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武术大师韩慕侠之子的传奇人生
电影《武林志》中,那位功高盖世、机智勇敢的武师东方旭的生活原型,就是中国现代著名武术宗师韩慕侠。韩慕侠师从百家,将形意拳、八卦掌巧妙融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韩氏形意八卦武功。韩慕侠提倡“尚武救国”,积极在军队和青年中义务推广韩氏形意八卦功夫,当年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就曾拜在他门下习武。1918年,在北京万国赛武大会上,韩慕侠一掌击倒号称“震环球”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尔,连夺11枚金牌,大长中华民族的志气,一时间名传遐迩,震动海内外。

左起:程海亭、韩慕侠、周祥、李子扬、李星阶。此照片摄于1918年天津中华武士会武术展览大会期间,到会的有北方武术名家三百余人,拳门六十余派。
时间进入二十世纪末期,随着“武术热”的升温,早已被人们淡忘的韩慕侠再次引起世人关注,各地报刊纷纷撰文大加褒奖,许多人也在苦苦寻觅韩氏形意八卦功夫的正宗传人--韩慕侠之子韩少侠登。这时,从中国东北传来一个震动武林的消息:隐居三十多年的韩慕侠之子韩少侠,在吉林磐石小城复出武林。那么,韩慕侠的儿子到底生活得怎样?最近,笔者带着这一问题专程赴磐石拜见了韩少侠。世事苍桑,当年跟在师兄身后“混艺”的调皮小少侠,如今早已鬓发如霜,成了八十岁高龄的老人。通过长时间交谈,笔者了解到一些发生在韩少侠身上的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少小习武,代父传艺
1922年,著名天津武师韩慕侠的妻子生下一子。韩家几代单传,忽然中年得子,韩慕侠一时乐得合不拢嘴,他给儿子取名韩少侠,希望儿子以后也如自己一样发扬光大中国武术事业。
小少侠是父亲的掌上明珠。无论走亲访友,还是传艺授徒,韩慕侠都要带着儿子,父子俩形影不离。师兄们练武时,淘气的小少侠也跟在后面,挥舞着两只小手模仿他们的动作,一招一式煞有其事,不时引来一阵阵笑声。一开始,人们嫌小少侠碍手碍脚,经常往出赶他。渐渐的,大家惊奇地发现,往往别人几遍都做不好的动作,七岁的小少侠却在不经意间做得有模有样,非常规范。韩慕侠见到儿子在习武上表现出来的特殊天性,高兴不已,便开始正式传授韩氏形意拳、八卦掌。小少侠聪明伶俐,习武认真,父亲作出动作后,师兄们往往要经过一番揣摩后才能掌握动作要领,而他很快就能运用自如,并经常为师兄们示范。习武时,韩慕侠经常要求弟子们相互试招,切磋技艺。同小少侠过招时,师兄们哪把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放在眼里,可是一交手,大小伙子们却纷纷败在小师弟手下。一次,二十五岁的师兄王锡斌不服气,上前与小师弟接招。没几个回合,韩少侠一掌击出,王锡斌登登登退出好几步,一屁股摔倒在地。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得不对这个小师弟刮目相看了。

正坐者韩慕侠先生,膝旁女孩为其女韩小侠
习武时,韩少侠和姐姐韩小侠都喜欢用韩慕侠珍藏的一把宝刀,那是大清朝僧格林沁亲王所赠。此刀长一米,紫黑色的鲨鱼皮刀鞘上缀着数朵彩色梅花,拉刀出鞘,寒光逼人,锋利无比。当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的周恩来在韩慕侠的武术专馆习武时,就一直使用这把僧王刀练功。小少侠也对僧王刀爱不释手,经常同小侠姐姐争抢着用它练习八卦刀。姐弟俩练功时,韩慕侠常给他们讲周师哥胸怀大志、刻苦练功的事。韩少侠小小年纪,两耳便灌满了周恩来的事,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师哥充满了敬仰,他问父亲:“周师哥现在上哪去了?”韩慕侠眼望远方,说:“你周师哥办大事去了。等他回来,日子就好过了。”
