觉值回票价和时间的地方,伴随着歌曲中女声到男声到男女和声再到最后齐唱,画面中帆高和阳菜在空中自由下落并抓住彼此,呼喊,分开,然后再次抓住彼此,歌曲自身就仿佛一道阳光般冲散了我内心全部的阴霾,特别最后齐唱时帆高与阳菜考究高空自由落体的作画演出,完美。

    第四段MV是三年后,帆高再次邂逅了阳菜,这段MV既没有快速叙事也没有将故事推向更高的地方,反而像配合着收尾时的每一段台词,拼命的解释着新海诚的想法,这不是一个关乎拯救世界还是拯救少女的庞大命题,这只是一段描绘少年少女最纯粹感情的故事罢了。


第二部分:简单清晰的故事线、不断进步的台词脚本、服务于画面的虚构设定

    新海诚的故事线向来简单,这并非说他故事讲的不好,倒不如说他清晰的叙事逻辑对他那饱满的画面表现来说,是最优解了。

    《天气之子》也不例外,整个故事可以明显的分为起、承、转、合四幕,这四幕也分别用了之前我所比喻的四段MV来进行分割。整个结构简单之极,交代背景、埋设伏笔、人物塑造、矛盾冲突、核心思想、故事收尾,每一个合理的结构要素他都有了,若不是多数画面歌词台词中有着庞大的信息量和个人想法,我都怀疑这是用来教故事创作入门的样板了。

    新海诚的故事一直被人诟病,这次的故事本身同样说不上精彩,一切都非常合情合理意料之中。整个观影过程中,故事顺畅逻辑清晰,台词又很口语化,这样的体验让我一度感觉自己不是在看新海诚的作品,在帆高吃汉堡时那熟悉的散文式念白才让我找到了一点新海诚的味道,随后我便一直带着微妙的违和感看了下去……

    直到阳菜消失的那一夜的片段,当男女主两人以“我做了一个梦……”的句式开头,一段散文般的念白,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就是新海诚啊!这是一部《秒五》之后最新海诚的作品,《天气之子》给我勾勒出了一个比以往更加清晰的新海诚……

    也是自那一刻起,我意识到这一次新海诚的故事有了很大的改变。台词更加的口语化,整个故事完整且脉络清晰,这样的故事虽然会少一些感官上的刺激,但并不影响这是一个优秀的故事,更何况在这样一个扎实的故事基础上,还有着那么多润色故事的元素和细节。

    再稍微详细说说每一幕吧。

    第一幕中,迅速交代了女主的背景,母亲病重,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天气的巫女。随后男主帆高只身一人离家来到东京,也巧遇了须贺圭介,前期主要展现了一个叛逆离家少年独闯东京时的无力与恐惧,整个东京一直笼罩在阴暗的雨水中,成年人用不屑的语气和目光看待着少年,不断地求职失败后最终流落街头,少年只能反复发出“东京真是可怕”的感叹,勉强靠着《麦田里的守望者》和互联网苦苦支撑。帆高在发现自己捡了真枪之前,电视中还明确表示了持枪是非法的告示,显而易见的强调了这枪会成为重要伏笔,这样去埋设重要伏笔的方式简单的让人感觉完全是刻意为之的。

    男女主第一次邂逅很平淡,虽然从故事上来说也是一个重要伏笔,但表现上甚至不如那个打开盖子后颇有弹性的Big Mac来的强。帆高出发前往圭介的事务所,公交车上纯情的男主见识到了一波高端操作也顺便展示了下新海诚的个人趣味(某佐仓小姐在本片中圆梦了)。在进入事务所后便立刻展开了第一次工作,采访占卜师时一下就将整个故事给剧透了,照常理来说开篇不该这样剧透,但这里甚至花费了不短的篇幅,我更愿意去相信是刻意而为之的吧。

