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法杂谈| 对于技术的感悟3-瓶颈与突破瓶颈

2022-03-27 00:25 作者:李小为-  | 我要投稿

哈喽大家好,我是李小为。正所谓瘦银鱼鱼不如瘦银鱼鱼。小为在这里解析一下,这段时间小为一直在悟了、悟了又悟了,到底是在干嘛。其实,小为是练习桌球去了。一直在练习长台直线球。并且初步明白了顿悟飞升...呸,初步明白了关于一项技术的进步、瓶颈、突破瓶颈的一些具体历程。【我们的认知,永远是一个相对性的东西】

这个出杆动作,呜呜呜,太羡慕了

然后,小为悟了又悟了,其实就是在叠加、叠加,不断地叠加认知。但是这个不断叠加的东西,只能自己知道,无法说出来。只能在实践—反馈—实践—又反馈—又实践中不断叠加。


悟空网友:可以理解为在个人行为以及适合个人的实践中上逐步增加的认知吗?就是很难成为可复制型经验的那类内容?

小为:差不多吧。每次都以为自己会了,掌握了,嘿嘿嘿。但接下来就会遇到新问题。之前是无意中做对了出杆动作,但是没有认识到每一个细节需要做什么,这次突然不对了,就打不进球,然后这次的调整就会掌握到新的一个细节。

假如这个击球动作有100个细节。我们凭借感觉,直接就能做对60个细节,能进中等难度的球。但是我们凭感觉,是没有认知的,也就是不稳定。偶尔会有10个突然没做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手感,没感觉)就打不进球了。

在练习过程中,突然没做对的这10个细节,我们就会通过实践—反馈—实践—反馈的方式,进行调整。这个时候就会认知到1个细节不对,应该怎样才是对的。这时候,就是明确地认知到了,不需要手感,可以比较稳定地做好这个细节。如此反复又反复,就会明确认知到10个细节,并且形成肌肉记忆。这样子,这10个细节就不太需要手感了,剩下的50个细节还是没有认知到,所以需要偶尔的好手感才能做出来。

又如此反复下去,逐渐逐渐认知更多的细节。当60个细节全部认知完了之后,(这时候也会得到另外20个细节的手感,也就是此时我有60认知的细节+20凭感觉的细节),我基本就不需要手感,随随便便都能打败那些需要靠手感来维持60个细节的人。这就是步入职业球员的过程,职业球员手感再差,打我都是随便赢。

然后然后!突然有一天,换了个方向,虽然还是同样的直线球,但是就怎么都打不进球了。再换回原来方向的直线球时,很奇怪,之前认知的细节明明都做好了,就是打得不好。

这时候,通过很漫长很漫长的调整(甚至感觉自己不行了),才突然调整了回来。可是,这次认知的细节,居然推翻了之前积累的细节,感觉:原来难道之前的细节都是错的吗?(虽然能进球)但就是没有这次认识到的感觉那么踏实,所以似乎会更相信这次认知的细节,然后……推倒重来。

一开始很沮丧,觉得自己好弱,打不好,是不是悟性太差。什么都重新来过?然后觉得没有之前那么准了,可是不知所措,又经过漫长漫长的练习,慢慢重新建立新认知上的细节后,似乎,好像是比之前更强了。就又“嘿嘿嘿,我会了”,嘿嘿嘿哈哈哈。如此循环往复......

这是之前小为的练习感悟

上图的感悟,小为当时只是经历过第一层的细节认知。完全不知道,原来还有认知到的细节被推翻的阶段。小为以为只要一直积累下去,就可以了,原来不是的。小为想,这个时候就是到了瓶颈,需要突破才能更进一步(也是你更进一步前会出现退步的情况的原因。因为,之前的被推翻了,需要在新的认知上重新积累细节)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没有给我们正反馈,那么我们几乎不可能认知到以上这些进步过程,只能一直凭感觉凭感觉在瞎划拉。这个也是《刻意练习》里面提到的,我们做的每个训练,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反馈,才能更快地促进我们的认知。像台球,长台直线球,进或者不进,就是非常明确的反馈,有助于我们判断自己当下到底有没有做对。

这里的“对”,居然也是具有相对性的,不是打进球了,就是终极答案了。它只是一个相对正确的做法,但还比较粗糙。

由此,我们就要明确认识学习书法过程中,当下我们需要做的是什么训练,目的是什么。只有单一一个目的时,才能给到我们正反馈和调整的方向,不断叠加自己的认知。

悟空网友:这样的过程也对个人素质有要求,有没有意识去做这件事,有没有能力分析问题,有没有耐心不断尝试,能不能安全地从自我否定坚持到解决问题、达成当前阶段的自我肯定(还是说沮丧到一定程度认为也就这样了从而止步)。

小为:

比如控笔(手指手腕控制笔运行的流畅和准确度),临帖就很重要了,有了范本,你才能得到正反馈,才知道自己运笔有没有问题。

在这个角度来说,其实临什么都没关系,只要能给你正反馈就行,临蚊香都是可以的。可是还是更推荐古帖,为什么呢,因为既然效果是一样的(当你有清晰认知时,就是一样的),选择古帖可以提前让我们熟悉更好的字形是怎样的,经典古帖流传下来,基本没有毛病和问题。这时候目标要明确,反馈也要单一,才能让自己不断精进运笔这个技术。跟桌球一样,当你的出杆超级无敌准时,那些小喽啰层次的人玩得杆法和走位,根本就啥都不是,单单是准度就能完爆他们。书法也是,当你的线条质量特别高,运笔水平特别稳,灵活时,那些写各种笔法,什么棱角,什么勾,什么顿笔,但是还是很捉急的运笔和线条质量的人,在你面前也是弱鸡了。

当然这个只是单方面运笔基本功的提升。其他能力也是需要提升的,就是每一个训练,都明确单一目标和反馈,就能在这一项上登上一层又一层的境界。

技术上的提升,书法和桌球是一样。但书法和桌球不同的是,桌球只需要技术的提升,书法除了技术,还有一个维度的问题需要处理,就是风格,艺术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比技术更加复杂了,但也可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复杂是在于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你永远不知道什么东西能成,只能等历史等民众给你答案。说简单也很简单的原因是因为其实只需要探寻你自己内心的答案,只要挖掘得够深刻,它一定会触动到那么一部分人的,并且因为你的技术高超,那部分没有被触动的人,他们也同样尊敬和认可你。经典古帖就此流传下来。


悟空网友:我之前特意搜书法线条质量,想多看看,搜不咋着。所以还是对这个概念很抽象。多临古帖会慢慢悟这些概念?

小为:多做对比。就知道线条的差距。多拿超级大佬的帖去看他们线条的质量和质感。

对比线条的质量

看这些线条的均匀,饱满程度,他运行轨迹的稳定性,和纸融合的质感,都是有差距的。

(完)

补充:上文提到的认知60个细节,这里所指的细节,几乎无法描述。比如:我的手握杆的松紧程度;手腕的方向是往左边一点还是右边一点;两脚站立的角度;两脚站出去时的一种节奏感;杆在放下去之前滑过左手的一些感觉;右手臂摆左边一点还是右边一点;运杆方向用手指触碰程度作为判断依据等等等等,一个又一个的细节都会在实践-反馈-实践-反馈-实践-反馈中调整。

书法杂谈| 对于技术的感悟3-瓶颈与突破瓶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