韩慕侠一直主张“强国必先强兵,用国术练兵”,他创新的形意拳功夫招数简单,精于技击,最适合集体冲锋格斗。在张学良将军的支持下,韩慕侠开始训练东北军千人武术团。小少侠每天都跟父亲坐着三轮摩托到杨柳青去看士兵训练。小家伙穿上父亲专门为他做的灰色军装,手舞一把木剑,整日欢喜不已地跟在士兵后面冲杀不停,同他们一起吃饭、玩耍,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破日军的拼刺,韩慕侠训练的大刀队在长城喜峰口之战中,多次出其不意冲入日军阵地奋勇拼杀,将山头日军全部砍死。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多次受到中国大刀队致命打击,对之十分惧怕。日军侵占天津后,便到处寻觅训练大刀队的武师。为避免麻烦,韩慕侠带着相依为命的一双儿女东躲西藏,先后搬家11次。但无论身在何处,少侠和姐姐小侠都坚持习武,手舞僧王刀练习练八卦刀,不敢在外面活动,就在屋里练习,从不间断。上门拜韩慕侠学艺的人很多,一些达官贵人为附庸风雅,也跟着凑热闹。这些弟子散居天津各处,平时都是聚在一起集中传艺。这时,不便出头露面公开授徒的韩慕侠,就指派十六岁的韩少侠代其传艺。每天,少侠早早便起来,轮流到各家上门传艺,主要是陪练。一天,伪天津警团教练所的头目上门,狭迫韩慕侠出来做教练,遭到拒绝后仍不死心,三天两头来纠缠。为打消敌人的念头,韩慕侠毅然断臂自残。伪天津警团教练所的人十分气恼,扬言要加害其全家。后来,经过朋友从中斡旋,伪天津警团教练所的人又强令韩少侠去代父传艺。为了一家人的安全,十六岁的韩少侠被迫去传艺,但他只是敷衍应酬,并不露出自己的真功夫,没多长时间便不了了之。
更名充军,隐居小城
1947年秋,一代武术宗师韩慕侠在贫困交加中病故,享年七十岁。韩少侠孤苦伶仃,只得投奔已婚的姐姐韩小侠,来到北平。为维持生活,他参加了傅作义部队的铁甲车训练班,学习铁路工程技术。北平和平解放后,二十五岁的韩少侠毅然辞别姐姐,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父亲韩慕侠一心以武强国,却壮志难酬,晚年时穷困潦倒,他对习武的悲观思想也深深地感染了儿子。参军报名时,韩少侠隐瞒了自己武术世家的身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韩琦。在解放全中国的硝烟中,韩少侠先后在华北军区铁道兵团里做过铁路技工和军事教员,参加过解放大同、抢夺京汉铁路等数次战斗,很快被提拔做了排长。
1951年10月,韩少侠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担负朝鲜城川郡一带铁路运输线的保卫任务。城川郡车站是我志愿军重要的交通枢钮,铁路线穿山越岭,隧道接二连三,来往军用列车都从这里通过,因而成为敌人空中重点打击的目标。韩少侠所在连队负责守卫三条隧道。一次,韩少侠带领战士从车站背一批大米回来,刚刚入睡,忽然被“轰!轰!”两声巨响惊醒,他急忙带战士跳出屋外,只见西下屋已经倒塌,有两个班的战士被困在里面,五班长在里面焦急地喊:“排长!排长!”韩少侠急忙指挥大家揭去房盖上的瓦,把战士们全部抢救出来。这次空袭,造成连长牺牲,多人受伤。在清理现场时,韩少侠才发现,自己住的房子已经向南歪过去了,若不是被大米垛挤住,房子也倒塌了。那天黄昏,一列满载军用物资的列车正要启动,空中忽然飞来六架敌机轮番狂轰滥炸,把一号二号隧道中间的一段铁路炸断。韩少侠不顾头上敌机的轰炸和扫射,立即带领战士们冲上去抢修,仅用半个小时就填补好路基、量准轨距,修复了铁路,保证了军列的按时运行。他的排为此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通令嘉奖。
1953年秋天,从朝鲜回国后不久,韩少侠便同所在的公安二十一师全体军官集体转业,他脱下戎装,只身来到吉林省磐石县供销社工作。第二年,经人介绍,三十二岁的韩少侠与长春姑娘李桂芝喜结连里,在这个陌生的东北小城安下了自己的家。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韩少侠默默工作,从不言武,一身绝技藏而不露。妻子与韩少侠结婚数十载,不知丈夫有一身非凡的形意八卦功夫,更不知公爹韩慕侠是中国武林界的名人。