    之后的MV中将男主的日常和工作快速的略过,也通过每一个画面细节将这部剧中三个主要人物都刻画了一番。这一整幕的主要作用便是刻画人物和埋设伏笔,男主帆高自然不用多说,连带圭介和夏美两个人物都刻画的非常饱满,帆高蹩脚的家务能力,遵守本分一丝不苟的性格,相对较为理性的思维方式,夏美圭介两人看似粗枝大叶的态度却意外的细心,平时懒散工作时却格外用心,这些类似的点也让三人相处融洽,并且有了最后一幕三人并肩回家时温馨的画面感。

    第二幕中,第一幕的伏笔都化作了冲突,帆高因为“十六年来最好吃的晚餐”而自作主张救下阳菜,这一段演出其实更为接近帆高的视角,如同多数少年梦想中英雄救美的桥段那样,镜头台词都故意让阳菜显得弱小无助,随后帆高摸了下“护身符”让自己鼓足勇气,然后用力的迈出步子,镜头也顺势给了这一步特写。

    之后开枪的片段也是本作颇具争议的地方,单从故事上来讲这一幕也算合情合理,《天气之子》中帆高有过被家暴的背景,虽然电影中这一点被刻意隐去,但值得注意是,帆高全剧中两次开枪都是在被痛打之后的反应,这更接近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之后的故事便一帆风顺,仿佛之前的苦闷与冲突都不复存在一般,一股经典的青春恋爱味道。阳菜虽然谎称了自己比男主年长,但从种种行为上来看确实比帆高成熟很多,为了突出这一点,阳菜做饭时的动作和眼神都做了不少刻意的表现,这一特质也反应了这个年龄段少年少女的差别吧,让人感觉不到违和。

    这一幕几乎都留给了帆高与阳菜,夏美因为去找工作暂时离开事务所,圭介去见了母亲,再用了一些篇幅用来突出天气的异常,整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非常到位,既没有落下重要人物的描写,给后续故事埋下伏笔,也将男女主刻画十分充足,MV更是把故事推进的恰到好处,展现出了帆高在短期内不小的变化。

    第三幕中,所有的伏笔冲突在这里最终成为了全片最大的矛盾,枪、警察、天气的巫女、献身者等等,这些问题被快速的揭露在观众和男女主面前。开头烟花大会的委托将第二幕的美好推到了最高点,随着最后两个委托时如同暴风雨前宁静的氛围,预示了整个故事即将出现转折。再次强调了天气巫女的设定之后,帆高买下自己几乎全部工资的礼物之后,所有不幸立刻如暴雨般接踵而来……

    从阳菜第一次神隐开始,BGM中流过的电音,之后整个东京的雨下得比以往更大了,面对多方压力,少年少女只能选择了逃跑,只是这一次可怕的不光是东京还有异常到了极点的天气。旅馆中最后的一夜也只是属于他们短暂的幸福。阳菜消失后东京再次放晴,绝大多数人都沉浸在温暖的阳光下,但也有人展现出了茫然,不光是圭介等人,一闪而过的推特上也有人表示做了同样的梦,或许是路人或许是曾经发过委托之人……

    从警局开始的逃跑,比起故事的描写,更多的像是想要展现一波动态镜头的运用。帆高翻过铁丝网后在轨道上的一段日剧跑,虽然看着格外愚蠢,却将少年和局外人们都刻画的非常真实,特写镜头下奔跑的少年是如此的拼命和帅气,但外人眼中的少年却只是不快不慢的在轨道上跑着,姿势甚至有些滑稽,外人们多只是抱着看戏的态度吐槽或警示着。这样的处理在全剧中有很多,诸多少年特有的行为或者自我意识都用特写镜头表现了出来,仿佛是用镜头在描绘少年眼中的自己一般……

