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4章
重点知识
1. 货币供给过程有哪些参与者?
① 中央银行
监管银行体系的政府机构,它负责实施货币政策,在美国指的是联邦储备体系。
② 银行(存款机构)
从个人和机构手中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与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及信用社。
③ 储户。
持有银行存款的个人和机构。
2. 中央银行的负债包括哪几部分?
中央银行的货币负债被称为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包括:
① 流通中的现金
流通中的现金是公众手中持有的货币。
② 准备金
所有银行都在美联储开立存款账户。准备金包括在央行的存款和银行实际持有的现金,可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3. 中央银行的两种重要的资产以及关注的原因。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两个资产十分重要:
① 证券
② 向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
关注的原因有两方面:
a. 资产科目的变动会引起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变动 ,进而引起货币供给的变动。
b. 由于这些资产(政府证券和央行贷款)的利率高于负债(不支付利息的流通中的现金、准备金),央行每年都获取数十亿美元的收入,也就是说,它的资产赚取收入,而负债不必支付成本。
4. 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方法。
① 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变动基础货币的主要途径。中央银行购买债券被称为公开市场购买,中央银行出售债券被称为公开市场出售。
公开市场购买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公开市场出售会导致基础货币减少。
② 向银行发放贴现贷款
如果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基础货币会增加。
5. 影响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
① 浮款
是指当美联储为商业银行进行支票清算时,先增加收到款的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减少付出款项的银行的准备金存款,这样就出现了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暂时性增加,故称为浮款。
② 财政存款
如果财政部将存款从商业银行转移到美联储的账户上,导致在美联储的财政存款增加,会引起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减少。
6. 多倍存款创造
当中央银行向银行体系提供1单位准备金时,存款的增加是准备金的数倍,这个过程被称为多倍存款创造。
多倍存款创造公式为

推导:假定银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并且没有现金漏损。
银行体系法定准备金总量RR等于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总量R:
RR=R
而法定准备金总量等于法定准备金率rr乘以支票存款总量D:
RR=rr x D
即
RR=R=rr x D
经变换得

公式两边同时变动

7.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① 非借入基础货币的变动
货币供给同非借入基础货币正相关。
② 向美联储借入准备金BR的变动
货币供给同美联储借入准备金BR的水平正相关。
③ 法定准备金率rr的变动
货币供给与法定准备金率rr负相关。
④ 超额准备金的变动
货币供给与超额准备金的规模负相关。
⑤ 现金持有水平的变动
货币供给与现金持有水平负相关。
8. 货币乘数
是指在基础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是货币供给扩张的倍数。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c为现金比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r为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乘数的推导:
现金比率c=现金水平C/支票存款D
超额准备金比率e=超额准备金ER/支票存款D
银行准备金总额R等于法定准备金RR和超额准备金ER之和。即
R=RR+ER=r x D+e x D
由于基础货币
MB=R+C=r x D+e x D+c x D=(r+e+c)x D
由M1定义的货币供给等于现金加上支票存款,即
M=C+D=(c+1)x D
将式中的D替换掉,得

货币乘数可以表示为

重点名词
1. 借入准备金(BR)
是指银行向美联储的借款,美联储对其的控制力较弱。
2. 非借入基础货币(BR )
非借入基础货币完全处于美联储的控制之下,因为他主要来自公开市场操作。非借入基础货币是基础货币减去银行向美联储的借款即借入准备金。也就是

3. 简单存款乘数
由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所引起的存款增加的倍数,被称为简单存款乘数。简单存款乘数等于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