文革时,练武术的都被打成牛鬼蛇神,韩少侠就更不敢暴露自己的功夫。一次,在他负责的大批判专栏“缚苍龙”时,头一版画的是老人家的像,第二版出现了林副统帅的像。这下可惹了祸,造反派说他这是暗示老人家缚的“苍龙”是林彪,当即把他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同被打倒的县委书记、县长押在一起游斗。韩少侠对批斗自己不服气,被造反派打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他身怀绝技,却不敢反抗,只能在心底默默忍受着巨大的痛苦。
为父正名,复出武林
1981年,随着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在大陆的播放,大街小巷立时掀起了一股少有武术热。当年中国爱国武师打败俄国大力士的事迹,也开始在各地报刊登载,但说法却不一,有的说是韩慕侠打的,有的则说是别人打的,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混水摸鱼,借机为自己沽名钓誉。一天,韩少侠在办公室看报纸时,偶然看到上海某晚报刊登的一篇文章,竟把父亲韩慕侠当年一掌大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的事,安在一个河北武师王某某身上,文章说得有板有眼,令外人无法怀疑。明明是父亲的壮举,怎么过了这么些年,这事反倒成了别人的荣誉?韩少侠看罢,十分气愤,忍不住拍岸而起,当即提笔给报社写信,说明事实真相,并斗胆表明自己就是韩慕侠的儿子韩少侠,希望他们为父亲正名。韩少侠的怪异举动,引起办公室里的同事们的注意,大家纷纷细询内情。韩少侠激动地诉说了自己的身世,说得老泪纵横。大家听罢,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同这个沉默寡言的韩琦一起工作了多年,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大名鼎鼎的韩慕侠之子就在身边!“老韩,让我们见识见识你的形意八卦工夫吧?”这提议马上得到了大家的响应。年已六十的韩少侠就在办公室里练了一趟形意五形拳,虽然已经三十多年不练功,但他的动作还是那样娴熟有力,博得了阵阵喝采。

韩慕侠之女韩小侠练武照
韩少侠人微言轻,空口无凭。对到底是谁打败康泰尔的事,一些报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难有定论。为了拿出有力证据,韩少侠带妻子专程赶到住在北京的姐姐韩小侠家。一进门,在北京体校工作的外甥女见到韩少侠高兴异常,马上要舅舅指导自己练八卦刀。韩少侠当即在客厅里做起示范动作来,一举手,一投足,直看得老伴目瞪口呆。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她竟头一次看到丈夫有如此武功绝技!韩少侠向小侠姐诉说了给父亲正名的苦衷。韩小侠转身从柜里拿出父亲当年得到的金牌和一枚武师玉牌,郑重对韩少侠说:“这金牌、玉牌早就该由你来保管了。”韩少侠双手颤抖着接过金牌,这是父亲在万国赛武大会上打败康泰尔得到的11枚金牌中最大的一枚,为纪念父亲的壮举,当年天津名士郭登瀚专门为金牌制作了一个精美插屏。如今,金牌仍然镶嵌当中。由于年代久远,金牌蒙上一层锈迹,衬着金牌的绿缎也早已褪色,但仍然珍藏完好。托着沉甸甸的金牌,韩少侠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一会儿,小侠姐又拿出那把僧王刀,她深情地抚摸着鲨鱼皮刀鞘上的朵朵梅花,对弟弟说:“这把刀就留给我做纪念吧。”韩少侠用力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把僧王刀寄托着姐姐对周总理的一段难忘的感情。周恩来当年在韩慕侠的武术专馆用这把宝刀习武时,年仅四岁的小侠经常蹦蹦跳跳跟在一旁,“周师哥、周师哥”地叫个不停。周恩来也十分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师妹,练功之余,常把她抱起,举在空中旋转:“你长个,我长劲。”逗得小侠“哏哏哏”笑个不止。解放后,小侠姐姐同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保持着往来。文革破四旧时,韩小侠被迫上交家里珍藏的刀剑时,看着僧王刀,想起当年的一幕幕,她怎么也舍不得,就找出纸笔写下一行字:“这是周总理用过的刀,最好能留作纪念。如果不能留下,也请不要当作一般铁刀处理。”她把纸条贴在刀鞘上,没想到此举竟保住了这把刀。不久,北京陶然亭派出所的民警登门,把僧王刀还给了韩小侠,令她激动不已。如今,那张纸条已发黄,但还在刀鞘上原封未动……