    废墟中第二次开枪,同样是在被圭介无意识一脚后,情绪失控的行为,直到飞上天空之前,都是少年题材中常见的接力式营救,虽然说不上有多么惊艳出色的表现,但也算让每个配角们都善始善终了。高潮时的MV就不必再多说了,帆高从各种意义上来说都成功拯救了阳菜,将她带回了这个世界,也将阳菜此前依靠他人评价自身价值的观念给打得粉碎。

    第四幕。最后短暂的一幕,时间已经来到了三年后,帆高高中毕业后再次回到了东京,并且将过去留下的种种都做了一个了结,故事也随着帆高的行为开始画上句点,圭介将帆高称为了“青年”,大人们反复强调了一切都不是你们的错,不必感到自负。此前圭介母亲曾表示,现在孩子太可怜了,看不见以往东京美丽的四季了,只有不断的雨天,最后一幕中雨依然没停,但樱花却盛开了,随着阳菜的祈祷,樱花飘过唇边,少年少女得以再次团聚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最终整个故事在歌曲中落下帷幕。

    新海诚故事中虚构的设定往往禁不起推敲,甚至会有表现突兀的时候,但这些设定对于故事和感情的传递来说并不重要,比如天空中的生物,为何是龙和鱼这样的表现形式,大概只是基于一些传说的设定,然后尽可能地去配合动画演出来设计的。

第三部分:这是属于少年少女的故事,这是新海诚心中的世界

    手枪,一个在青春少年少女故事中颇为突兀的东西,也是现代社会中极具争议的存在。这样一个物件出现在新海诚的《天气之子》中,一定是具有其特殊寓意的。关于手枪在片中作为叛逆的符号,这一点不少人是认可的,相较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作为精神上的依仗,手枪便是一个物理上最大的依靠了,是少年为数不多能够反抗这个世界的工具。

    整部影片中帆高一共开了两枪,每一次都是挨打后被迫开枪,同时每次枪声之后都能令整个世界短暂的安静下来,虽然是常见的演出手法,但也表达出了少年仅能依靠这种方式来让整个世界听听自己的声音。就如同每一个叛逆的人所做的行为,这些行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出格(叛逆不等于犯罪),但这也是他们倔强的在试图发出声音引起周遭注意。

    故事里的少年少女都是老好人性格,却夸张的为他们的叛逆配上了枪与雷,但即便如此,直到最后一刻整个世界都不曾好好听过他们的声音,反而非常合乎其理的将其视作敌意。叛逆这一主题也在这样现实合理的处理下结束,少年老老实实的接受观察直到高中毕业,少年的扎挣没有结果,反而只是在自己身上留下了伤痕。

    大人们,不同以往,《天气之子》中的成年人有着意外重的戏份,除了少年少女梦幻般的恋爱,还有不同年龄层大人们的生活写照。圭介与夏美更是反复穿插在了男女主的故事线之中,两人象征了两个不同年龄层的大人,观察并参与着整个故事,也演义着不同年龄层人们的表现,无论荧幕内还是荧幕外……

    刚刚大学毕业的夏美,介于成年人与小孩子之间,一边努力为了自己的未来奔波,一边又保持了年少时特有的冲动。她羡慕着还是小孩子的阳菜,也努力当着一个好姐姐关照着帆高,虽然还没有像圭介那样现实,但也已经清楚的知道现实问题下的轻重之分。

    圭介在本片中有着异常核心的地位,虽然现实但骨子里有着和男女主一样的老好人性格,平时一副邋遢不修边幅的样子,工作时毫不马虎,关系到女儿时更是小心翼翼,正如他自己所言,成熟的他已经有了不同的难以改变的价值观。圭介作为一个最接近少年少女的视点,他仿佛一边感叹年轻人的幼稚冲动,又一边想要帮助守护他们,或许新海诚想要给观众的体验就如圭介的变化一般,面对现实,违心妥协的懊悔,以及最终触及内心真情时的冲动吧。