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前与韩慕侠及弟子的合影
(1920年 前排左起第三人高个为韩慕侠 第四人为周恩来)
从北京回来后,韩少侠就把父亲的金牌带到吉林省体委。很快,金牌被拿到全国武术展览会,先后在北京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展览,引起无数中外观众的瞩目。经过报纸上的论战,再加上实物展览,其他人击败康泰尔的说法不攻自破。不久,以韩慕侠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武林志》和电视剧《十一枚金牌》相继播映,已经过世数十载的一代武术宗师韩慕侠再次名扬神州大地。韩少侠终于为父亲正了名,使其在天亡灵得到了安慰。
一代武术大师韩慕侠之子隐居吉林磐石的消息也很快不胫而走。韩慕侠的一些仍然健在弟子和崇敬韩慕侠的武林界人士纷纷登门拜访,一睹少侠的风采;小城内外拜师求艺者也纷至沓来。离休后的韩少侠,一时间家中宾客盈门,他成了小城名人。
子承父志,义务授徒
韩少侠复出武林后,开始授徒传艺,他也像父亲当年一样分文不取。磐石市政府十分关心韩慕侠后人的生活,特批专款建起一动100多平米的小楼,供韩少侠授徒传艺使用。
韩少侠全面继承了父亲武术绝技中的精髓,不仅精通韩氏形意八卦功夫,还承继了父亲“因人而异,灵活多变,传艺亦传武德”的教学方法,把韩氏形意八卦绝技真传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现已80岁高龄的韩少侠传艺异常勤奋,对家住附近的弟子每周固定传艺三次,对外地不定期来磐石求艺的弟子,他则不分白天黑夜地进行示范、指点。如今,他的弟子已达100多人,遍布全国,一些人已小有成绩。大徒弟卢中泰是磐石的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沈阳的刘伟杰是韩老的二徒弟,他不但把形意八卦功夫传给了儿子使其成了沈阳体院的台柱子,又到新加坡开武馆授徒传艺,把韩氏形意八卦传到了海外。
韩少侠性格直爽,为人坦诚,做事认真。面对社会上一些舍弃武术传统的行为,韩少侠异常忧虑,他认为: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瑰宝,武术的目的是强身御敌,讲究实战,不图姿美,不耍花架,那种以表演代替武术的行为,势必把中国武术引入歧途。在全国武术研讨会上,他宣读了《发展武术,莫望传统》的论文,公开阐明上述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普遍反响。1994年,韩少侠同他的父亲韩慕侠一起被列入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名人辞典》。
如今,韩少侠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两子一女都已成家立业,他同老伴儿孙绕膝,在家享受着幸福的晚年。采访中,笔者问韩老,子女们有没有继承韩氏形意八卦功夫的?韩老遗憾地摇摇头:“三个儿女都对武术不感兴趣,这事不能强求。”令韩老值得安慰的是,在向弟子们传艺时,他七岁的小孙子韩宇罡却对武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来,也跟在后面模仿动作。在孙子身上,韩少侠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如今他已正式向韩宇罡传授形意八卦功夫。


韩少侠先生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