    帆高在警车上将成年人说成“什么都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这正是来源自少年少女对成年人的质问,或许小孩子的诸多行为在大人眼中就是不成熟的,但不曾去了解孩子的大人们,亦称不上什么负责,更别说那些打着为人师长旗号却毫不关心孩子的行为了,又或者自以为是的去了解帮助少年少女,单纯为了一个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自我满足。

    这不是《电车难题》也不关乎世界安危,新海诚的作品从来都不会去讲述这么大一个命题,《你的名字》中拯救了小镇只是巧合或者是顺手罢了。新海诚故事最核心的主题其实只有一个“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便无所畏惧。”《星之声》《云彼》《言叶之庭》《你的名字》以及《秒五》均是如此。

    《天气之子》中第四幕尾声部分,通过剧中台词的反复解释,希望人们不要将注意力放在东京被淹这事上,帆高自己起初也没能释怀,反复唠叨着希望以各种说辞来安慰阳菜,但随着两人再次邂逅,盛开的樱花下两人拥抱在一起,千言万语的解释都显得多余了,就如同《秒五》樱花抄中,贵树与明里两人信封中写满的话语,在一个拥抱和吻之后,便再也无关紧要了。

    新海诚的核心主题在《天气之子》简单的故事下尤为明显,少年少女的诉求一直非常简单“我们没有给任何人添麻烦”“请不要阻止我见她”“我们一定会没事的”。帆高也从来没纠结过整个东京的命运,反倒是随口的回答让他一度失去了阳菜而倍感懊悔。

    整个故事中男女主的成长也是全片的精彩之处,但精彩的并不光是变得成熟,而是历经磨难后保留下来的少年心。是帆高帮助阳菜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让阳菜为了他人的感恩而活,但也是帆高最后将阳菜这样的价值感打碎,这是属于年轻人特有的成长,不计现实问题的观念改变。

    对帆高来说,他的世界从来都不是这座城市,而一直是阳菜,阳菜的改变就是整个世界的改变,对阳菜来说亦是如此,她自身就是帆高的光,他们的幻想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帆高脸上挂着的伤痕便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最后结尾歌曲《大丈夫》同样传达着新海诚的想法,歌词更是对少年少女行为观念的最好诠释。


    少年梦,整个影片中帆高有着诸多年轻男孩特有的特质,或许出于新海诚自己的经历,也或许出于他对年轻人的理解。无论是为了心中的一道光毅然离家、在陌生环境下故作镇定的坚强、对恩人的尊敬和希冀、为了心爱少女的英雄行为、证明自己微小价值后的喜悦、与爱人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对年长身份的使命感、还是在被外人误解后歇斯底里的反抗,这些片段或多或少都有几个点会贴近我们的经历和想法,新海诚将这些少年梦很好的柔和在了一起,并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天气之子》给了我《你的名字》之上的体验,也是《秒速五厘米》之后给我感触最深的作品,不仅看到了新海诚的进步,也看见了新海诚心中的少年梦。这不光是一部商业动画电影,更多的是一次极具个人色彩的创作,新海诚透过作品的每一个细节表达着自我,像极了过去的新海诚。他展现的不再是让观众喜欢的东西,而是让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创造的世界中每一处都有他的影子,甚至让我感觉《天气之子》是新海诚集大成的作品,天空、樱花、雨天、幻想还有君名的主角们,所有东西都能在这里看到。

    也正因为是这样一个作者性的作品,让我每一次观影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巧的是11月还有另一位“导演”带来的极具个人主义色彩的作品——《死亡搁浅》,两个作品同样在市场上得到了极端化的评价,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是每一个违逆观众需求市场需求作品的必然会有的结果,但往往能够登上巅峰的作品也出于此。

    希望每一个喜好并接受这类作品的观众,能够抱着去了解作者了解作品深意的态度去欣赏作品,当一个好的聆听者,听听作者们内心的故事吧。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更欢迎点赞三连~谢谢!

《秒速五厘米》之后最新海诚的作品——《天气之子》赏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